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女权:一切差异都可以很美好
在科幻中,一切都可以被讨论。
编者按:科幻的优点就在于,对女性的探讨多元而全面,不只是单一的价值观,也不只有无力的批判和反对。 昨天是妇女节,一起看部科幻片吧,用想象力加持女权,一切差异都可以很美好。
“女性只顶半边天?”
《古墓丽影》的劳拉,手撕僵尸的《生物危机》爱丽丝,直接怼异形的雷普莉对此笑而不语。
女性地位的提高,直观体现就是科幻影视里的女人,不再都是拖后腿的“猪队友”、馊主意制造器或大BOSS情妇这样的花瓶角色了——她们不只能顶半边天,而且越来越能打,并且纷纷开始扛大梁担当主角。
除了体力,她们在智力、精神等诸多个属性上也都得到了提升(也可以说以前被人为削弱了),比如说:
- 聪明:诸多女性科学家,《隐藏人物》里聪明到开挂的NASA计算员。
- 勇敢:你什么时候见过《攻壳机动队》的草薙素子害怕过?
- 领导力:宫崎骏《幽灵公主》《风之谷》里的公主们在对着外敌和未知的毒物前,临危不乱的指挥自己的族人。
- 果断:一贯粉红的迪士尼公主系列也变得不一样了起来,《冰雪奇缘》、《海洋奇缘》成了女性自己成长的故事,王子?那是什么玩意,好吃么?
- 自信:你想研究一个东西,身边的人都说你是吃饱了撑的怎么办?《超时空接触》女主角艾莉给你做了榜样——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一直在寻找外星信号,最后成功打脸曾经嘲笑过她的人。
- 坚毅:《降临》的路易斯,承担着全人类命运的重担,兢兢业业跟外星人交流。更过分的是自己的人生被剧透,还是个大悲剧,她能怎么办?承担该承担的,就酱。
- 还有一个不知道怎么描述的隐藏技能:《超体》的露西在偶然情况下拥有了心灵感应、时空穿梭等超能力,成为了一个超级套路的大英雄。但她看得深,想得远,人类进化后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大局面前是否牺牲小我,她都准备好了。
这些多层次的提升,就是科幻给女性角色带来的变化。科幻小说可不只着眼于现在、单单设计一些果断独立的女性,也不只是批判父权社会制度和女性被压抑的生活方式。抛开诸多女权主义的枷锁,科幻的优点就在于,对女性的探讨多元而全面,不只是单一的价值观,也不只有无力的批判和反对。
对于女人,科幻有着多层次的设想探讨(有的甚至很极端):如果我们的社会不是建立在性别(和种族等)的不平等的基础上,会是什么样呢,它会如何运作,科学技术会有不同的表现吗?
被认为是科幻小说鼻祖的《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是一位女性,她小说中的怪物弗兰肯斯坦是个孤独的异类,大杀特杀只为了再创造一个能跟他般配的女性。但这个梦想遥不可及,他只一个是压抑的男权和父权下诞生的怪物。
要讨论这个话题,《黑暗的左手》绝对是绕不过的,作为女性主义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早期代表作,这本小说可以说是围绕着“性别”这个核心进行的。在“冬天”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都是无性人,当然也就不存在性别歧视。当地球大使吉里·安被遣送到冬天星球去协助解决冲突时,发现自己必须克服从小就刻在脑海里的性别意识,才能跟它们交流。
消失的不仅仅是性别,也不只是跟这个概念直接相关的事物,它会层层叠叠的放大,产生一种类似蝴蝶效应的后果,在价值观、情感观、甚至社会制度上,改变文明的发展结果。
当然也有人并未局限于这两种可能性。乔安娜·露丝的小说《女男人》里出现了四个更复杂极端的社会:男人绝种但并不十分理想的女性乌托邦、性別歧视严重的社会、男女对立甚至开战的社会,以及现实中的社会。
这样的构想不只是女作家才能提出。2010年《九州幻想》杂志就搞了这么一个“母系氏族”的策划,请了全中国脑洞超大的十几位男性幻想作家:潘海天、今何在、王晋康、小椴……让他们幻想自己心中的母系氏族,再把它投放到最合适的年代,时间跨越过去和未来。不同的文章里,男女关系、社会结构和矛盾都大不一样。
像哈拉维所说:“女性科幻小说中的赛博格怪物定义了很多完全不同的政治可能性和政治界限,在赛博格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男女之间的界限也将模糊。她们不必作为男性的附庸,其存在意义也不在于生育孩子。赛博格主动终结了女性的恐惧、焦虑与孤独。”
这就是科幻,所有的差异都是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有不同的打开方式。
在科幻眼中,不应该有哪一群人比其他人更优越。
在科幻中,一切都可以被讨论。
📝责编:船长
📝作者:苏小七,本体是白鼬,平时以人形食物粉碎机形态出现,寻觅一切垃圾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