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饶之海壹
看完春雪,心头有中异样的感觉。说来也可笑,两年前明明看过的书,在两年后再次在图书馆偶遇,居然毫无印象。翻翻合合几次,告诉自己读书要专心,在借来后的第三天,坚持读了下去。翻过第一页,匆匆扫过,在第三页,对庭院的描述的文字大为吃惊,原来自己曾经看过这本书,好笑了,真是。当初是有多走马观花才勉强撑着看完了这本书,不免对自己一番反省。然而在反省过后,读书的毅力却怎么也提不上来。想起去年不知花了多久才读完的金阁寺,这本书又要花多久呢?惭愧!一周半才读到了一百多页,还是每天读几十页的样子,下午本是想要睡觉来补昨天晚上喝浓茶而浪费掉的精力,结果不知怎么,上床又玩上了手机,估摸着又是颓废的下午,没想到,下来时突然就将“罪恶之源”随手一抛,取来这本书看了起来。中午的时候突然起风了,狂风,本以为有了点春天的温度,开始憧憬其赏花乐趣,可是冷空气又突然到了,这儿的天气反反复复,是该习以为常的,但人总是很贪心,一日天好,便想着日日都好。总之,听着风声,抓着即将消失的好天气,不过花上四五个钟头,书便读完了。感慨很多,三岛的作品依旧给我带来金阁寺的惊艳。松枝清显和绫仓聪子、蓼科、本多…每个人物在背后总是那么不可思议。文字的描写很美,美艳不可方物;作者的想象,带着天马行空的细腻。已经记着不少句子,想下次再看时,是否还是会感叹不已。显然,我的理解很肤浅,这只是个爱情悲剧。下雪时少年少女的初吻,春雪时不能相见的终身遗憾,美似乎是永远不完整的。浮生六记里,陈芸读西厢难自拔,却因一时之见(多半是不好意思),说书确实很好,但文字不免“尖薄”,沈复却道只有真正的才子才能写得出“尖薄”。阅众言情才觉得三岛才是高手,读聪子的情书时,我心悸动啊!读最不懂的还是哲学,不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佛学,本多替三岛说的话,我的感受是两个字,不懂。至于蓼科这个女人,精心栽培花朵却以摧毁为乐趣,三岛不也是个世人吗?

读到最后才知丰饶之海之意,有关梦与转世。清显在二十岁死了,这么爱幻想又感性的美少年死后会选择去往理想之地,还是不忘尘世,转世重新做人,重尝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