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参与过出题的人,我想跟你们聊聊出国英语考试里强干扰选项是如何设置的
继续更新教案啦~~~上一篇文章的链接在这里——https://www.douban.com/note/607602922/ 这里说的出国英语考试,泛指在国际上通用的语言能力和学位能力测试,托福雅思之类,SAT或GRE之类都算。 回顾自己快要到头的教书生涯,所教的学生大抵都是急着要成绩的人,这些学生中为数不少,阅读材料也不能说是完全看不懂,但面对以选择题为主的理解能力测试时会被一些强干扰选项迷惑,最终做出错误的选择——当然我不认为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恰恰相反,最终的阅读得分的确能大体反映出这些学生的真实能力。 当然如你所知,既然是选择题,就给了许多人投机取巧的可能,于是各种所谓的“考试技巧”应运而生。这些技巧大约很好地迎合了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所以在中国是有非常大的市场——比如有must的绝对词的选项一定错咧,比如看到题干回到原文去定位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技巧的共同点都是极力避免对文章的阅读,也就是传说中的“看不懂文章也能做对题”,甚至我碰到过学生想读文章的时候,她的老师会极力阻止她这么做——你为什么要读文章,把题做对不就好了么。 当然这些技巧的第二个共同点在于——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些题都是人出的,作为智商正常的出题人,我一定要保证的一点,在于题目真的就是对“是否读懂文章”的相对客观的衡量,也就是说,读不懂文章的情况下不可能把这些题做得很好。 说得再难听一点,出国英语考试的出题人起码都是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比如万恶的ETS就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而国内从事出国英语教学的人大部分都是国内二流大学毕业生,我并没有唯文凭论的意思,但是我总觉得拿国内二流大学老师教的这些“技巧”想去把那些国外一流大学教授出的题做对,怎么看怎么像拿小学生思维去搞定大学里讲的数学分析,然并卵是必然的结果。 哦对了,说到出题,我自己是有参与过一些航空学院的英语考试出题;另外,作为一名狂热的古生物爱好者,不谦虚地说,自己曾经和许多业内的学者谈笑风生,而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出国留学考试的题目重点来源(原因我以后讲)。我在教书时只要可能,都很愿意跟我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方式,并用一些经典的学术案例加以说明——当然有许多次我讲过的内容是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了考场上,于是有学生会觉得我似乎能预测考题,并在考前半夜微信骚扰我问第二天会考什么——我一般情况下在看球就装作没看见好了。 所以我是从来不屑于给学生讲这些“考试技巧”的。我曾经跟学生说过,那些所谓的“考试技巧”之所以看起来很有道理,都是因为这些是建立在后见之明的基础上——老师都特么知道标准答案再给你解释,当然会把标准答案解释的无比合理,你让我先打枪再画靶子,我也能保证每枪都十环不是?然而考场上的学生如何知道标准答案?在我看来,针对那些题目,做对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文章彻底读懂,有那时间焦虑和投机取巧,真不如拿这些时间认真踏实地做些事情的好。 好了,吐槽完毕,下面言归正传。 作为出题者,大体要解决三个问题。 1,鉴于考试的目标,该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进行考试。 2,已经选定材料的情况下,如何判定重点所在以作为考察是否读懂的依据。 3,在考察重点确定的情况下,正确选项如何有技巧地复述原文,强干扰选项如何起到筛选“完全读懂”和“似是而非地读懂”的作用。 第一个问题我留到以后再讲,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许多人认为这些出国留学考试是纯粹的语言考试,只要背背单词刷刷题就好了——这特么纯扯淡。 第二个问题我也不打算现在讲,我想说的是,重点的选取和各个学科的叙述逻辑有关,比如说一篇讲到生物学的材料,它的考察重点一定是落在生物学固有的叙述逻辑上——在这个情况下,了解各个学科的叙述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想在这里展开讲的是第三个问题——强干扰选项如何设置,以及较难的正确选项该如何设置。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名词和动词的问题,在我看来,英文中的句子是用动词的链条连接起来的两个刚性的名词性成分。动词和名词各有其特点,具体来说,动词的表述一定是单向性的,而名词的表述在许多情况下是唯一性的。 先说说动词的单向性。在我看来,动词的指向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譬如我说A影响B,我就不能说B影响A,昨天晚上英超的比赛莱斯特城3:1战胜了利物浦,我就不能说利物浦3:1战胜了莱斯特城(关于这场球赛我一会儿还会提到)。 即使是表示互相的动作,在我看来也是要区分单向性的。比如两个人完全可以相互喜欢,但女生哪些特质吸引男生,而男生哪些特质吸引女生,这都是不同的,需要加以区分。花朵和昆虫的确是互惠关系,但在这个互惠关系中双方的作用是什么也都不能混淆。 那么在学术话题中,考察的重点一定会包括一个重大的逻辑动词,这个逻辑动词的单向性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不可以混淆——那么我当然可以在选项中把这个逻辑动词反过来,再用些被动语态之类的表达让读者不能第一眼识别出来,这就是很好的强干扰选项——以上是动词的单向性。 接下来我想说说名词的唯一性。在许多情况下学术需要严谨的表达,这就需要对涉及到的名词进行若干修饰和限定,以保证没有歧义,那么显然,这些限定词只要错了一个(不管是限定词的内容还是出现的位置),这个复述也是错的。 用张图表示好了。

在这张图上,凡是牵涉到箭头的地方,都不可以含糊。从学术概念A到B,这个箭头的单向性要非常注意;与此同时,对A和B进行修饰的形容词之类,出现的位置和形容的内容也要特别注意——在我看来这就是严谨的具体要求。对于阅读,重点的地方必须严谨,这个我想诸位应该没什么异议。 以刚才谈到的球赛为例。莱斯特城3比1战胜利物浦,这个动作的特点(比分)和单向性(胜负关系)是不可以含糊的。 我可能在文章中对莱斯特城和利物浦这两支球队进行修饰限定。关于莱斯特城,我能加的限定是这些: 1,这赛季的英超卫冕冠军,但本赛季战绩一落千丈,濒临保级。 2,刚把教练炒掉,有各种传言声称球员参与了换教练的会议。 3,九天三赛,刚去西班牙踢完欧冠客场。 关于利物浦,我能加的限定是这些: 1,这赛季前半段战绩惊艳,一月开始掉链子,现在保住前四很危险。 2,劫富济贫,遇强队战斗力强悍,遇到保级队就开始送温暖。 3,由于其他比赛都被淘汰,歇了两周。 所以关于昨天的比赛,我能做的最恰当的表述类似这样: 虽然利物浦获得了两周休息期,但他们的队员继续延续着自开年以来的掉链子送温暖模式,队伍也以1:3的比分输给了急需一场胜利稳住保级形势并自证清白的卫冕冠军莱斯特城,虽然莱斯特城球员九天三赛非常疲惫。 稍微改一下做一个强干扰选项: 卫冕冠军莱斯特城这赛季战绩奇差,濒临保级,换教练后的队员需要在两周的休息后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支队伍以3:1的比分完胜九天三赛,疲惫且有掉链子传统的利物浦。 如你所知,把那些修饰词做一些其他的变化,就可以做出更多的强干扰选项——这是最常见的强干扰选项设置形式,既然这些选项的设置是为了把“似是而非”和“彻底读懂”区分开,在动词的单向性和名词的唯一性上玩一玩这样的游戏是很可以理解的。 当然还有另外的一种强干扰选项,它说的内容没错,但目的不对,这种选项的迷惑性更强——可能对过答案发现自己选的并非标准答案,但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的选择也对。 譬如有一篇讲到现代舞起源的材料(有篇托福练习材料里的听力讲座,虽然一直在说阅读,但我觉得听懂和读懂本质上区别不大,一视同仁),里面有如下的句子——现代舞是非常激进的,就像现代音乐和美术一样,这些新的艺术形式更加自由,更在意情绪的自由表达...... 这个句子牵涉到一个比喻,用现代音乐和美术比喻现代舞,比喻的目的,是拿喻体的特点说明本体的特点,譬如上面的句子,是在用现代音乐和美术的特点去说明现代舞的激进,如此而已。 关于这个句子是有出题的(牵涉到了艺术类话题的重大逻辑)——作者为何提到现代音乐和艺术? 有这么一个选项——是为了说明所有这些艺术形式的共同点。 这个选项的内容没错,的确,这些艺术形式是有共同点的,但这违背了比喻的目的,内容正确,目的错误,很遗憾,这不是一个正确答案。 总结一下强干扰选项的特点: 1,名词唯一性,动词单向性的小把戏。 2,内容正确,目的错误。 没了。 然后聊聊比较难的正确选项吧。 我听过许多人,用各种版本说出这样的话——正确选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同义改写。 我是不同意这句话的,在我看来,正确选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复述,复述的话,可以同义改写,也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适当的上义概括。 昨天莱斯特城3:1战胜了利物浦,我也完全可以隐去比分和对手,说利物浦又特么输了。 还是那个讲到现代舞的材料(好吧,托福TPO24的第二篇学术讲座听力),当中有牵涉到现代舞的先驱Isedora Duncan的一些事迹,她自幼学习芭蕾,后来去俄国围观了当时著名芭蕾舞演员的演出和排练,她觉得这特么是杂技吧,这特么是对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吧,这特么也配叫艺术?!从此之后,Dunan为代表的现代舞流派就和传统芭蕾分道扬镳了。 如你所知,这里也是一个艺术类话题的重点考察内容所在,所以有这么一道题——作者为什么提到Dunan围观俄国著名芭蕾舞演员的事情? 当然,这是为了证明Duncan对芭蕾舞的憎恶是如何形成的,但标准答案中,具体的情绪“憎恶”被隐去了——这是为了证明Duncan对芭蕾舞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许多这样的选项是对文中内容的上义概括,所以是找不到所谓的“关键词替换和定位”的。如果对作者的目的没有精准的把握,这样的选项的确很难被选到。 当然许多学术话题里会有很多专有的学术名词,人名啦,地名啦之类的,那么这些学术名词和相关事件的对应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原文进行复述的方式。一个人,一个地方,之所以能被提出来,一定是因为这个人做过某些事情,这个地方发生过某些事情——比如“伊斯坦布尔奇迹”可以被替换为“2005年欧冠决赛上的神奇逆转”,诸如此类。 总结一下,一个比较难的正确选项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的一个: 1,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是概括而非同义复述。 2,学术名词和对应事件出现了互换的情况。 没了——我特别不喜欢讲题型,也不喜欢列出所谓的“七八种错误选项类型”。嗯,我觉得ETS,CB和剑桥的那帮家伙的想法也类似。 考虑到这些强干扰选项和较难的正确选项的特点,我对自己教过的学生说的一般都说过这么一句话——去读懂文章吧,别把出题人当白痴,任何号称能不读懂文章就能把题做对的所谓“考试技巧”都是耍流氓。 本文打算就写到这里,下一篇文章我准备回到写作这个话题,讲讲在论述中如何让人印象深刻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写开头段,所谓的模板都是辣鸡。
-
《卢》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4 13:36:36
-
JingC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3 16:55:19
-
Cleav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6 16:58:37
-
棉拖能不进水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3 10:34:08
-
胡说上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17:14:40
-
V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1 21:38:53
-
小妖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8 08:42:13
-
hah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9 14:28:52
-
变三飞翔小黄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6:20:28
-
闭目亦养神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2:27:30
-
吃了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9:27:39
-
不是郝果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3:14:40
-
三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12:15:37
-
a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08:03:37
-
苏联宇宙空间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04: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