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味
我以前去西双版纳的时候,吃到过正宗的傣味。版纳与几个东南亚国家邻近,而东南亚本就以香料丰盛著称,美食遍地由来已久,所以傣味就有很多味道是从东南亚传来。 傣味给我总体的印象是酸爽甜辣,酸是柠檬的酸,爽是薄荷的爽,甜是水果的甜,辣是尖尖小米辣的辣~当然,还有香茅、折耳根、咖喱、椰奶等等香料,各有各的用处,一起让傣味显得特色鲜明,也十分丰富有层次。

这次在昆明,手抓饭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平淡无奇,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新疆手抓饭,可是食客们肯定想不到,傣族手抓饭却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新疆手抓饭肯定没有傣族手抓饭那么“花哨”。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有趣的吃法。 在满桌的芭蕉叶上吃手抓饭,满眼都是美美的,颜色鲜亮得让人馋涎欲滴,香味也是在空气中飘飘荡荡,虽然我嫌麻烦并没有真的用手抓着吃,但还是领略到了傣味的厉害与诱惑! 傣妹把整张桌子用芭蕉叶一点点铺盖上,菜品都不用装盘,这样一来,让人觉得就像在热带雨林里席地而坐,把吃食摆成一片,大家一起享用一样,还借了芭蕉叶的清香陪伴。 中间的果盘与其说是用来开胃的,倒不如说是为了养眼。云南水果多,热带水果种类更是丰富,红红黄黄的,摆在桌上非常漂亮~然后铺一圈菠萝饭和香米饭,也是十分的养眼。说到菠萝饭,我在北京吃过那么多馆子,肯定是没吃到过这么正宗的。即使用一个菠萝盛着米饭端上桌来,也没有什么菠萝味儿,只是看着好看而已。而这个菠萝饭,吃到嘴里就像吃菠萝一样,满口菠萝飘香,甜甜糯糯,因为菠萝汁都融进米饭里了。又在不经意间,嚼到一小块菠萝,瞬间感到惊喜,像中了奖一样开心。就像以前我跟朋友去吃南锣鼓巷最棒的榴莲蛋糕,吃着吃着,就吃到大块的榴莲,让我俩都吃得非常兴奋。 外面一圈摆着各式的烤物,烤鱼最嫩,烤鸡飘香,烤乳猪肥瘦相间。最珍贵的是牛干巴,据说是牛身上最嫩的一块肉,用木杵捣成干巴,一大块肉才出一点点干巴,非常精细。然后用薄荷、柠檬、小米辣、蒜泥、香葱,还有一些我没有吃出来或者叫不出名字的香料,腌制出来,浓郁入味,鲜辣爽口。 春卷也非常好吃,炸得外焦里嫩,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蛋皮,里面是糯米裹着各种蔬菜水果丝。春卷是暖暖的最爱,她一下子吃了三大块。竹筒饭也适合她,竹香米糯,里面还有甜软的红豆,夹起一块就Q弹Q弹的,她一口还没吃完就又来要了。

还有一种很有趣的甜品叫泡鲁达,是著名的缅甸、泰国甜品。起初是在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流行,后来逐渐传到云南德宏芒市、瑞丽、景洪等地方。甜中带有椰香。 我曾在腾冲吃过两次,印象深刻。这种甜品是渴了可以喝,饿了可以吃,一杯下肚就来个半饱。 泡鲁达用西米、大西米、紫米、木瓜冻、缅甸炼乳、特制奶油面包干、新鲜椰丝加上碎冰块做成,香甜扑鼻,神清气爽。其中的奶油面包干,泡在奶香浓郁的冰水中,入口即软,酥脆香滑,可口甜蜜。据说,正宗的泡鲁达需要12种配料合制而成。 真正是小甜品,大味道!

这次去罗平,我还吃到了估计会永生难忘那浓香味道的羊肉米线。 米线的汤头就非常好,羊肉浓汤熬得久了就非常入味,羊是黑山羊,羊肉量给的也足,肉嫩而不烂,香而不腻,肉片切得薄厚适中,因为是带皮羊肉,口感又觉弹性十足。一大碗羊肉米线再酒上些香葱、薄荷叶调味,吃到嘴里感觉“层峦叠嶂,峰回路转”,回味无穷。 真是让我希望每天都能吃上一大碗,热气腾腾,舒舒服服,从此生活又多了一个味道!



另外,把油条浸在羊肉汤里吃,即便吃货如我,也真的形容不出那特别的口感。只觉得外软里脆,咬一口汁水四溢,油条的油腻去掉了,羊肉的鲜香进来了,不亲自尝一尝,真的想象不出那味道来。我觉得米其林应该给羊肉米线评星了!不要觉得油条没什么了不起,遇到羊肉汤,就是“春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人间美味就应在这大山深处找,油菜花丛寻。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这水灵灵的大白萝卜。看着没什么新鲜特别,北京超市里也到处有卖,但这个萝卜其实大不同,意外地香脆水甜,吃起来如同水果,完全没有辛辣之口感。萝卜营养又好,两三块钱一大根,够几个人分吃了,真是给此行赏花又增添了不少乐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