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今时不同往日
如果把脑袋比喻成一座房子,那脑门自然就是一扇门,和另一扇门。读书读得太多,房子里寄养了一头驯鹿,不定时从左边那扇门猛冲直撞——咚!咚!咚! 我的偏头痛又来了,来势迅猛。 偏头痛最严重的时期,还得追溯到十几年前的高中时代。被按到桌子前猛背史地生,痛苦不堪言说。 全部是因为“学习”。 我的学习分两种,一种是头痛的“罪魁祸首”——专业理论知识,另一种是鲁迅之流,专治头痛疑难杂症的良药。一边水流急而深,一边火势滚烫,真真冰火两重天。 给学习“定罪”,真是胆大包天。虽说是被“按到”桌子上读书,但确给我带来实际的好处。高考使我上了大学,大学使我有了工作。现在的学习性质和高中时代差不离——功利性。 也不全然是功利性,理论知识能够好好运用到实际,也很有一番成就感。比如我从书中学到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指教师的期望效应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教书三年,虽然严厉,但也实在温柔着对待他们。有好几个学生,因为我的带有“目的”的期待,逐渐从自暴自弃变得活泼开朗,稳步前进,可喜可贺。 给我,甚至国内更多人带来偏头痛的这种学习,其实还是不愉快的体验居多。所谓“教育”,带着极强的政治性,它是国家统治人民的强有力手段——通过思想。我党想要国家变成什么样子,就会传输给国人怎样的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汉帝独尊儒术,可见思想控制对国家君王的重要程度。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并不是我们主动构建的,是被硬“塞”进脑袋里的,而且还是义务。也不知谁说过,对于强奸这回事,如果反抗不了,那就学会“享受”,何必非得受了屈辱还弄丢了性命。 等到明白了这点,就明白了为什么读书如此辛苦了——它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学习,毫无乐趣可言嘛!虽然学校教育让我们懂得了花怎么开,人怎么来,可远远没有权志龙来得帅气有趣。 也因为“学习”是一件不情不愿的事情,所以就少了一点主观能动性。这我深有体会,无论是作为曾经得的学生,还是现在的老师。 我教语文,班上最好的成绩是最优生语文单科满分,班级平均分接近九十分,年级第一。当然是我“逼”着孩子们学的。虽然课堂上也有插科打诨,但主要是“逼”——逼着记生词,逼着去背书,逼着抄写,一遍,两遍,三遍,四遍……记住为止。 国内老师教英语,说白了就是教语法。整节英语课,满黑板的语法——学生抱怨说,臣妾做不到啊,根本不理解,怎么记得住,一堆外国蚂蚁要咬人。 对于这个,作为英语专业的我比较有发言权。中学六年,背了六年的语法,中考高考也因为这么背着背着,交出了不错的英语成绩单,。可是大学英语角中帅老外一句简单的“How are you”都答不上来,让我相当气馁。中学时代,英语老师只教过“How are you?”的回答是“I'm fine.”末了还特搞笑地加个And you? 那时根本不知道英语族群中光是见面就有plenty of greetings. 就这样,被讲了一嘴麻溜四川话,深谙中国语言文化的美国小哥深深地鄙视了。 离题十万八千里,本来要说鲁迅,怎么说到中国教育现状来了。好了,借孙猴子一个筋斗云,再飞回来。 中学时代读鲁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别字(对于这样的大家,我们不能说“别字”,要称——通假字);还有《阿长与山海经》里长妈妈讲长毛故事时,讲到自己的功用——脱了裤子在城墙上抵御长毛的场景;当然还有《藤野先生》当中鲁迅盖着被子,在他鼻孔里溺死的那只倒霉的蚊子。真对不起国家,文章要传递给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点没记住,只记住了这么些活灵活现的有趣片段。 现在再看鲁迅,可是轻松快乐多了。首先我不用划分段落写出段意概括中心思想,也不用留意这里有没有伏笔,作没作铺垫,用没用修辞,我就是这么一气呵成地读下去。暂时不理解的,跳过去,遇到好玩的,哈哈大笑——鲁迅不仅仅是犀利会损人,还特别调皮幽默。选进学校课文里的文章固然很好,没选进去的,更妙。大把言语生猛如辣椒大炮——简直妙语连珠,好极,好极。 跟鲁迅一样,语文的学习,脱离学校之后,也变得异常生动有趣。这里所指不仅仅是中国的语文,英语也属于语文范畴——外国人的语文。中学时代英语老师交给我背的语法,现在能完整说出来的没几个了。反而现在跟老外做日常生活交流,倒是完全没有问题。我一向对语文极感冒,看美剧,听美剧和英文歌,看英文报刊,看原版英文小说,给电影配音,甚至逛上了老外论坛,这都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自然而然。没有压迫,不用高考。 口语部分是是和外教经常沟通的效果。外教接触过好几个,第一个是看不起英语的法国老头,第二个是声称自己来自纽约的黑人——我判断是在国外找不到工作来中国做gold digger的,因为有学生反映说这渣上课不好好上却用手机泡妞,他还亲口显摆说自己在美国有个女友,在中国还有富婆追。说实话,我见过他把手整个搭在十几岁女学生肩上的。第三个是个非洲人,不懂教育,好像比较穷,听他的意思是他主业是在广州做留学生,平时兼职挣点外快。真正让我放开练口语的是最后一个,Chris,来自澳大利亚。我跟他聊原因就跟1+1=2那么简单——帅。澳洲口语跟英音比较接近,字正腔圆,十分绅士十分迷人。Chris走前送了我礼物,还有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我们偶有联系,十分羡慕他周游世界的能力。 虽然现在对韩寒的印象直降三千尺,但对他说的一句话还是特别地认同:你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以不学习。从学习中收获的快乐,比在淘宝上挑中一件漂亮衣服,要大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