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大树

天气阴冷。道路边大型吊车正在工作,这个街道所有的大树,都被砍了,然后会种上规划好的小树苗。无力感,仿佛是被人抢走了心爱之物。
围观的人脸色木讷,他们只是新奇于那么高大的树是怎么被砍掉的。妇女招呼她的孩子赶快跑过去免得危险。两边被管制的车辆司机烦躁地不停按喇叭,嘴上骂骂咧咧。锯齿的声音尖锐刺耳。
大树曾带给他们愉悦。绿树成荫,有蝉叫声,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天没亮清洁工就会清扫落叶。有序而坚定的日常。
人追求美好的事物,他们享受、把玩、沉溺、挥霍,却不知反思。愉悦的感受带来内心世界的麻木,越麻木越沉溺,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判断,假装昌盛。
美好应发自于理性与克制,吃饭,饮水,听歌,看电影,聚会等,皆需判断内心的需求,就像饮酒,多饮则醉。
内心的修为不够,只能追求表面的荣光。宽敞明亮的街道,整齐划一的布置,间距相等的树坑,被修剪得像列队士兵一样的树苗,精心策划,以满足内心审美需求。不探寻本质的革新,本来就是一场孩童游戏。
万物应遵循本来的面目,原始,充满善念,无欲无求,以独立的姿态存在,不以人的意志改变。贪婪,是对自己灵魂的放纵。探寻事物的真谛,需要彻底地毁灭,才能让它锻造,重组,新生。这需要时间,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对物质的追求影响对美的审视和评价。无限放大的利益,吞噬本来弱小的内心。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对万物应存敬畏之心,否则只是破坏和曲解。
人、事、物的更替,是对心的考验,映照出我们的不完整。远离带来破坏感的人和物,亲近自然,质朴的东西,对生活的要求应简单,自省,心性澄澈,才能抵达内心深处。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