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啤酒、老茶厂

关于“猫外公茶厂的故事”,除了解救酷热的圣品仙草冰,丝瓜也是“茶厂美食篇”中重要的角色。

猫外公的茶厂是在台湾新竹县美丽又空气好的乡下。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
尽管台湾只是个小小的岛,但因为有高山、湿气又大,无论在地理、气候及环境上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一直以来台湾茶闻名全球,一提到台湾茶就会直接联想到“乌龙茶”或“高山茶”,「阿里山」则为产地的代名词。

其实台湾产茶的地方除了阿里山(小编私自透露一下,阿里山有「三宝」:神木、阿里山茶、其实还有世界前十名的咖啡豆,一下消化不了,留待以后再慢慢来介绍),因为各地的土壤、气候、海拔的不同,让属于多山坡地又环海的台湾,从北到南形成不同特色的茶风味。

伴着茶香的童年
实在不是很系统的记得台湾茶的种类,猫外公外婆一辈子都在制茶,从小倒是在茶香的“薰陶”下长大,总听猫外公说些关于茶的故事,且小时候也会跟着猫外公去找「茶商」卖茶。

猫外公的茶厂与关西茶叶
猫外公茶厂的茶叶来自于新竹县关西、新埔或者杨梅这些小小镇里。
地图上虽能标示出这些地方,只是太默默无名了,大家可能没想到这些地方产的茶叶,还曾在台湾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曾经的台湾外销茶叶重镇,「关西」曾是全台单一乡镇茶园面积最大所在。
这几个产茶地方都是个小而美的小乡镇,也属于客家人聚集比较密集的地方,关西的特产之一就是之前介绍过的 “仙草冰”。

制茶是个辛苦活儿
炎炎夏日正是「夏茶」的制茶季节,外头采茶的茶农顶着炙热的太阳采茶。
我所经历的采茶年代从「手工采」渐渐发展成「机器」采摘。
制茶的茶厂内「烤焦」程度也不输外头。

制茶过程中,有好几道工序,烘焙、炒菁、揉捻、干燥等等,需要熊熊烈火。
因此所有的机器在一个空间全运转,那真已经不是简单用「热」来形容。
做茶期间,茶工厂经常会有各种突发状况、时不时会有茶农载着一车车茶过来,所以印象中的猫外公在做茶时吃饭总是「囫囵吞枣」。
猫外婆更不用说了,里里外外得打点,还要顾着小孩上学、放学、各种生活起居。
茶厂是跟住家一起的,所以我们从小就养成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吃的不仅是丝瓜,更是情怀
因为太热了,所以猫外公每天的午餐、晚餐总会用一个大碗,倒上冰冰凉凉的台湾啤酒,配上夏天最常吃的时令蔬菜-丝瓜汤。丝瓜汤总是配着冷饭一起呼呼下肚。

回想起来,「丝瓜」不是只是单纯用来「吃」的食物,对于这个茶厂有着说不出、也分不开的情怀。

乡下总是人情味比较浓厚的地方,家家户户有些养鸡、养鸭、养猪,更不用说自己种菜了。
这些家畜、蔬菜绝对有机,养的鸡没有激素的问题,蔬菜也不会施打农药,都是靠“天然肥料”(就是人类啊、动物的“嗯嗯”)。
邻居会把自己种的蔬菜给左邻右舍分享。
经常早上起床一打开门会发现门口或者窗台多了两条丝瓜、一个大南瓜、好几捆青菜(过去好像也不会怀疑这些菜的来源安不安全,总是左邻右舍叔叔婶婶送的)…...

一大早猫外婆就会把所有的菜先切好,一旦茶厂「起火」(嘿,这是客家话,不是真的起火,就是猫外公为了要先把机器预热,会将部分机器「点燃」),听到火炉轰轰的声音,我们就知道这一天开始了…...
猫外婆没有太多时间张罗做饭,还是小孩的我偶尔能帮她把丝瓜削削皮,然后猫外婆切成段,等吃饭时间就赶紧下锅,煮成丝瓜汤。
大晚上写这个有情怀的丝瓜汤,除了浓浓的思乡之外,还真有点饿了。
脑海中总想起猫外公呼拉呼拉冷饭配丝瓜汤的情景。

丝瓜浑身都是宝
猫外婆总会把丝瓜倒挂晒成丝瓜布。
猫外婆的自制丝瓜布在家中洗碗工具的霸主地位可是坚不可催,好像一直到长大离家,才开始到超市去买其他菜瓜布或清洁工具。

甚至到北京的日子,只要回猫外婆家就会去厨房探探有没有晒干的丝瓜可以带走,经常拎回来完整的几条丝瓜,里面的核都会远渡重洋跟我们一起坐飞机到北京。
尽管有人说这种丝瓜布无法去除很重的油腻,但是轻柔柔的细腻感觉,总是无法取代的。

除了洗碗,没错,是可以直接拿来搓澡的。
还有爱美的MM们,一定也知道丝瓜水当作化妆水使用,天然又便宜的,性价比很高。
另外,猫妈最近迷上的自制手工皂,直接加入晒干的丝瓜,也是很赞的喔!

丝瓜用处真的是太多了,这不,猫爸相中了一条身形非常姣好的丝瓜(其实是珠圆玉润),又私自的藏在行李箱带回北京,摇身一变,变成美丽的丝瓜灯,挂在一处秘密花园中。
白天黑夜还呈现不同的风貌,白天就是原始的丝瓜囊灯伫立在那,夜晚开了灯后,呈现出暗红的颜色,可是别具一番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