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里克片名字体包,打包通通带回家!
自从《卫报》200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文章后,库大神是Futura字体粉丝这事儿就不是什么秘闻了。17岁就担任库布里克助理的托尼·弗里温(Tony Frewin)说过:“他爱Futura加粗体,一种无衬线字体 ①,他同时也是Helvetica和Univers字体的追随者,因为它们简洁、优雅。”

【2001太空漫游】
只要一聊到无衬线字体,首推就是Futura。“这款字体是德国字体设计师保罗·伦纳 (Paul Renner, 1878–1956)1924年至1926年发明的,它继承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具有现代风格。”它的大写体大气漂亮,可小写体就不怎么入法眼,可能这也是库大神喜欢全部用大写的原因吧。现在很多电影海报都在用Futura设计片名,包括韦斯·安德森也是Futura Esque的粉丝。当然,还有LV、红牛等大牌子的logo也是。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电影海报的片名就是Futura Extra加粗(不过它调整了字间距),《闪灵》(The Shining,1980)预告片的片名、《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所有片名也都是Futura。

《2001太空漫游》使用Futura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库布里克聘请的技术顾问Niven和Pournelle,也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中NASA的顾问。他们告诉他,美国航空航天局正是使用Futura作为阿波罗的官方字体。所以《2001太空漫游》飞船内部的仪表盘等画面,也能看到各种Futura Extra加粗。我在文末提供了下载,稍后你们可以去用。

不过,正片、预告片及另一款海报用的是Gill sans(海报为加粗)。这很正常,库布里克除了《大开眼戒》,所有片子的正片与海报字体都不配套。
还有个意思的事,Gill sans体的片名,其中的数字“0”实际上是用字母“O”代替的,因为Gill sans的“0”是扁平的,库布里克应该想要一个圆形的“O”。我猜正片的片名出现时,"0"应该想要与画面的球体保持一样圆。

众所周知,库布里克是一位对美学极其严谨的导演,正片、物料所用字体当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闪灵】
库布里克另一大爱是Helvetica——“这是一种大胆、统一的无衬线型字体,于1952年问世,自从用于海报、道路、建筑标志、企业标志及Mac OS系统的默认字体后,也逐渐成为设计师最爱的字体之一。”
《闪灵》(The Shining,1980)正片片名的字体更精确的说法是Bitstream公司的瑞士体(Swiss 721),也是基于Helvetica。片头在公路上开车那段长镜头,配上诡异的配乐堪称经典,而蓝色的Swiss 721体也符合背景主色调的配色,拥有阴冷(雪山场景)的冷色调。回头你们可以自行敲入“THE SHINING”选取Swiss 721,换成天蓝色比对一下,效果当然是一样一样的。


【全金属外壳】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正片片名是Eras Bold ITC,它本身就是一款用于产品设计方面的字体。影片拍摄于1987年,这一时期,人们已经不太重视片头设计了,而是单刀直入,所以影片开头只用了极短的时间突出了“库布里克电影”和“全金属外壳”字样。

对了,上文提到过库布里克还喜欢的一种字体Univers,《全金属外壳》的预告片用的就是。
【大开眼戒】
《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从海报到预告片再到正片,所有字体均为Futura Extra加粗。同样,片头用极短篇幅体现了“华纳出品”、“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库布里克电影”和“大开眼戒”五个黑底白字。所以,我多年来对于片头的记忆,只存有妮可·基德曼的美臀了(重看发现配乐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圆舞曲)。

海报物料也与正片字统一,不过换了紫和碧绿这种较为暧昧的配色,妮可·基德曼的眼神电死你。

【斯巴达克斯】
或许有人会说,库布里克用的字都好现代啊,那我们来看看《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60)吧。这部发生在公元前73年的古罗马时期的电影,当然就不会使用现代字了。正片片名选取的是Clarendon——一种粗衬线体 ②。“该字体笔画粗细差距较小,结构更类似于衬线体,但是有独具特色的弧线,各个字母通常是固定的水平宽度。”
片头是由我最爱的电影海报、片头设计大神索尔·巴斯(Saul Bass)设计,他用古罗马雕像的局部与古罗马文字做底,再用Clarendon字体呈现演职员表,古典的不要不要的。

【洛丽塔】
《洛丽塔》(Lolita,1962)的片名也是古典、秀气,它用的是Perpatua体。“这款字是最广为人之的衬线字体之一Times New Roman的代表字体。Times New Roman为斯坦利·莫里森(Stanley Morison)、斯塔林·伯盖森(Starling Burgess)和维克托·拉德(Victor Lardent)共同创造,由Monotype公司于1932年发表,并为英国的《泰晤士报》首次采用。Perpatua字体具有英国古老字体的特色,是经典字型之一。”

《洛丽塔》的香港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片头就是用成年男性的手触碰萝莉的脚,会使人想到米开朗基罗在《创造亚当》中让两只手触碰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中国花鸟写意的那种构图(如下图)。动作的轻柔,“Lolita”这几个单词放置的位置也符合构图原理,字体的小巧精致也是完全匹配背景画面。

注意,库大神大名出现时,那个"i"的小点点放在“y”的“撇”左边,位置也恰到好处:

正片出现的序言依然使用这款字,也很搭背景的西洋画:

【巴里·林登】
库大神最有古典范儿的作品莫过于《巴里·林登》(Barry Lyndon,1975),背景置于1844年爱尔兰,必然要英伦古典范儿十足。不过它的片名和片头字幕都是找人专门设计的手写体,无实际字体包,倒是片尾字幕用了Cheltenham。
“Cheltenham由彻特纳姆市出版社的贝特伦·古德西(Bertram Goodhue)和英格尔斯·金贝尔(Ingalls Kimball)在1896年设计,后来由著名字体设计师莫里斯·福勒·本顿(Morris Fuller Benton) ③原将原稿设计成完整的字体家族,在20世纪初的头几十年很受欢迎。”[此段有参考“知乎”]
同样是一八几几年的字,还是有一定考量的。


库布里克其他片包括海报,很多都是找人专门设计的。本文列的都是有字体包可循的,已经打包上传到百度盘(提取码:foyu)。
Windows的字体安装:字体文件复制到C:\Windows\Fonts文件夹即可完成安装(Win7用户可直接右键选择“安装”菜单进行安装)
Moc的字体安装:通过字体册菜单,点击文件➡添加字体。也可批量选中字体,拖入用户列表中批量安装。
注(以下是我百度的):
① 无衬线体(Sans-serif):专指西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与汉字字体中的黑体相对应。与衬线字体相反,该类字体通常是机械的和统一线条的,它们往往拥有相同的曲率,笔直的线条,锐利的转角。
② 粗衬线:这种自然是属于有衬线的字体之一,它的中笔画粗细差距较小,而衬线相当粗大,几乎和竖画一样粗,而且通常弧度很小。这种字体外观粗大方正,各个字母通常是固定的水平宽度,字体表现和打字机一样。这类字体通常被说成是单纯在无衬线字体加上大衬线,因为字母本身的形状和无衬线体很类似,笔画的粗细几乎没有差别。粗衬线出现在1800年左右。具体包括Clarendon体、Rockwell体和Courier体等等。
③莫里斯·福勒·本顿:包括Franklin Gothic、News Gothic、Century Roman、Hobo、Garamond no.3等经典字体的设计师。
{本文参考了维基百科&知乎关于字体的介绍}
© 本文版权归 大奇特(Grinch)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