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窘迫赶车记
回顾这一周,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每天早上的赶车记,基于住处奇葩的公交线路问题,趁着工作不多来吐吐槽。

N年不用画图工具,事实证明,还是可用的,图很简陋,意思清晰即可。
绿色圆圈是重中之重的早上乘车点。蓝色方框是无所谓的晚上下车点。很少有公交线路来回路线不一致,可是我一下子就碰上了2条。
1路公交,时间间隔半小时,还是高峰期,是的,在SZ这个城市,这样的班次太神奇了,但是它是首选,因为路线简单,直达,速度最快。并且晚班最晚是7点多,瞬间回到五线城市的感觉。
2路公交,时间间隔15min, 直达,回家首选,如果加班不是太晚,1路已经没有,安静在公交站等2路,多久都等,因为懒得换车。
3路和4路,早高峰车次多,最大的硬伤是需要换乘,换车顺利与否完全靠运气。回家的保底选择,晚班好像过10点。
住处去往A站约4分钟,去往B站约6分钟,去往C站约10分钟。若同样是坐1路,由于去往A站路上可以买早餐,首选A站。
介绍完背景,回到主题,这一周的赶车记。
周一:
等上佳的1路车,在家里时APP显示8:25到A站,于是磨蹭到8:20出门在B站等,可是车子一直没来,此时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一直等,竟然8:33才到,此时回天乏术,只能华丽丽迟到了,迟到时间5分钟。(通常1路到站的时间基于8:10到8:25左右,一般是提前几分钟或踩点。)
周二:
不死心的依然在A站等1路,约8:28才到站,下车一路狂奔,打了个8:59:46的卡,事后依然心惊。
周三:
吸取教训,8:10 左右出门,临出门查看了APP,显示1路要8:35才到,不可行,但是直达的2路分别距离2分钟,13分钟到C站,果断一路疾行去往C站,刚入主干道看到一辆2路经过,心想这是那辆2分钟的。依然执着的去往C站,到了C站发现2路下一班时间是20分钟以后。此时只能选择等3路或4路,也不知道此时3路和4路的高峰已过还是人太背,直到8:27才等来一辆4路,人爆满。虽然每天挤公交,但是已经很久没有挤过如此挤的公交,随着车子绝望的摇晃,不用手扶,不戴耳机,呆滞的望着人头。等到大部分乘客下车,我赶紧跑到司机旁边,时刻盯着前面那辆需要换乘的6路,刚一到站马上奔下去赶上,可是此时已经到了8:53,通常换乘后还需要10分钟左右。于是我创纪录的迟到了15分钟之久。
周四:
再次吸取教训,早早打开APP,发现1路原8:20左右的那班已经从APP上消失了,于是果断8:02出门,去往B站坐3路,换乘也是没有等车直接换乘,于是提前了3分钟到公司。看似顺利,实际上一路盯着APP关注需要换乘的车辆,插着耳机,歌都听不进去,白费了一个早晨。
今天:
1路8:20那班依然是消失的状态,于是果断重复昨天的选择,可是今天的3路状况百出,堵车,一路等红灯,遇灯必等,并且还全是长时间红灯,等得我心碎。果不其然,到换乘点又已经8:50,于是又迟到了5分钟。这还是0时差换乘的最好情况。
一周五天,迟到四天,创了我工作以来的记录。而这只是反应了人的惰性太可怕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时间拉回年前,我每天都是去A站赶7:50那班1路,8:30左右下车,悠哉悠哉吃个早餐再去办公室。可是年后刚来,人少车也少,我发现8:20那班1路也可以赶到,这样就可以晚起半个小时。殊不知踩点有风险,迟到是常态。而8点左右出门去追赶3路和4路,也是踩点,还一路担心,白白辜负一个早晨。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早起半小时,7:40出门,老老实实等7:45左右的1路,没有心理负担,没有迟到风险,还可以静下来听听耳机。
克服惰性,从早起半小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