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和“更大的自由”——我们为什么要参与到戏剧体验中去?
这篇文章是戏剧治疗著作《从换幕到真实——戏剧治疗的历程、技巧与演出》的序。译者为香港戏剧治疗师陈凌轩。海带姑娘在此做了一些节选,分享给大家。
“我在戏剧里的演出,远比在生活中精彩。”一位案主曾经这样跟我说。舞台确实给予我们超越日常限制的自由,所以我绝对能体会这位案主对于他的戏剧经验既感到满足,却也有不少顾虑。不过我也确定,他的戏剧经验象征他在生活里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事实上,六个月后,这位案主告诉我:“我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逐渐跟上我在戏剧里的表现。”
大多数人都知道戏剧模仿生活,却少有人意识到生活也在模仿戏剧。其实戏剧治疗的案主经常藉着“假装我们在戏剧里”,试着表达出在生活中他们觉得太难或非常恐惧的事物。在戏剧环境里,他们经验了一些生命里未曾经验之事,这个经验并非幻想,而是展现自己被隐藏的部分。某种程度是,他们会了解在戏剧里创造的角色性格特质,正是从他们自身的性格中显露出来,包括自我及由自我包围的性格特质。戏剧里的角色后来变成他们内在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场。
在现实人生中,我们受制于一贯的行为模式和惯性反应,成为自我设限及他人期望下的牺牲品。但是在假装游戏中,这些限制完全派不上用场。在剧场里,我们仿佛获得一张许可证,自由地做出现实生活中难以完成的事。这种实验可能是改变行为模式及角色习惯的开始,在假装游戏之下,我们有机会试验新的方法。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我们看清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习惯、行动,并创造新的行为模式。戏剧将我们从社会及心理上的限制释放,戏剧性时刻,正是一种解脱。
我们可以拥有多不胜数的经验,可惜生命有限,限制了我们可以演出的角色、可能遇见的事件、可以实现的梦想和希望。然而戏剧如梦,两者均是无限。戏剧和梦境给予我们体验新经验的机会。在十分钟的梦境里,我们可以尝试当囚犯或公主;对某人表达无尽的愤怒或爱意;创作优秀的音乐或文章——它们像现实生活经验一样逼真、感觉强烈。(事实上,当我们醒来时,往往惊愕于梦中的事物只是一场梦,而非真实。)戏剧也有相同的效果。在戏剧里,我们的感觉、意识和身体的体验是真实的,梦与戏剧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使我们觉得真的在经验那一刻,不用为这个经验付出现实的代价,却得以从中获益。戏剧拓展我们的经验,进而开阔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及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舞台演出与生命演出之间有强而有力地关系,戏剧行为和梦境一样,对脑和身体产生冲击。在戏剧里的表演行为、饰演的角色及表达的情绪,会成为此人生命经验的一部分,可以运用在现实生活的某些情境里。在生命里,我们面对旧情境很难有新的反应;然而在戏剧里,我们却不难在同一情境里尝试新的回应。在戏剧演出中,经常在没有计划的情形下发现不同选择,而这个选择往往成为生命中的选择。戏剧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细微;戏剧演出的经验与真实世界的经验相近,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戏剧最贴近现实生活。
戏剧不仅是实验及整合新自我的工具,也是表达个人被压抑阴影部分的媒介。我们隐藏了不让他人看见、甚至也不让自己看见的部分,可以透过戏剧角色获得释放。戏剧角色给予我们机会,让自己尚未意识及无法忍受的部分探出头来。当这些阴影探出头时,戏剧又能安全地包容他们。
在表达自己尚未认识、知道及活过来的部分时,我们会发现身为人类的共通点。无论是扮演虚构的角色还是自己;无论是自己或目睹他人进行扮演,戏剧均有能力使我们认同及同情他人。专业演员尤其明白这个道理:马龙·白兰度接受心理学家布莱恩·贝茨访问时道:“我们身体里早已拥有要扮演所有角色的种子。”英国女演员西比尔·桑代克说:“当你是演员……你身体里住着所有人。”挪威女演员丽芙·乌曼则说:“如果我们不认识其他人,就不可能认识自己。”其实所有外在事物都在我们所知范围内,演戏正好能促进这方面的意识;一个直接联系更深层的同理心、灵性接触及与人关系的意识。
生活复杂而具挑战性,如果不具同理心及发展不同的观点和角度,真是难以生存。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还要明白生活中其他人的动机、驱力和感受——进而改善我们的互动模式、人际关系及社会结构。想要明白他人,“尝试做那个人”是我见过最好的方法。透过戏剧扮演真正饰演那个人,远比只在脑海中相像对方的情况,更有效和有力。戏剧在本质上会诱发同理心及不同的观点与角度。
观点与角度及时间点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能退一步想,可以减轻很多痛苦。有时候,唯有我们能相像未来和忆及过去,才能忍受现在。未来代表改变的可能性,当我们能联想到并不会永远被卡在一个糟透了的情况下,我们的神经会有短暂的松弛。过去能提醒我们,以往亦曾在不同时候跨越那本以为永远过不了的难关,这种经验能让我们度过此刻的困境、增加信心。如果从未来看现在,我们较容易认清及改变现在的困境。在戏剧里可以轻易假造时间,我们可以饰演过去、现在或未来的自己。例如,一个人先不看今日的困境,藉由扮演五年后的自己,然后从这个角度,回忆五年前的经验。
在演戏的过程中,我们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我们投入情绪在真实中,同时旁观发生的一切。因为场景不同和每个人的经历差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同与距离、主观性与客观性。不过即使投入于戏剧行动中,还是能有足够的距离进行反思。
在过近距离化及过度距离化之间,必须取得平衡。所谓过近距离化即因为容易认同他人、有高度同理、与他人太容易融合而无法控制过度强烈的情绪。过度距离化则是与人互动时,维持过分僵硬的界限,思考远离情感。罗伯特·兰迪在《戏剧治疗:概念与实务》一书写到社会心理学家汤玛斯·雪费提出的距离化观念,十分适用于戏剧治疗师。雪费的观念奠基于精神分析学派,也来自于剧场。兰迪形容雪费的“美感距离”为戏剧治疗中最有效的关键地位。“处于美感距离中,个人可以同时保留过度距离化而理性的观察者,以及过近距离化而感性的角色。当两者同时发生,心里紧张升高,并透过净化作用获得释放。”
同时看自己又做自己、既是现在的自己又是全新的自己、既放下自己又洞悉自己……正是这些吊诡而奇妙之处,使戏剧形式的艺术治疗如此强而有力。在精神病院里,大部分案主选择参与戏剧治疗小组,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能够摆脱自我的地方”。这个说法含有尝试担任不同角色及不同行为反应之意;亦代表他希望跨越过去的限制。“摆脱自我”当然也有发现自我之意;麦可·巴内特说:“吊诡的是,一个人愈是愿意放弃抓紧自己,愈能成为自己。当一个人愈是维护某个特定的自己,反而限制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因为人不可能一直维持某个特定的自己,只能维持一种形象;而形象只是个人的一部分。”如果某些人觉得戏剧是一种逃避方式,这起码是逃到更高自我觉察的方向。有趣的是,也有许多人形容戏剧治疗小组为:“一个可以做自己的地方”。
以戏剧做为治疗工具,有释放、伸展与开拓视野的功效。戏剧治疗邀请我们发现及整合性格中隐藏的部分,对于“我是谁”有更深更广的看法。戏剧治疗亦使我们重新经验与人联系时,内心最真诚的反应。
戏剧治疗的过程始于戏剧形式,但是当布幕缓缓升起,我们发现在剧场保护下揭露的一切,不再需要依靠一个正式的舞台。
海带有话说:
尽管戏剧对于个人成长有着强有效的作用,但创造性戏剧却没能走进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我们在面对参与到戏剧体验时,有太多的担忧和害怕阻止我们去经历更丰盛的生命。作为一个受训中的戏剧治疗师,我对戏剧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既兴奋又忧虑:兴奋的是当我们鼓起勇气,真正进入到戏剧空间去体验而非评判时,生命的一扇大门被打开了;忧虑的是当我们用评判的眼光去看待戏剧和戏剧过程中的人,过程中的不完美会成为体验更真实的自己的障碍。
阅读原文看《我们为什么不参与到戏剧过程中》。
海带姑娘
心理学学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阿波罗学院中美戏剧治疗项目,发展转化法戏剧治疗师国际认证班首批学员。
2011年开始做个案心理咨询,带领心理成长团体,讲授心理学课程。
师从北美戏剧治疗协会创始人之一,“发展转化法”戏剧治疗(DvT)创始人David Read Johnson博士、台湾心理谘商博士杨明磊教授等著名国际国内导师。
擅长多流派身心整合的心理咨询,引导来访者和团体成员在生活中玩起来,开启坚定而灵活,自在而有所承担的生命形态。
“我在戏剧里的演出,远比在生活中精彩。”一位案主曾经这样跟我说。舞台确实给予我们超越日常限制的自由,所以我绝对能体会这位案主对于他的戏剧经验既感到满足,却也有不少顾虑。不过我也确定,他的戏剧经验象征他在生活里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事实上,六个月后,这位案主告诉我:“我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逐渐跟上我在戏剧里的表现。”
大多数人都知道戏剧模仿生活,却少有人意识到生活也在模仿戏剧。其实戏剧治疗的案主经常藉着“假装我们在戏剧里”,试着表达出在生活中他们觉得太难或非常恐惧的事物。在戏剧环境里,他们经验了一些生命里未曾经验之事,这个经验并非幻想,而是展现自己被隐藏的部分。某种程度是,他们会了解在戏剧里创造的角色性格特质,正是从他们自身的性格中显露出来,包括自我及由自我包围的性格特质。戏剧里的角色后来变成他们内在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场。
在现实人生中,我们受制于一贯的行为模式和惯性反应,成为自我设限及他人期望下的牺牲品。但是在假装游戏中,这些限制完全派不上用场。在剧场里,我们仿佛获得一张许可证,自由地做出现实生活中难以完成的事。这种实验可能是改变行为模式及角色习惯的开始,在假装游戏之下,我们有机会试验新的方法。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我们看清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习惯、行动,并创造新的行为模式。戏剧将我们从社会及心理上的限制释放,戏剧性时刻,正是一种解脱。
我们可以拥有多不胜数的经验,可惜生命有限,限制了我们可以演出的角色、可能遇见的事件、可以实现的梦想和希望。然而戏剧如梦,两者均是无限。戏剧和梦境给予我们体验新经验的机会。在十分钟的梦境里,我们可以尝试当囚犯或公主;对某人表达无尽的愤怒或爱意;创作优秀的音乐或文章——它们像现实生活经验一样逼真、感觉强烈。(事实上,当我们醒来时,往往惊愕于梦中的事物只是一场梦,而非真实。)戏剧也有相同的效果。在戏剧里,我们的感觉、意识和身体的体验是真实的,梦与戏剧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使我们觉得真的在经验那一刻,不用为这个经验付出现实的代价,却得以从中获益。戏剧拓展我们的经验,进而开阔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及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舞台演出与生命演出之间有强而有力地关系,戏剧行为和梦境一样,对脑和身体产生冲击。在戏剧里的表演行为、饰演的角色及表达的情绪,会成为此人生命经验的一部分,可以运用在现实生活的某些情境里。在生命里,我们面对旧情境很难有新的反应;然而在戏剧里,我们却不难在同一情境里尝试新的回应。在戏剧演出中,经常在没有计划的情形下发现不同选择,而这个选择往往成为生命中的选择。戏剧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细微;戏剧演出的经验与真实世界的经验相近,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戏剧最贴近现实生活。
戏剧不仅是实验及整合新自我的工具,也是表达个人被压抑阴影部分的媒介。我们隐藏了不让他人看见、甚至也不让自己看见的部分,可以透过戏剧角色获得释放。戏剧角色给予我们机会,让自己尚未意识及无法忍受的部分探出头来。当这些阴影探出头时,戏剧又能安全地包容他们。
在表达自己尚未认识、知道及活过来的部分时,我们会发现身为人类的共通点。无论是扮演虚构的角色还是自己;无论是自己或目睹他人进行扮演,戏剧均有能力使我们认同及同情他人。专业演员尤其明白这个道理:马龙·白兰度接受心理学家布莱恩·贝茨访问时道:“我们身体里早已拥有要扮演所有角色的种子。”英国女演员西比尔·桑代克说:“当你是演员……你身体里住着所有人。”挪威女演员丽芙·乌曼则说:“如果我们不认识其他人,就不可能认识自己。”其实所有外在事物都在我们所知范围内,演戏正好能促进这方面的意识;一个直接联系更深层的同理心、灵性接触及与人关系的意识。
生活复杂而具挑战性,如果不具同理心及发展不同的观点和角度,真是难以生存。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还要明白生活中其他人的动机、驱力和感受——进而改善我们的互动模式、人际关系及社会结构。想要明白他人,“尝试做那个人”是我见过最好的方法。透过戏剧扮演真正饰演那个人,远比只在脑海中相像对方的情况,更有效和有力。戏剧在本质上会诱发同理心及不同的观点与角度。
观点与角度及时间点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能退一步想,可以减轻很多痛苦。有时候,唯有我们能相像未来和忆及过去,才能忍受现在。未来代表改变的可能性,当我们能联想到并不会永远被卡在一个糟透了的情况下,我们的神经会有短暂的松弛。过去能提醒我们,以往亦曾在不同时候跨越那本以为永远过不了的难关,这种经验能让我们度过此刻的困境、增加信心。如果从未来看现在,我们较容易认清及改变现在的困境。在戏剧里可以轻易假造时间,我们可以饰演过去、现在或未来的自己。例如,一个人先不看今日的困境,藉由扮演五年后的自己,然后从这个角度,回忆五年前的经验。
在演戏的过程中,我们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我们投入情绪在真实中,同时旁观发生的一切。因为场景不同和每个人的经历差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同与距离、主观性与客观性。不过即使投入于戏剧行动中,还是能有足够的距离进行反思。
在过近距离化及过度距离化之间,必须取得平衡。所谓过近距离化即因为容易认同他人、有高度同理、与他人太容易融合而无法控制过度强烈的情绪。过度距离化则是与人互动时,维持过分僵硬的界限,思考远离情感。罗伯特·兰迪在《戏剧治疗:概念与实务》一书写到社会心理学家汤玛斯·雪费提出的距离化观念,十分适用于戏剧治疗师。雪费的观念奠基于精神分析学派,也来自于剧场。兰迪形容雪费的“美感距离”为戏剧治疗中最有效的关键地位。“处于美感距离中,个人可以同时保留过度距离化而理性的观察者,以及过近距离化而感性的角色。当两者同时发生,心里紧张升高,并透过净化作用获得释放。”
同时看自己又做自己、既是现在的自己又是全新的自己、既放下自己又洞悉自己……正是这些吊诡而奇妙之处,使戏剧形式的艺术治疗如此强而有力。在精神病院里,大部分案主选择参与戏剧治疗小组,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能够摆脱自我的地方”。这个说法含有尝试担任不同角色及不同行为反应之意;亦代表他希望跨越过去的限制。“摆脱自我”当然也有发现自我之意;麦可·巴内特说:“吊诡的是,一个人愈是愿意放弃抓紧自己,愈能成为自己。当一个人愈是维护某个特定的自己,反而限制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因为人不可能一直维持某个特定的自己,只能维持一种形象;而形象只是个人的一部分。”如果某些人觉得戏剧是一种逃避方式,这起码是逃到更高自我觉察的方向。有趣的是,也有许多人形容戏剧治疗小组为:“一个可以做自己的地方”。
以戏剧做为治疗工具,有释放、伸展与开拓视野的功效。戏剧治疗邀请我们发现及整合性格中隐藏的部分,对于“我是谁”有更深更广的看法。戏剧治疗亦使我们重新经验与人联系时,内心最真诚的反应。
戏剧治疗的过程始于戏剧形式,但是当布幕缓缓升起,我们发现在剧场保护下揭露的一切,不再需要依靠一个正式的舞台。
海带有话说:
尽管戏剧对于个人成长有着强有效的作用,但创造性戏剧却没能走进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我们在面对参与到戏剧体验时,有太多的担忧和害怕阻止我们去经历更丰盛的生命。作为一个受训中的戏剧治疗师,我对戏剧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既兴奋又忧虑:兴奋的是当我们鼓起勇气,真正进入到戏剧空间去体验而非评判时,生命的一扇大门被打开了;忧虑的是当我们用评判的眼光去看待戏剧和戏剧过程中的人,过程中的不完美会成为体验更真实的自己的障碍。
阅读原文看《我们为什么不参与到戏剧过程中》。
海带姑娘
心理学学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阿波罗学院中美戏剧治疗项目,发展转化法戏剧治疗师国际认证班首批学员。
2011年开始做个案心理咨询,带领心理成长团体,讲授心理学课程。
师从北美戏剧治疗协会创始人之一,“发展转化法”戏剧治疗(DvT)创始人David Read Johnson博士、台湾心理谘商博士杨明磊教授等著名国际国内导师。
擅长多流派身心整合的心理咨询,引导来访者和团体成员在生活中玩起来,开启坚定而灵活,自在而有所承担的生命形态。
-
陇首云归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0 15: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