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给她三生三世,也等不来十里桃花的爱情
![]() |
01
最近,很多段子手形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女人美得让人窒息,可对她却不合适,因为她的美,让你压根不愿、不想、不甘去窒息,分分钟也不愿。
她琴棋书画、诗词文赋样样精通,会说6国语言,却只用最有逼格的文言文创作。
她有很多个身份,作家、报人、旅行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然而,最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她的剩女头衔。
她不够优秀吗?
当然不是,而是她太优秀了,虽身为红粉,却得巾帼女豪之誉。
她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
是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在她之前,没有一位女人去做,她不仅做到了,还做到了NO1。
她,就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中,颜值最高的资深剩女吕碧城。
02
看到这里,可能你还是无法具象地理解吕碧城的牛掰之处,好,我们换个姿势:
秋瑾这位“鉴湖女侠”,你总有耳闻吧,从女侠“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诗句,足见其孤傲过人之处,可在相识吕碧城之后,她把曾作为笔名的“碧城”慨然取消,并表示一生绝不再用这个笔名,留给吕碧城专用。
邓颖超、许广平、刘清扬、郭隆真……这些重量级的女性解放先驱,你慕名已久吧,她们都曾亲聆吕碧城授课。
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这些曾名动一时的大才子,在吕碧城面前根本HOLD不住,纷纷赋诗以表仰慕之情,可是,他们只不过被她视为广义上的男闺蜜,牵手的礼遇都到不了。
她写了很多诗词,还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赢得了很多声誉,可是,终其一生,却没赢回一个男人。
![]() |
03
吕碧城,生于1883年,安徽旌德人,一个书香门第。
1895年,吕父光绪进士吕凤歧去世,母亲回乡处理祖产时遭绑架,吕碧城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最终在官方的干预下,助母脱险,展现出化解危机的超人胆识。
彼时,她12岁。
1903年,因不愿保守舅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下苟且度日,只身离家,独闯天津,机缘巧合,得《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赏识,受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因其宣扬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等观点,整个社会都惊呆了,没什么可以阻挡她在文坛声名鹊起。
她那首《满江红》——“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更是吹起了女权运动的号角,赢得无数新女性们给赞,粉丝迅速10万+,一时间,出现了“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
彼时,她20岁。
1904年,中国第一所公立女子学校——“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杨士骧、唐绍仪、林墨青、方若、梁士诒、卢木斋等社会名流纷纷加入她的朋友圈,因建设女学,后有人称她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赞赏其“功绩名誉,百口皆碑”。
彼时,她21岁。
1907年,秋瑾遇难,无人敢做声,作为彼此欣赏的知己和闺蜜,吕碧城挺身而出,不仅在灵前祭奠,还用英文撰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在美国发表,引起大量吃瓜群众前来围观、声援。要不是其骨灰级粉丝袁克文护花心切,直隶总督袁世凯定要将之“绳之以法”。
彼时,她24岁。
04
为推动女权运动,吕碧城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欲一展抱负,可是,男人统治的官场,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单凭一介女流之力能有什么卵用。
1915年,她辞官离京,移居上海,通过经商,两三年就富甲一方,住进洋房别墅,以豪宅美景为伴,变身人人艳羡生妒的白富美。
事业、才情、颜值、金钱,吕碧城样样不缺,就缺一个男人。
可是,环顾天下间,勉强能进她法眼的男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梁启超,有了家室,做第三者吕小姐是万万不接受的;一个是汪精卫,但太年轻,小鲜肉一枚,姐弟恋从来进不了女神的字典里。
剩下的汉子,皆浮云尓。
走上人生巅峰的吕碧城,常在夜深人静里慨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1918年,她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了4年的文学与美术,回来后可能意犹未尽,1926年起,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两度周游世界,其间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女神出游,吕粉们千呼万盼她的消息,当时无微信可发朋友圈,吕碧城就把所见所闻写成《欧美漫游录》,通过连载的方式剧透给粉丝们,详见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
![]() |
05
吕碧城一生宣扬女权,自己却待字闺中。
关于她一生未嫁,众说纷纭,但有一点似更契合当时社会实际,那就是其拥有的经济权,就相当于现在那些有房有车有事业的大龄剩女,结婚更看重文化、精神层面。
而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在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都是属于吕碧城的。
这是一个让人仰视的高度。
就算给她三生三世,在那个高度上,不仅缺氧,更没有可以同她地老天荒的男人了。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没有十里桃花,吕碧城带着她对男人的失望不情不愿的走了,把她的故事和诗词留在了人间。
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
吕碧城毕生用文言写作,在她之后,未见来者。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