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种孤独感到亲切
1、 李海鹏说:“这个夜晚就像一个无法忘怀的隐喻,后来很多年里我很多次想——我知道这么说会显得很傲慢,但是真的这么想且始终如一才是更傲慢的吧——所谓文学嘛就是这列通勤火车,每个人都会下车的,最后只会留下我自己。” “每个人都会下车的,最后只会留下我自己”,不论这一列车是文学,还是对眼下事情的坚持。我对他描述的这种孤独感到亲切,尽管他的本意并不是描写孤独。我当然知道,他对这些情绪感受看得寡淡。 大概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是在魏魏从我们这组走掉、我跟小年产生矛盾的那个时候,我对任何事情都不再感兴趣。也不想呈现彻底的颓废,于是跟人说“只对健身感兴趣”,那也不确切,就连跑步也可以丧失热情。逼迫那个躯体往前,继续往前,但不往前也行。也可以任由自己停下。 当时我想辞职,但也没那么坚决。就是提不上劲呗,辞职是一件需要有劲使向别处的事,我没那个劲。挺雷厉风行的,就想到要改变自己,换上隐形眼镜,学彩妆,学穿着紧身的衣服。我对这些外在的改变有了一点兴趣,然后觉得所有的购买欲,那些想要抵达完美的欲望,单薄肤浅。我无法认为这些东西可以支撑我的人生。 有几次夜晚八九点的时候,我在泊富广场四楼的健身房里跑着,疼痛降临,热汗追了过来,在脸颊上四面八方地往外冒。我把身体感受尽量忽略,看着跑步机面对的落地窗户,视野只能说是狭窄,只看得到芙蓉路上零星几盏霓虹,以及湘春路上一点点的路灯。我的角度几乎看不到下面的行人,然后仿佛在生命全无的荒原上奔跑。我很容易会想到Dan,了无生趣地一想,毫无好奇或感情,淡然地意识到过去也有过得不错的时候,离孤独更远的时候。 但没有办法。面对现在此刻的孤独毫无办法。 2、 早上换了一条路线上班,因为最近的907路公交车总是来得很慢,我开始选择地铁,内心焦虑地穿过人群。坐公交车我很难遇见像地铁这样潮涌般的人。 挤上地铁的时候收到前同事的微信,问我有没有看他昨晚的朋友圈。我说看了,他写他还差40天就满30岁了,但还留在原地云云。他让我点开看分享的文章,我把拿饭的右手腾了出来,冷到僵硬的手指操作点了进去。这是一篇关于Gap Year去澳洲的故事,里面写了很多的快乐和丰富,只写了很少的艰难。 我又发微信问他是不是鼓励我申请打工签证,他说是,不然再过几年就又要重复他的遗憾了。我拿着手机想了半天,一个字也没回过去。我还在下地铁,穿过这些走路缓慢的行人,走到另一条马路上去转公交车。所以真的不是很有时间,去面对那一刻内心的混乱和纠结。 3、 内心戏从早上开始,抵达此刻。有很多次我都告诉自己要内心毫无波澜,但人对自己的欺骗,是生活不诚实的部分,也是生活不快乐的主因。至少吧,这是我的症结。 我会考雅思的。今年就考。这次不会再食言了。
© 本文版权归 STconstanc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