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奥斯卡影帝的最大意义是用“面瘫”演技给国内演员上了一课
![]() |
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得主:
卡西·阿弗莱克(文中简称卡西)
本文首发与公众号(拉片君:lapianjun)
文/大噪
----
在奥斯卡颁奖前,看完了所有最佳男演员提名的电影后,《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主演卡西·阿弗莱克独特的,可以说是“面瘫”级别的演技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并且不出意外的,他拿到了奥斯卡影帝的荣誉。
因为被提名,获奖前获奖后关于他生平的介绍已经太多太多。而且大家也很乐于再次提起他的过往,比如,他的哥哥是本·阿弗莱克,以及把这个角色让给他的马特·戴蒙。
![]() |
1997年《心灵捕手》剧照,本·阿弗莱克、马特·戴蒙、卡西 |
1997年这一届的奥斯卡把最佳原创剧本颁给了本和呆萌两个人。所有的光环多一点都让卡西的存在感降低一点点。
如果按照“成功学”,应该渲染他这时候有多失意,或者他应该从低谷中吸取什么经验。不过就像所有人的现实生活,他在持续创作(工作),持续增加自己对电影的理解的正常过着生活。本还是他的哥哥。
然后......
本去演了“蝙蝠侠”,呆萌去演了《长城》,卡西借着呆萌(因为《火星救援》档期)给的机会拍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 |
《超人大战蝙蝠侠》剧照 |
小本演完《超人大战蝙蝠侠》后,电影口碑不佳,
本来他还想做新“蝙蝠侠”电影导演,后也主动放弃了。
在没有这些先入为主对卡西的概念之前,还以为《海边的曼彻斯特》是第一次看到他。后来才发现,其实早看过他和布拉德皮特2007年演的《神枪手之死》也是类似的表演:
台词与动作并不多,面部表情需要克制与规避。
这可能是与《海边的曼彻斯特》最接近的表演方式,其他都是在《十一罗汉》(系列电影,乔治克鲁尼众大咖领衔主演的团队作案商业片)或者《美国派》、《星际穿越》中的“不重要角色”,即使重要,但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样的演员有一个共同点:
记不得ta演过的角色特正常,有时候还脸盲。
但,如果记住了,就很难忘记。
可能(硬掰)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名字很普通。
比如拿过三次奥斯卡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名字的三个词语都很普通。
![]() |
丹尼尔·戴-刘易斯凭借《我的左脚》、《血色将至》、《林肯》获得三次奥斯卡影帝
![]() |
卡西和刘易斯长得像应该也只是巧合(因为胡子)
不过,我觉得今年89届这次奥斯卡影帝的最大意义是用“面瘫”演技给国内演员上了一课。
最近,我们自己的电视剧也是各种幺蛾子不断,用替身最后把演员的头P上去。然后,还有全程没有任何表演细节被网友戏称为“面瘫尴尬症”的表演。
其实卡西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也基本是“面瘫”表演,我就随便截几张图:
![]() |
卡西对着老板发牢骚
![]() |
卡西听住户说公寓问题
![]() |
在酒吧喝酒,因为别人注视,生气的时候
![]() |
在得知哥哥死亡的消息,驱车赶往曼彻斯特
![]() |
回到小镇,再次碰到前妻后
![]() |
参加葬礼的时候,他和他即将抚养的侄子
影片也有几处卡西性格展现发怒或者郁闷,要不就被卡西自己用手挡住自己的脸,要不就是镜头特别远根本看不到他的表情。
所以问题来了,同样是“面瘫”,一个小成本投资能拿奥斯卡影帝,一个拿的片酬占制作费高比例却只贡献了一张脸,为什么?
因为,这是他的“本色出演”?
任何演员演什么都可以说是本色出演,要不然真的只是一个躯壳。卡西本人的性格我无从得知,但从《时代对话》(TimesTalks)的视频中,卡西各种插科打诨,搞的现场频频传来笑声,可以证明他是一个不“丧”,并特别幽默的人。
在导演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卡西出演时,导演回答:马特·戴蒙的推荐肯定是主要原因,不过演过之后才发现卡西适合这个角色并且很“本色出演”。这时候女主演打断说,是本色出演呀,有很多自己想法,导演都“干涉”不了。(现场大笑)
![]() |
TimesTalks视频采访截图
在《电影评论》杂志采访电影导演时,他说:
他总是在不停的问问题,就像个不知疲倦的侦探一样,想把一切都搞懂。这也为他的表演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而卡西某种程度上也是本色主演,为角色融入了许多个人的色彩。
而国内的“面瘫”基本都在本色出演着对剧本不了解的念白;没有感情投入的工作状态的还原;艺人商品化造成时间片段化的再现。
不过,“面瘫”演技在国内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比如:
![]() |
王大锤当时引起了一阵“面瘫热”
这又扯到另外一个维度,剧作本身。王大锤的生活贴近都市生活的很多人,并且演出了很多我们生活本身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产生共鸣。类似的“人设”演技派别,也很多,比如:
![]() |
《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一句台词没有
![]() |
《银河护卫队》格鲁特,只有一句台词
《海边的曼彻斯特》也是这样。剧本本身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已经非常成熟,有人评价导演兼编剧的肯尼斯·罗纳根“在破碎家庭关系上很有天分”,基于剧本本身的设定,卡西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剧本和台词都已经准备好了,我只需要时刻调动出各种情绪,这就解释了造成“面瘫”的压抑情绪表达,其实内在暗涌。
这和我们现在需要快速制作电影电视剧的逻辑很大不同的是,这本应该是制片部门一个部门要考虑的事情,控制成本和周期。现在却是所有人要考虑的问题,就要快快快!
到最后,
电影中能还原生活中的“尴尬”是剧作成功
但,有的“面瘫”直接变成了尴尬的一部分,而不自知
不过,市场对这类快消品也有需求,我作为一个爱看电影的普通观众也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希望用心制作影视剧作更多,从根本对演员的要求高了,就能解决演技的问题。
![]() |
不过,哎,现在烂导演也那么多......
可以安慰自己这是一个悖论,有多少差导演就有多少好导演。只不过可能因为市场或者媒体的影响,还有很多优秀的电影没有被你发现。
所以,作为观众的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时间很宝贵,多看好片。
![]() |
咳咳,一般电影结束是不是都有彩蛋?
所以,彩蛋来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电影,Funny or Die节目特意给《海边的曼彻斯特》“还原”了一个“幕后制作视频”(恶搞的),看完会觉得《海边的曼彻斯特》最该拿的是特效奖。
那条视频不见了-腾讯视频
-
姜大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1: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