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e Up 2 一不小心入了吃草的坑
在吃草前,我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南美大陆,前有潘帕斯草原的牛肉傲视群雄,后有巴西烤肉你追我赶,坠入吃肉的深渊万不复劫。甚至一度,以写美食博客成为乐趣。长期赚的钞票都将之合理合法的转化为饭票。仗着再怎么吃也不会胖的优良体质,各家食谱得来全不费功夫。直到有一天发现我的脸再用控油产品也止不住的油,便秘问题很多年得不到根治,健身脸的肌肉都在永远消不掉的脂肪层下面,感到无比沮丧。
想到奔腾的骏马,一时间我也拷问自己,马是不吃肉的呀,照样如此健康,一身腱子肉。不如来挑战一下自己。于是乎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素食饮食计划。
"MEATLESS MONDAY" (素食星期一)的概念源于美国,为了帮助那些愿意吃素却一时无法彻底吃素的人,提倡大家每个周一吃素。我检查了自己的食谱,早餐不食肉,午餐和晚餐都会搭配肉食,将这两餐的肉的选项去除,增加豆类和豆腐的选择即可。执行了两个周一的素食之后,我发现这对我来说并不算一个挑战,我把自己的目标定为了一周三天吃素(周一、周三、周五)。这个节点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由于一半的时间在吃素,需要进行一个相对严谨的食谱的调整,增加豆类,坚果,水果的比例,保持营养均衡。由于外出就餐比较麻烦,除了素食餐厅以外大部分餐厅并没有很多素食的选择,也是在这个时间,我开始喜欢做饭。
在原先做饭的概念里面,必定是用猪油滋大蒜,鸭油打汤底的套路,现在完全变素,仿佛打开一扇绿色世界的大门。中餐,毫无疑问是素食选择最多的菜系,但是在西餐里就麻烦了,西餐主食本来就是肉,全素菜属于创新菜系。幸运地是,几乎每种肉食提供的元素都能找到有效甚至营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替代者。比如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远超肉类,谷物中的氨基酸也可以补充肉类中氨基酸相应的含量,坚果类能提供充分的油脂。当我第一次走进素食超市的时候也大为震惊,素食除了在吃肉阶段接触得到的绿色蔬菜以外,还有非常广阔的选择。只要把任何一种食材视作上帝精美的创造,它就能够被赋予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椰子油是其中我的最爱,椰香炒出来的蔬菜更有大自然的味道。也是炒饭的最佳搭档,没有以往的油腻,哪怕多倒了一点,炒出来也丝毫不腻口。豆腐是素食世界里最伟大的发明,从豆子被磨碎的那一刻开始,豆腐能够形成几百种形态和身份,从豆浆到豆腐脑,从豆腐干到豆腐皮应有尽有。豆腐是素食料理界的百搭单品,清淡的,重口的,油腻的都能与之完美配合;也是营养担当,一块小小的豆腐,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还要高于同质量的肉。除此之外,素肉的发明也是脑洞大开。杏仁夏威夷果做的素火腿,豆子和核桃做的素培根,大麦做的素鸡。用不同的食材都能还原出原有肉类的味道,为那些刚开始吃素却不能断掉肉食的素食者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由于食材的重大发现,在做饭时,我开始尝试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融合在一起。最经典也是百试不爽的两个案例:一个是塔可,这个来自墨西哥的经典吃法,玉米饼做为底部,铺上各类炒好的蔬菜,拎起来就直接入口。原先的塔可是加生的蔬菜和热的肉类,我现在一不吃肉,二也不喜欢生食,干脆直接把做好的各个爽口的中国菜加在玉米饼上,味道也是妙不可言。另一个是土耳其手卷,同样一张大的卷饼,除了加上中国菜,还可以加上炒饭,炒面等主食,总之根据喜好加上去以后,整个包裹起来就可以啦。土耳其卷饼的有点不言而喻,那就是不用洗碗!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从吃素开始学做饭,从做饭到爱上做饭,从爱上做饭到做的很好吃,短短两个月,我的饮食结构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不觉间就适应了吃素的生活。于是我发现,吃肉是一种心理和口味上的依赖,和真实的生理需求并没有太大关系。原来常常会想“啊,我三天没吃肉了”,等真正吃上好吃的素食,很多天都忘了吃肉这件事。
在适应素食的期间,我仍然保持着每天锻炼的习惯,毕竟出汗是身体最好的排毒。在初期,因为摄入的热量有所减小,运动量也相对的减小;当过了身体适应阶段,运动量恢复到原来的标准。由于吃素,身体感到很轻盈,到现在我的运动量已经大于原来的标准了。当然,脸也不油了,烦恼多年的便秘得到了彻底解决,每次照镜子都能轻轻地抚摸到若隐若现的马甲线。格外满足啊!
TIPS
1. 入门须知:吃素是一朝一夕的严格管理,贵在坚持,赢在习惯!
2. 饮食搭配:素食的搭配千变万化,推荐查找网站,丰富自己素食的知识,各类素食食谱和营养搭配。
3. 素食的分类:
纯素食主义或严守素食主义: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类、起司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也不使用动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动物性成分的化妆品。
半素食主义:这不是传统的素食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比如锅边素,鱼素,蛋奶素,五辛素,果实素等。
可酌情进入素食领域。
4.特别注意:吃素期间请购买一瓶B12作为营养补充。B12是唯一一个不能从素食内获取的元素。
5.特别推荐---素食TAPAS的做法:
Tapas是最能代表西班牙人生活方式的饮食习惯,它既不像法国那样讲究餐桌礼仪,也不像中国非得来个满汉全席,tapas翻译过来就是小吃或小食的意思。
通常的做法是以面包片作为基底,上面放上烹饪好的菜,就像给面包戴上一顶小帽子,食材任选。
用烤红薯作为基地替换面包,配牛油果,番茄,杏仁奶酪,芝麻叶,炒蘑菇做成的tapas。
————————————※已被杂志采用,转载须通知并注明。※——————————
---------------------感谢合作-------------------
想到奔腾的骏马,一时间我也拷问自己,马是不吃肉的呀,照样如此健康,一身腱子肉。不如来挑战一下自己。于是乎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素食饮食计划。
"MEATLESS MONDAY" (素食星期一)的概念源于美国,为了帮助那些愿意吃素却一时无法彻底吃素的人,提倡大家每个周一吃素。我检查了自己的食谱,早餐不食肉,午餐和晚餐都会搭配肉食,将这两餐的肉的选项去除,增加豆类和豆腐的选择即可。执行了两个周一的素食之后,我发现这对我来说并不算一个挑战,我把自己的目标定为了一周三天吃素(周一、周三、周五)。这个节点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由于一半的时间在吃素,需要进行一个相对严谨的食谱的调整,增加豆类,坚果,水果的比例,保持营养均衡。由于外出就餐比较麻烦,除了素食餐厅以外大部分餐厅并没有很多素食的选择,也是在这个时间,我开始喜欢做饭。
在原先做饭的概念里面,必定是用猪油滋大蒜,鸭油打汤底的套路,现在完全变素,仿佛打开一扇绿色世界的大门。中餐,毫无疑问是素食选择最多的菜系,但是在西餐里就麻烦了,西餐主食本来就是肉,全素菜属于创新菜系。幸运地是,几乎每种肉食提供的元素都能找到有效甚至营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替代者。比如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远超肉类,谷物中的氨基酸也可以补充肉类中氨基酸相应的含量,坚果类能提供充分的油脂。当我第一次走进素食超市的时候也大为震惊,素食除了在吃肉阶段接触得到的绿色蔬菜以外,还有非常广阔的选择。只要把任何一种食材视作上帝精美的创造,它就能够被赋予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椰子油是其中我的最爱,椰香炒出来的蔬菜更有大自然的味道。也是炒饭的最佳搭档,没有以往的油腻,哪怕多倒了一点,炒出来也丝毫不腻口。豆腐是素食世界里最伟大的发明,从豆子被磨碎的那一刻开始,豆腐能够形成几百种形态和身份,从豆浆到豆腐脑,从豆腐干到豆腐皮应有尽有。豆腐是素食料理界的百搭单品,清淡的,重口的,油腻的都能与之完美配合;也是营养担当,一块小小的豆腐,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还要高于同质量的肉。除此之外,素肉的发明也是脑洞大开。杏仁夏威夷果做的素火腿,豆子和核桃做的素培根,大麦做的素鸡。用不同的食材都能还原出原有肉类的味道,为那些刚开始吃素却不能断掉肉食的素食者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由于食材的重大发现,在做饭时,我开始尝试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融合在一起。最经典也是百试不爽的两个案例:一个是塔可,这个来自墨西哥的经典吃法,玉米饼做为底部,铺上各类炒好的蔬菜,拎起来就直接入口。原先的塔可是加生的蔬菜和热的肉类,我现在一不吃肉,二也不喜欢生食,干脆直接把做好的各个爽口的中国菜加在玉米饼上,味道也是妙不可言。另一个是土耳其手卷,同样一张大的卷饼,除了加上中国菜,还可以加上炒饭,炒面等主食,总之根据喜好加上去以后,整个包裹起来就可以啦。土耳其卷饼的有点不言而喻,那就是不用洗碗!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从吃素开始学做饭,从做饭到爱上做饭,从爱上做饭到做的很好吃,短短两个月,我的饮食结构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不觉间就适应了吃素的生活。于是我发现,吃肉是一种心理和口味上的依赖,和真实的生理需求并没有太大关系。原来常常会想“啊,我三天没吃肉了”,等真正吃上好吃的素食,很多天都忘了吃肉这件事。
在适应素食的期间,我仍然保持着每天锻炼的习惯,毕竟出汗是身体最好的排毒。在初期,因为摄入的热量有所减小,运动量也相对的减小;当过了身体适应阶段,运动量恢复到原来的标准。由于吃素,身体感到很轻盈,到现在我的运动量已经大于原来的标准了。当然,脸也不油了,烦恼多年的便秘得到了彻底解决,每次照镜子都能轻轻地抚摸到若隐若现的马甲线。格外满足啊!
TIPS
1. 入门须知:吃素是一朝一夕的严格管理,贵在坚持,赢在习惯!
2. 饮食搭配:素食的搭配千变万化,推荐查找网站,丰富自己素食的知识,各类素食食谱和营养搭配。
3. 素食的分类:
纯素食主义或严守素食主义: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类、起司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也不使用动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动物性成分的化妆品。
半素食主义:这不是传统的素食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比如锅边素,鱼素,蛋奶素,五辛素,果实素等。
可酌情进入素食领域。
4.特别注意:吃素期间请购买一瓶B12作为营养补充。B12是唯一一个不能从素食内获取的元素。
5.特别推荐---素食TAPAS的做法:
Tapas是最能代表西班牙人生活方式的饮食习惯,它既不像法国那样讲究餐桌礼仪,也不像中国非得来个满汉全席,tapas翻译过来就是小吃或小食的意思。
通常的做法是以面包片作为基底,上面放上烹饪好的菜,就像给面包戴上一顶小帽子,食材任选。
用烤红薯作为基地替换面包,配牛油果,番茄,杏仁奶酪,芝麻叶,炒蘑菇做成的tapas。
————————————※已被杂志采用,转载须通知并注明。※——————————
---------------------感谢合作-------------------
-
老猫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4 0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