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立的家排治疗手记24:同性恋议题
吴中立的家排治疗手记24
同性恋
工作坊有一位男性案主,他的长相看起来非常年轻,从前面的一些个案身上他意识到自己家族里也有一些问题,从而也想做个案。
他对我说自己跟父亲没有多少连结。我从他的言谈中也似乎听不出他对父亲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他父亲在前几年的时候因为意外溺水而去世。母亲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父亲的第一任妻子因为怀孕时有外遇,结果被他父亲赶出家门;第二任妻子也是溺水早逝。在他印象里他觉得父亲是个花心的人,婚外还经常会跟一些女人有染,因为他母亲就曾私下告诉过他关于父亲的某个婚外女人的事情。
在他的手足里面,他是最小的一个,没有任何姊妹,只有三个哥哥。
我为他的整个原生家庭进行了排列,排出了一些代表:他自己、父亲、母亲,后来还排列出三个哥哥,父亲的两任前妻及其孩子,父亲的一个婚外女人。
排列中,案主的代表紧紧依附于母亲,他站在母亲的身边,却看向父亲那里,而他父亲则面向系统之外,很明显有着离开系统、朝向死亡移动的动力。
三个哥哥都面向父亲的前两任妻子所在的位置,而前两任妻子和那个父亲在婚外的女人都分别看向系统之外的方向。
我对他说了我从这个排列画面中所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你的代表既有看向父亲、追随父亲离开的动力,同时又对你母亲过于依恋,你跟母亲的关系过于亲近,也就暗中取代了你父亲应有的位置。”
我说到这里时,他马上表示同意我观察到的。他承认自己曾经有过想出家去修行的想法。
我又继续说:“排列还可以看到,你跟母亲的关系太近,当然这会让你缺少跟父亲的连结,这也是你身上看起来缺少男性气概的原因之一。你跟你哥哥们都有认同了父亲的前任伴侣和婚外伴侣的可能性,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任何女孩、都是男孩子的情况下,在男孩里面就可能会有人发展出同性恋的倾向。”
说到这,他几乎是立刻呼应我说的话似的,略微有点激动地说:“老师,你的观察太准了,我确实就有同性恋倾向。不瞒大家说,我一直喜欢跟男的在一起相处,尤其是很有男人气概的人在一起,这一点我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但我怕说出来之后别人会对我有看法,所以一直不敢告诉任何人,今天我能够说出来,是因为我相信在这个团体里大家都能理解我。”
他说的这些话,让现场的很多人都感到惊讶,同时,大家又对他敢于这么敞开自己来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表示由衷的赞赏和理解。
不能不说,这位案主的个案排列是属于情况比较复杂的一类。单是案主本人身上,就呈现出了多重的系统动力在运作。
在案主的原生家庭“命运共同体”里,他的父母亲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既有可能深受认同父亲的影响,而有离开系统的死亡动力;又有认同母亲的可能,跟母亲之间有着过度亲密的不适当依恋。如果长期活在母亲的影响范围里面,又会阻碍他跟父亲的连结,导致他缺少男性气概。
此外,他还认同了异性,即认同了家族中被排斥在外的父亲前任伴侣和婚外伴侣。在他的手足里面全是男丁的这种情况下,这种异性认同会让他有极大可能发展为同性恋的倾向。
以上的任何一种动力都会是严重影响他跟异性建立正常的伴侣关系的因素。
同性恋不是一种病,而是对异性身份和角色产生了深度认同的结果。这既是他们的命运演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对所有同性恋者们无可指责,也无法给予任何简单的道德评判的一个原因。
在家族系统排列的个案工作里面,如何来协助案主本人去探索并认识到同性恋背后的真正动力,并学会接受其命运;以及协助他们的家人去理解同性恋背后的家族动力,而不是强求其改变性取向等等,这些对当事人都会有很重要的疗愈和支持作用。
同性恋
![]() |
《断臂山》里的电影场景 |
工作坊有一位男性案主,他的长相看起来非常年轻,从前面的一些个案身上他意识到自己家族里也有一些问题,从而也想做个案。
他对我说自己跟父亲没有多少连结。我从他的言谈中也似乎听不出他对父亲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他父亲在前几年的时候因为意外溺水而去世。母亲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父亲的第一任妻子因为怀孕时有外遇,结果被他父亲赶出家门;第二任妻子也是溺水早逝。在他印象里他觉得父亲是个花心的人,婚外还经常会跟一些女人有染,因为他母亲就曾私下告诉过他关于父亲的某个婚外女人的事情。
在他的手足里面,他是最小的一个,没有任何姊妹,只有三个哥哥。
我为他的整个原生家庭进行了排列,排出了一些代表:他自己、父亲、母亲,后来还排列出三个哥哥,父亲的两任前妻及其孩子,父亲的一个婚外女人。
排列中,案主的代表紧紧依附于母亲,他站在母亲的身边,却看向父亲那里,而他父亲则面向系统之外,很明显有着离开系统、朝向死亡移动的动力。
三个哥哥都面向父亲的前两任妻子所在的位置,而前两任妻子和那个父亲在婚外的女人都分别看向系统之外的方向。
我对他说了我从这个排列画面中所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你的代表既有看向父亲、追随父亲离开的动力,同时又对你母亲过于依恋,你跟母亲的关系过于亲近,也就暗中取代了你父亲应有的位置。”
我说到这里时,他马上表示同意我观察到的。他承认自己曾经有过想出家去修行的想法。
![]() |
我又继续说:“排列还可以看到,你跟母亲的关系太近,当然这会让你缺少跟父亲的连结,这也是你身上看起来缺少男性气概的原因之一。你跟你哥哥们都有认同了父亲的前任伴侣和婚外伴侣的可能性,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任何女孩、都是男孩子的情况下,在男孩里面就可能会有人发展出同性恋的倾向。”
说到这,他几乎是立刻呼应我说的话似的,略微有点激动地说:“老师,你的观察太准了,我确实就有同性恋倾向。不瞒大家说,我一直喜欢跟男的在一起相处,尤其是很有男人气概的人在一起,这一点我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但我怕说出来之后别人会对我有看法,所以一直不敢告诉任何人,今天我能够说出来,是因为我相信在这个团体里大家都能理解我。”
他说的这些话,让现场的很多人都感到惊讶,同时,大家又对他敢于这么敞开自己来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表示由衷的赞赏和理解。
不能不说,这位案主的个案排列是属于情况比较复杂的一类。单是案主本人身上,就呈现出了多重的系统动力在运作。
在案主的原生家庭“命运共同体”里,他的父母亲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既有可能深受认同父亲的影响,而有离开系统的死亡动力;又有认同母亲的可能,跟母亲之间有着过度亲密的不适当依恋。如果长期活在母亲的影响范围里面,又会阻碍他跟父亲的连结,导致他缺少男性气概。
此外,他还认同了异性,即认同了家族中被排斥在外的父亲前任伴侣和婚外伴侣。在他的手足里面全是男丁的这种情况下,这种异性认同会让他有极大可能发展为同性恋的倾向。
以上的任何一种动力都会是严重影响他跟异性建立正常的伴侣关系的因素。
同性恋不是一种病,而是对异性身份和角色产生了深度认同的结果。这既是他们的命运演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对所有同性恋者们无可指责,也无法给予任何简单的道德评判的一个原因。
在家族系统排列的个案工作里面,如何来协助案主本人去探索并认识到同性恋背后的真正动力,并学会接受其命运;以及协助他们的家人去理解同性恋背后的家族动力,而不是强求其改变性取向等等,这些对当事人都会有很重要的疗愈和支持作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