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结の一月二月
二月的最后一天,此刻在蹲班的我,心心念念今晚回家一定要把格罗斯曼近九百页的《生活与命运》结束。
二零一七的头两个月如饥似渴的阅读体验让我更深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两个月里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阅读,每当夜深人静,指尖划过书页总是能带给我巨大的满足,闲暇时间在图书馆App上借书和随意浏览都会激起我心上无数跳动的音符。
1.古拉格气象学家- 奥利维埃·罗兰
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跨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相约上海,夜晚一行人围坐畅谈的时候,出版社工作的小伙伴说起了2016年的好书榜单,然后就说到了俄罗斯,继而联想到一个有关古拉格的禁书书单,而这本书就在禁书书单里面;而这放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门,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俄罗斯文学的我看着豆瓣的介绍决心要去读一读苦难的俄国人民,与印象中的高尔基截然不同的更真实的俄国。
2.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
之所以会读这本书,也是对自己国家文革历史的好奇,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确实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生活在那段历史里的人民的苦难、隐忍、无奈,在巨大的国家力量面前个人的抵抗都是微不足道的,当然也不乏可爱幽默的个体,所以说只要有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总会在历经磨难的土地上开出花来。能够诉说故事的人尚且算是幸运的,而那些衍生出来的在那个年代被剪断了生命的人,我想象他们的苦难和经历,想象着他们临死前求死而惧生的状态,心就扭绞成了一团,致敬那些在苦难里逝去的生命,愿后辈的努力能让前辈的灵魂得到安息。
3.夜航西飞-柏瑞儿·马卡姆
我也忘记是什么线索让我追踪到了这本书,而追踪到了之后便成了自己书单中的最爱之一,
“一个水手生性就该远航,一个飞行员生性要去飞翔。我想这就是我飞越两万五千英里的原因。我能预料到的是,只要我有架飞机,只要天空还在,我就会继续飞下去。”作者从小跟随父亲成了在东非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一批英国殖民者,她热爱非洲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她热爱飞行热爱驯马,她传奇的生活经历在她的笔下却那么的克制,没有一丝骄矜。因为她,让我对非洲充满了向往,因为她让我对东非大裂谷和猴面包树有了执念,因为她我去找《Out of africa》来看,因为她我去找了译者陶立夏的相关资料,也要谢谢译者,把她的文字翻译得如此生动美丽。我会去收藏原版的《West with the night》,如果有一天真能踏足非洲的土地,我也会带着它和我一起。
4.荨麻开花-哈瑞·马丁松
这本书是作家迟子建在她微博上推荐的,我之所以会看到推荐,并不是因为我是迟子建老师的粉丝,而是读完《古拉格气象学家》之后,随意在微博上搜出了迟子建老师的推荐微博,她推荐了两本,一本是古拉格气象学家,而另一本就是马丁松的荨麻开花,只是因为书名便吸引了我,于是就找来看了,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看完后给我的印象已经不深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书里面那个小马丁作为社区孩子从小吃着百家饭,内心里有那么多的苦痛和咒怨。
5.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这是一本很有名的书,我终于把它看完了,这么多年惭愧于自己还是一个文史专业的学生,久违了的历史在这本书里完全变了一种呈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作者不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去考证历史,而是从处在当时那段历史里的人物来侧面刻画出生动的历史。我自己的阅读标准就是有趣生动,而最有趣生动的事物对于我来说就是人和人性,历史也是因为人的参与才被赋予了生命。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了。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以后要多多加强。
6.皮囊-蔡崇文
这本网红书一直被安放在各大书店的畅销和热销书架上,刚好公司的阅读角有,我就拿来看了,但是说实话越看越觉得索然无味,相比于《夜航西飞》的作者柏瑞儿,蔡崇文的小有名气就已经让他的文字充满了膨胀感,除了写父母和姥姥的那几篇之外,其他写到关于他童年伙伴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高人一等的自得感,在我看来就跟网红一样,很容易过气的快餐书。
7.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
在阅读的楼梯上一阶一阶地爬,总是会仰望到像博尔赫斯这样的作家,他弘大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对比言简意赅的叙述风格,自叹仰望的脖子有点酸。他的只有精神生活的虚拟世界,他的环形废墟,他的巴比伦彩票、通天塔图书馆,又及最有名的小径分岔的花园,都让我隐隐地感受到了一些东西,但我又说不出是什么,有生之年待吸收更多的知识精华才能与博尔赫斯有相见恨晚之感吧。
8.毛姆读书随笔-毛姆
自从去年年末接触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以来,就对他一见钟情,决心要把他的著作全都看一遍,
目前为止,还看了《寻欢作乐》与这本《毛姆读书随笔》,不得不说大叔的讲故事能力真是一流,
对于一些名作家的风流史信手拈来,虽“眉毛胡子一把抓”却总能讲的抑扬顿挫扣人心弦,接下来准备再拜读大叔的《刀锋》,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只是一个畅销书小说家来贬低他,都改变不了他在我心里英俊男神的形象。
9.心是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
据说卡森是一个专门写孤独的作家,她有双巨大、忧郁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和孤独的气质绝配。也是因为她自己瘫痪的现实,所以这本书里的主角也是身体有残缺的辛格,他是一个聋哑人。美国南方小镇,漫长的夏季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而有一对聋哑人,一位是优雅的瘦子辛格,另一位是贪吃邋遢的胖子,他们朝夕相伴十年后因为胖子的疯癫而分离了,胖子被表兄送去了疯人院,辛格便失去了“诉说”的对象,之后他也搬离了原来的住所,过起了一个人的独身生活。小镇上还住着永不打烊的慷慨的咖啡店老板,为争取黑人权利而长久奋斗的黑人医生,热衷工人运动的醉鬼,怀抱音乐梦想的青春期假小子......他们都急于表达和倾诉,在孤独的“内屋”徘徊,他们都选中了辛格作为倾诉对象,因为他的温文尔雅,因为他的善解人意。故事的最后,辛格用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被他认定那个唯一懂他的胖子在疯人院死了,而被大家圣化了的辛格,只有和胖子在一起,才会热情洋溢不知疲倦地快速打着手语。作者想要揭示: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我想我应该不会再去看卡森其他的书了,因为都是关于孤独,我更希望阳光能够驱散孤独,
不害怕有苦难,但是总是希望苦难之后能有凤凰涅槃式的成长。
10.生活与命运-瓦西里·格罗斯曼
今晚就要结束阅读了,想想还是有点激动,这么一本以二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的历史巨著,上百个有名字的人物在故事里发生着复杂的关系,每一个人的那一小部分延展开来都可以成为一部长篇小说。
仅一例:
162页-恋人们最痛苦的时刻来到了。这是离别的时刻,是决定命运的时刻:有的今天在哭,明天就会被忘记;有的被死神永远分开;有的会得到命运的亲睐,还会相见。
一架架战斗机飞向蓝天,把小炮和机枪带上天空,在天空盘旋,等待伙伴们编队飞行……
624页-死去的飞行员在积雪覆盖的小丘上躺了一夜。寒风凛冽,星光灿烂。黎明时小丘变成粉红色,飞行员躺在粉红色的小丘上。后来吹起贴地的搅雪风,尸体渐渐被雪埋住。
那个年轻的飞行员离开了,他不知道在伏尔加河岸边的一条破船里,他心爱的女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来延续他的生命。而这个刚当上母亲的女孩还在怀着最美的希望。而他们的结局是被死神永远分开……而我凭着模糊的记忆翻回定格到162页,这对几乎没有占用篇幅的情侣,怎么就那么让人心疼呢?
太多这样的例子,生活通过不同的人物在时间的各个面上上演悲欢离合,好几次因为某一个人让我眼含热泪,让我气愤难耐,让我心生叹服......自由和生命,会战胜奴役。
也有一些自己没有读完的书,像《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思考,快与慢》,虽然这两本书有普遍的好评,但是自己确实没法投入其中,也就作罢了。
这短暂的两个月在以前可能也就悄悄溜走了,去年一年我才读了十七本书,而这两个月竟可以完成十本,可见那些被我浪费掉的时间已然一去不复反了,仿佛还扭头带着狡黠和幸灾乐祸的笑。
始终常怀感恩之心,作为一项爱好的阅读能够给我身心的愉悦已经让我很满足了,更不求其他,也更不能以其作为矜夸的资本,反而越来越觉知之甚少,而需穷追猛赶了。
感恩于生命中认识的一些新朋友,渐渐成为了老朋友,帮助我看到其他世界的光亮;
感恩于自己还旺盛的好奇心,总能执着地往前一点,再一点。
二零一七的头两个月如饥似渴的阅读体验让我更深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两个月里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阅读,每当夜深人静,指尖划过书页总是能带给我巨大的满足,闲暇时间在图书馆App上借书和随意浏览都会激起我心上无数跳动的音符。
1.古拉格气象学家- 奥利维埃·罗兰
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跨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相约上海,夜晚一行人围坐畅谈的时候,出版社工作的小伙伴说起了2016年的好书榜单,然后就说到了俄罗斯,继而联想到一个有关古拉格的禁书书单,而这本书就在禁书书单里面;而这放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门,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俄罗斯文学的我看着豆瓣的介绍决心要去读一读苦难的俄国人民,与印象中的高尔基截然不同的更真实的俄国。
2.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
之所以会读这本书,也是对自己国家文革历史的好奇,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确实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生活在那段历史里的人民的苦难、隐忍、无奈,在巨大的国家力量面前个人的抵抗都是微不足道的,当然也不乏可爱幽默的个体,所以说只要有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总会在历经磨难的土地上开出花来。能够诉说故事的人尚且算是幸运的,而那些衍生出来的在那个年代被剪断了生命的人,我想象他们的苦难和经历,想象着他们临死前求死而惧生的状态,心就扭绞成了一团,致敬那些在苦难里逝去的生命,愿后辈的努力能让前辈的灵魂得到安息。
3.夜航西飞-柏瑞儿·马卡姆
我也忘记是什么线索让我追踪到了这本书,而追踪到了之后便成了自己书单中的最爱之一,
“一个水手生性就该远航,一个飞行员生性要去飞翔。我想这就是我飞越两万五千英里的原因。我能预料到的是,只要我有架飞机,只要天空还在,我就会继续飞下去。”作者从小跟随父亲成了在东非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一批英国殖民者,她热爱非洲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她热爱飞行热爱驯马,她传奇的生活经历在她的笔下却那么的克制,没有一丝骄矜。因为她,让我对非洲充满了向往,因为她让我对东非大裂谷和猴面包树有了执念,因为她我去找《Out of africa》来看,因为她我去找了译者陶立夏的相关资料,也要谢谢译者,把她的文字翻译得如此生动美丽。我会去收藏原版的《West with the night》,如果有一天真能踏足非洲的土地,我也会带着它和我一起。
4.荨麻开花-哈瑞·马丁松
这本书是作家迟子建在她微博上推荐的,我之所以会看到推荐,并不是因为我是迟子建老师的粉丝,而是读完《古拉格气象学家》之后,随意在微博上搜出了迟子建老师的推荐微博,她推荐了两本,一本是古拉格气象学家,而另一本就是马丁松的荨麻开花,只是因为书名便吸引了我,于是就找来看了,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看完后给我的印象已经不深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书里面那个小马丁作为社区孩子从小吃着百家饭,内心里有那么多的苦痛和咒怨。
5.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这是一本很有名的书,我终于把它看完了,这么多年惭愧于自己还是一个文史专业的学生,久违了的历史在这本书里完全变了一种呈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作者不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去考证历史,而是从处在当时那段历史里的人物来侧面刻画出生动的历史。我自己的阅读标准就是有趣生动,而最有趣生动的事物对于我来说就是人和人性,历史也是因为人的参与才被赋予了生命。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了。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以后要多多加强。
6.皮囊-蔡崇文
这本网红书一直被安放在各大书店的畅销和热销书架上,刚好公司的阅读角有,我就拿来看了,但是说实话越看越觉得索然无味,相比于《夜航西飞》的作者柏瑞儿,蔡崇文的小有名气就已经让他的文字充满了膨胀感,除了写父母和姥姥的那几篇之外,其他写到关于他童年伙伴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高人一等的自得感,在我看来就跟网红一样,很容易过气的快餐书。
7.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
在阅读的楼梯上一阶一阶地爬,总是会仰望到像博尔赫斯这样的作家,他弘大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对比言简意赅的叙述风格,自叹仰望的脖子有点酸。他的只有精神生活的虚拟世界,他的环形废墟,他的巴比伦彩票、通天塔图书馆,又及最有名的小径分岔的花园,都让我隐隐地感受到了一些东西,但我又说不出是什么,有生之年待吸收更多的知识精华才能与博尔赫斯有相见恨晚之感吧。
8.毛姆读书随笔-毛姆
自从去年年末接触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以来,就对他一见钟情,决心要把他的著作全都看一遍,
目前为止,还看了《寻欢作乐》与这本《毛姆读书随笔》,不得不说大叔的讲故事能力真是一流,
对于一些名作家的风流史信手拈来,虽“眉毛胡子一把抓”却总能讲的抑扬顿挫扣人心弦,接下来准备再拜读大叔的《刀锋》,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只是一个畅销书小说家来贬低他,都改变不了他在我心里英俊男神的形象。
9.心是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
据说卡森是一个专门写孤独的作家,她有双巨大、忧郁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和孤独的气质绝配。也是因为她自己瘫痪的现实,所以这本书里的主角也是身体有残缺的辛格,他是一个聋哑人。美国南方小镇,漫长的夏季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而有一对聋哑人,一位是优雅的瘦子辛格,另一位是贪吃邋遢的胖子,他们朝夕相伴十年后因为胖子的疯癫而分离了,胖子被表兄送去了疯人院,辛格便失去了“诉说”的对象,之后他也搬离了原来的住所,过起了一个人的独身生活。小镇上还住着永不打烊的慷慨的咖啡店老板,为争取黑人权利而长久奋斗的黑人医生,热衷工人运动的醉鬼,怀抱音乐梦想的青春期假小子......他们都急于表达和倾诉,在孤独的“内屋”徘徊,他们都选中了辛格作为倾诉对象,因为他的温文尔雅,因为他的善解人意。故事的最后,辛格用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被他认定那个唯一懂他的胖子在疯人院死了,而被大家圣化了的辛格,只有和胖子在一起,才会热情洋溢不知疲倦地快速打着手语。作者想要揭示: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我想我应该不会再去看卡森其他的书了,因为都是关于孤独,我更希望阳光能够驱散孤独,
不害怕有苦难,但是总是希望苦难之后能有凤凰涅槃式的成长。
10.生活与命运-瓦西里·格罗斯曼
今晚就要结束阅读了,想想还是有点激动,这么一本以二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的历史巨著,上百个有名字的人物在故事里发生着复杂的关系,每一个人的那一小部分延展开来都可以成为一部长篇小说。
仅一例:
162页-恋人们最痛苦的时刻来到了。这是离别的时刻,是决定命运的时刻:有的今天在哭,明天就会被忘记;有的被死神永远分开;有的会得到命运的亲睐,还会相见。
一架架战斗机飞向蓝天,把小炮和机枪带上天空,在天空盘旋,等待伙伴们编队飞行……
624页-死去的飞行员在积雪覆盖的小丘上躺了一夜。寒风凛冽,星光灿烂。黎明时小丘变成粉红色,飞行员躺在粉红色的小丘上。后来吹起贴地的搅雪风,尸体渐渐被雪埋住。
那个年轻的飞行员离开了,他不知道在伏尔加河岸边的一条破船里,他心爱的女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来延续他的生命。而这个刚当上母亲的女孩还在怀着最美的希望。而他们的结局是被死神永远分开……而我凭着模糊的记忆翻回定格到162页,这对几乎没有占用篇幅的情侣,怎么就那么让人心疼呢?
太多这样的例子,生活通过不同的人物在时间的各个面上上演悲欢离合,好几次因为某一个人让我眼含热泪,让我气愤难耐,让我心生叹服......自由和生命,会战胜奴役。
也有一些自己没有读完的书,像《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思考,快与慢》,虽然这两本书有普遍的好评,但是自己确实没法投入其中,也就作罢了。
这短暂的两个月在以前可能也就悄悄溜走了,去年一年我才读了十七本书,而这两个月竟可以完成十本,可见那些被我浪费掉的时间已然一去不复反了,仿佛还扭头带着狡黠和幸灾乐祸的笑。
始终常怀感恩之心,作为一项爱好的阅读能够给我身心的愉悦已经让我很满足了,更不求其他,也更不能以其作为矜夸的资本,反而越来越觉知之甚少,而需穷追猛赶了。
感恩于生命中认识的一些新朋友,渐渐成为了老朋友,帮助我看到其他世界的光亮;
感恩于自己还旺盛的好奇心,总能执着地往前一点,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