【文化肇庆】气势街名的背后,还曾有过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本文来源:转载:“文化肇庆”微信公众号图文

老街坊介绍
麒麟街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已存在

据说
肇庆古有瘴气
经常危害百姓患病
为了趋吉避邪
人们就当街筑起“福肇社”
供上麒麟坐镇
意为“麒麟在此”
后来便以麒麟街得街名了


麒麟古街是最出名的的行医之地
亦称为“中医街”
鼎盛之时有20多位医生在此行医
如饮誉城乡的中医谢国藩
其医寓就坐落于麒麟街

昔日
行医和药店是共存的
南边的街口对面有三间老牌药店
赞元堂、永福堂和永祥堂
现在只剩下赞元堂
成为肇庆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麒麟街54号
一间建于清末民初的普通民房
在抗日战争时期
是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的所在地
是一间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小屋
其中还有一段“红色恋人”的佳话
潜伏麒麟街 假夫妻变“红色恋人”
来源/西江网
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
1939年,四川广安人刘田夫被任命为中共西江特委书记。他几经周折,于当年9月初的一天,到达当时中共西江特委机关所在地广宁县石涧圩。
刘田夫就任以后,发现位于石涧圩的西江特委机关地处偏僻,远离城市,虽然相对安全,但是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不便于领导整个西江地区的工作,他与西江特委机关其他同志商量以后,决定将西江特委机关迁到西江下游的繁华城市肇庆。
刘田夫和同志们都深深知道,西江特委机关迁到肇庆以后,意味着在国民党政府、军队、警察局的眼皮底下进行地下工作,稍有不慎会暴露身份,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刘田夫和同志们在崇高信仰的鼓舞下,为了党的事业,都置个人安危不顾,依然来到了肇庆,最后租下麒麟街54号这幢面积约50平方米的老屋,建立西江特委机关、交通站。
此后,党组织为了掩护刘田夫开展工作,安排本地女党员周敏玲以妻子的身份住进麒麟街54号,与刘田夫假扮夫妻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患难出真情结为伴侣
刘田夫刚到肇庆时由于讲一口四川话,不仅容易被敌人察觉,而且较难在讲粤语的西江流域开展工作。
因此,刘田夫每天晚上偷偷跟“妻子”周敏玲学习粤语,终于学会了讲粤语,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自己以及党组织。
作为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员,刘田夫、周敏玲的住地四周到处是龙潭虎穴,环境异常险恶,任何麻痹大意都有可能遭遇不测。
刘田夫刚在麒麟街54号住下不久的一天夜晚,国民党的警察突然来查户口,发现他和周敏玲名义上是夫妻,但是夫妻俩分居楼下、楼上,认为他们身上藏着秘密。
虽然周敏玲头脑灵活,随机应变称“老公”患病,她怕传染,所以暂时分开居住,并费尽唇舌将警察打发走,但是从事多年地下工作的刘田夫感觉,心存疑惑的警察不会善罢甘休。
就在刘田夫第二天清晨离开麒麟街54号以后,国民党高要警察所又派人前来传唤周敏玲。
由于刘田夫和周敏玲事先准备了一套口供,周敏玲在国民党高要警察所接受盘问时从容不迫、应答如流,无懈可击,国民党的警察找不到丝毫破绽,只好作罢。
刘田夫与周敏玲经过这次患难与共,两人产生了真情。1940年3月,他们经上级批准,结为了夫妻。
身处险境顽强斗争
刘田夫在西江特委担任书记期间,正是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西江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同样掀起一股反共逆流,西江特委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刘田夫和同志们随时都有被捕、杀头的危险。
刘田夫身处险境,但是临危不惧,以铁夫的笔名,在西江特委刊物《大众》上刊发《与严重的时局搏斗》,指出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揭露他们投降卖国的事实和阴谋,号召不愿做亡国奴的民众和抗日将士,在时局最危险的时候进行顽强斗争。
刘田夫还奔赴广宁、高明、罗定、三水等地,冒着生命危险整顿党组织,发展新党员,纯洁、壮大了党员队伍,为抗战胜利以后,西江地区党员转入隐蔽斗争,最终迎来解放打下坚实基础。
夫妻相濡以沫62载
1940年8月,刘田夫离开肇庆,来到开平县赤坎镇任中共中区特委书记。解放战争初期,刘田夫和曾生等人率领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到山东解放区,参加淮海、解放广州等战役。
解放后,刘田夫一直在广东省委工作。1961年,他担任广东省委书记,1983年离休。
2002年,9 4岁高龄的刘田夫去世。
刘田夫和周敏玲相濡以沫62载,肇庆城区麒麟街54号西江特委机关,是这对革命夫妻爱情的起点。


千年魅力肇庆
一城人文典故
幽深古朴的街巷
同样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光辉历史
本文来源:转载“文化肇庆”微信公众号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