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不要参与到戏剧体验中自我成长?
作为一名受训中的戏剧治疗师,我常常劝说人们:戏剧是一个安全的探索空间。很多时候我会想,戏剧的世界如此自由、博大、灵活而丰富,为什么会有人拒绝参与进去呢?但当我抛开戏剧中游戏和创造的乐趣,细致地体会内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发现面对戏剧空间,我也感受到了威胁和恐惧。
作为信剧团(国际著名一人一故事剧团)的预备演员,我在入团考试的评估中得到了“表演时容易用力过猛”的评价。我观察到我身边许多参与到了戏剧过程中的朋友们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容易用一些过于夸张的形态、声音和行为来饰演某一个角色或处于某种场景。这些表演的时刻是不是和我们在生活中一些时候很相像呢?当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或重要的场景时,我们也会以一种刻意而浮夸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在决定要不要进入到戏剧过程中时,我们开始感受到戏剧空间对我们的重要和威胁。
我们经常在看电影、电视及舞台作品时感到深深地被触动,在一些时刻我们对角色的处境感同身受,一些时刻又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和处境。然而“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是容易的;“说自己的故事,流自己的泪”却很危险。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传统中,我们不提倡个人内在的情绪情感的表达。
进入戏剧空间,意味着我们将自己敞开了,给自己看见。这个敞开是全方位的:我们的身体、声音,我们无意识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我们处理关系的模式……没有什么艺术形式比戏剧更敞亮了。在戏剧空间中,我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细微的表情甚至眼神,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们得以面见真实的自己——哪怕是那些平时我们小心翼翼藏起来的部分也在戏剧中展露无遗。我们每天都和自己在一起,但面见自己却充满了挑战——我们的脆弱、无力、阴暗和卑鄙往往和我们的坚强、有力、阳光和善良一样多。
进入戏剧空间,也意味着我们将自己敞开了,给别人看见。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被别人看见意味着会被比较、被评价。大多数的我们在被比较和被评价中成长,比较和评价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摆脱集体无意识。“我是不是足够好看?”“我演的好吗?”“我的声音和动作是不是很傻?”……信剧团的小伙伴们聊天时也会提到看自己演出的录像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哪怕大家都有着丰厚的脸皮和丰富的演出经验,但回看录像时依然时常会陷入“不忍直视”中不可自拔。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我们学会了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羞耻,而戏剧是需要身体力行的。身体的美和不完美同时展现出来,不管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我们把自己置于一个没有太多遮挡的地方,在这里除了同台的伙伴,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尤其是在创造性戏剧过程中,我们没有台词、角色、剧本、布景,也几乎没有道具,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让我们不得不更加地依赖自己和身边的人,不得不信赖当下的感受和团体的能量流动。信任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思维,与他人亲密无间地合作而不是竞争,对在传统教育中长大的我们来说,都好不习惯。
走进创造性戏剧的过程中,让戏剧降临到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在那里饰演自己(探索自己),饰演他人(超越自己),探索更多的可能(整合自己),是位于我们的舒适区之外的。谈话形式的心理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的回忆和艰难的蜕变,而通过戏剧的方式进行自我成长则愉快许多——我们在游戏和扮演中自然而然地逐步蜕变。可戏剧式的成长团体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是否有勇气进入到那个自由的戏剧空间中,去在不稳定的激流中,走近自己。
后记:
正是因为戏剧带给我们的挑战才让我们有了去尝试和探索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更加贴近自己。如果你想要尝试突破自我,参与到创造性戏剧中来,海带和绿豆两位姑娘已经在北京举办这样的连续小组了,并且会持续做下去。如果你在北京,欢迎你来体验;如果你在外地,那么可以考虑把两位姑娘打包带到你的城市,开展体验式工作坊。
海带姑娘
心理学学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阿波罗学院中美戏剧治疗项目,发展转化法戏剧治疗师国际认证班首批学员。
2011年开始做个案心理咨询,带领心理成长团体,讲授心理学课程。
师从北美戏剧治疗协会创始人之一,“发展转化法”戏剧治疗(DvT)创始人David Read Johnson博士、台湾心理谘商博士杨明磊教授等著名国际国内导师。
擅长多流派身心整合的心理咨询,引导来访者和团体成员在生活中玩起来,开启坚定而灵活,自在而有所承担的生命形态。
作为信剧团(国际著名一人一故事剧团)的预备演员,我在入团考试的评估中得到了“表演时容易用力过猛”的评价。我观察到我身边许多参与到了戏剧过程中的朋友们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容易用一些过于夸张的形态、声音和行为来饰演某一个角色或处于某种场景。这些表演的时刻是不是和我们在生活中一些时候很相像呢?当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或重要的场景时,我们也会以一种刻意而浮夸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在决定要不要进入到戏剧过程中时,我们开始感受到戏剧空间对我们的重要和威胁。
我们经常在看电影、电视及舞台作品时感到深深地被触动,在一些时刻我们对角色的处境感同身受,一些时刻又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和处境。然而“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是容易的;“说自己的故事,流自己的泪”却很危险。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传统中,我们不提倡个人内在的情绪情感的表达。
进入戏剧空间,意味着我们将自己敞开了,给自己看见。这个敞开是全方位的:我们的身体、声音,我们无意识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我们处理关系的模式……没有什么艺术形式比戏剧更敞亮了。在戏剧空间中,我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细微的表情甚至眼神,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们得以面见真实的自己——哪怕是那些平时我们小心翼翼藏起来的部分也在戏剧中展露无遗。我们每天都和自己在一起,但面见自己却充满了挑战——我们的脆弱、无力、阴暗和卑鄙往往和我们的坚强、有力、阳光和善良一样多。
进入戏剧空间,也意味着我们将自己敞开了,给别人看见。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被别人看见意味着会被比较、被评价。大多数的我们在被比较和被评价中成长,比较和评价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摆脱集体无意识。“我是不是足够好看?”“我演的好吗?”“我的声音和动作是不是很傻?”……信剧团的小伙伴们聊天时也会提到看自己演出的录像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哪怕大家都有着丰厚的脸皮和丰富的演出经验,但回看录像时依然时常会陷入“不忍直视”中不可自拔。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我们学会了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羞耻,而戏剧是需要身体力行的。身体的美和不完美同时展现出来,不管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我们把自己置于一个没有太多遮挡的地方,在这里除了同台的伙伴,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尤其是在创造性戏剧过程中,我们没有台词、角色、剧本、布景,也几乎没有道具,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让我们不得不更加地依赖自己和身边的人,不得不信赖当下的感受和团体的能量流动。信任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思维,与他人亲密无间地合作而不是竞争,对在传统教育中长大的我们来说,都好不习惯。
走进创造性戏剧的过程中,让戏剧降临到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在那里饰演自己(探索自己),饰演他人(超越自己),探索更多的可能(整合自己),是位于我们的舒适区之外的。谈话形式的心理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的回忆和艰难的蜕变,而通过戏剧的方式进行自我成长则愉快许多——我们在游戏和扮演中自然而然地逐步蜕变。可戏剧式的成长团体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是否有勇气进入到那个自由的戏剧空间中,去在不稳定的激流中,走近自己。
后记:
正是因为戏剧带给我们的挑战才让我们有了去尝试和探索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更加贴近自己。如果你想要尝试突破自我,参与到创造性戏剧中来,海带和绿豆两位姑娘已经在北京举办这样的连续小组了,并且会持续做下去。如果你在北京,欢迎你来体验;如果你在外地,那么可以考虑把两位姑娘打包带到你的城市,开展体验式工作坊。
海带姑娘
心理学学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阿波罗学院中美戏剧治疗项目,发展转化法戏剧治疗师国际认证班首批学员。
2011年开始做个案心理咨询,带领心理成长团体,讲授心理学课程。
师从北美戏剧治疗协会创始人之一,“发展转化法”戏剧治疗(DvT)创始人David Read Johnson博士、台湾心理谘商博士杨明磊教授等著名国际国内导师。
擅长多流派身心整合的心理咨询,引导来访者和团体成员在生活中玩起来,开启坚定而灵活,自在而有所承担的生命形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