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走亲戚,真的好吗
大年初一,要去给我老公的舅舅们拜年。我老公有五个舅舅,三舅在市区,其它四个舅舅都在离家十几公里的小山村里。每年初一都会先去小山村给四个舅舅拜年。去那的路,是只能过一辆车的水泥村道,如果对向来一辆车,就需要哪方找个宽点的路边停下来让车。我老公的小姨妈家就在去舅舅家的路边上,离我家几分钟左右的车程。
初一,在家给老人倒了茶(叫碗茶,用黄豆、椿沫、姜沫、胡萝卜沫加盐煮好晒干,新年用开水冲),然后就带着孩子们一家四口准备去舅舅家拜年了。大年夜晚上,家婆准备了几张毛爷爷,几张绿票票给我老公。在我老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是挑担框去拜年的,装着腊肉,糖,饼干,糍粑啥啥的,一家一份,一担框都装不下,走路去,想想那个时候,他们真的很历害,十几公里,咋走的呀,哈哈,原归正转。
几分钟后,到了小姨妈家,我们全体下车,进去拜年,可是他们一家都还没起来,过了些时候,女人梳着头发出来了,开始倒茶(幸好姨妈家是小酒杯,一点点茶水)。等姨妈家的儿子媳妇收拾妥当,我老公从钱包里拿出一张毛爷爷给姨妈,一张绿票票给老表(所有亲戚的儿子都称老表,媳妇统称表嫂,女儿至今不晓得到底该怎么称)。
我家四口加老表两夫妻,一行六人,经过山路十八绕,终于到了小山村。第一个舅舅家大门紧闭,这个舅舅的两个儿子都在市区买了房,他们全家应该都在市区过年了;第二个舅舅家,我们在里面找了大半天,没见到舅舅、舅妈,喊了几声,在小柴房找到了舅舅的某个女儿女婿在烤火(三个女儿,舅舅的女儿跟我们没有亲戚往来,所以这么多年了也不熟识)。
接下来第三家,这家的舅舅在多年前已经走了,有舅妈和两个老表。一个老表年前也在市区买了房,另一个没成家。他们全家只有这另一个老表在家,其它人去了市区过年,家里没做饭。最后一家是大舅,大舅妈,两人都是七十好几了,大舅走路都发飘,跟大舅妈说话要像吵架一样,离她五米内她才能看得清谁是谁。这家有两个老表、表嫂。两个老表也都在市区买了房。
到了大舅家,远远就看到了浓烟(去年新盖了新柴房烤火薰腊肉用,但没留通风口),幸好,家里有人。大老表两夫妻在烤火,我们进到柴房去,叫着老表表嫂,表嫂赶紧起身去倒茶(不锈钢杯,幸好只有半杯,要不,喝水都饱了),老表去端了瓜果花生点心来,我们几个就围着火炉烤着火吃点瓜果点心了,此时已上午九点多了,着实饿了。我两个孩儿拿了点心吃着就到后山跑着玩去了。不多时,大舅从外面进到柴房,我们叫了声大舅,然后围在一起烤着火聊着一些不着边的话。相差40多岁的代沟,真的不能说什么共同话题……表嫂和大舅妈在厨房起火做着饭。
一个多小时后,大舅喊大伙吃饭了(此时,女儿小小声说终于可以吃早饭了,没错,我们吃的就是大年初一的早饭),桌子上摆了12个菜,全部堆得高高的,8*5cm,厚1cm的腊肉是每户家庭的标配(肉切小些的,他人会说这家人小气),腊鸡、腊鱼……等一系列烟薰的腊味,占了七八个菜,一碗堆得高高的皮蛋,现做了两三个时蔬……大舅和老表跟我们一起开始吃饭,大舅妈、表嫂和表嫂的两个孩子(十几岁的孩子们还在床上睡觉)不会跟我们一起吃,要等我们吃完,他们才会吃饭。(芒果着实不喜这风俗,女人小孩不允许跟客人同时吃饭)
很快大家都吃完饭了,大舅妈每人倒了杯茶水(饭后茶是茶叶泡的,有的人家在菜叶里加少许白糖)茶水喝完大家开始拿钱,给毛爷爷舅舅,绿票票给老表,不在家的舅舅及其它所有老表都请大老嫂代收。这个环节很平静,收下就是了。
大舅妈说要给我们两家的小孩子每家一张绿票票做压岁钱(以启为单位发压岁钱),我和姨妈的媳妇同大舅妈打起了太极,她塞回来,我们塞回去,至少战了十个回合,最终我们年轻人赢了,把钱往大舅妈口袋一塞,赶紧走了。
大年初一的舅舅家之行到此圆满结束,一行六人最终在年龄最大的舅舅家用了早饭。这时,不知是谁说了句,幸好大表嫂在家,哈哈……
初一,在家给老人倒了茶(叫碗茶,用黄豆、椿沫、姜沫、胡萝卜沫加盐煮好晒干,新年用开水冲),然后就带着孩子们一家四口准备去舅舅家拜年了。大年夜晚上,家婆准备了几张毛爷爷,几张绿票票给我老公。在我老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是挑担框去拜年的,装着腊肉,糖,饼干,糍粑啥啥的,一家一份,一担框都装不下,走路去,想想那个时候,他们真的很历害,十几公里,咋走的呀,哈哈,原归正转。
几分钟后,到了小姨妈家,我们全体下车,进去拜年,可是他们一家都还没起来,过了些时候,女人梳着头发出来了,开始倒茶(幸好姨妈家是小酒杯,一点点茶水)。等姨妈家的儿子媳妇收拾妥当,我老公从钱包里拿出一张毛爷爷给姨妈,一张绿票票给老表(所有亲戚的儿子都称老表,媳妇统称表嫂,女儿至今不晓得到底该怎么称)。
我家四口加老表两夫妻,一行六人,经过山路十八绕,终于到了小山村。第一个舅舅家大门紧闭,这个舅舅的两个儿子都在市区买了房,他们全家应该都在市区过年了;第二个舅舅家,我们在里面找了大半天,没见到舅舅、舅妈,喊了几声,在小柴房找到了舅舅的某个女儿女婿在烤火(三个女儿,舅舅的女儿跟我们没有亲戚往来,所以这么多年了也不熟识)。
接下来第三家,这家的舅舅在多年前已经走了,有舅妈和两个老表。一个老表年前也在市区买了房,另一个没成家。他们全家只有这另一个老表在家,其它人去了市区过年,家里没做饭。最后一家是大舅,大舅妈,两人都是七十好几了,大舅走路都发飘,跟大舅妈说话要像吵架一样,离她五米内她才能看得清谁是谁。这家有两个老表、表嫂。两个老表也都在市区买了房。
到了大舅家,远远就看到了浓烟(去年新盖了新柴房烤火薰腊肉用,但没留通风口),幸好,家里有人。大老表两夫妻在烤火,我们进到柴房去,叫着老表表嫂,表嫂赶紧起身去倒茶(不锈钢杯,幸好只有半杯,要不,喝水都饱了),老表去端了瓜果花生点心来,我们几个就围着火炉烤着火吃点瓜果点心了,此时已上午九点多了,着实饿了。我两个孩儿拿了点心吃着就到后山跑着玩去了。不多时,大舅从外面进到柴房,我们叫了声大舅,然后围在一起烤着火聊着一些不着边的话。相差40多岁的代沟,真的不能说什么共同话题……表嫂和大舅妈在厨房起火做着饭。
一个多小时后,大舅喊大伙吃饭了(此时,女儿小小声说终于可以吃早饭了,没错,我们吃的就是大年初一的早饭),桌子上摆了12个菜,全部堆得高高的,8*5cm,厚1cm的腊肉是每户家庭的标配(肉切小些的,他人会说这家人小气),腊鸡、腊鱼……等一系列烟薰的腊味,占了七八个菜,一碗堆得高高的皮蛋,现做了两三个时蔬……大舅和老表跟我们一起开始吃饭,大舅妈、表嫂和表嫂的两个孩子(十几岁的孩子们还在床上睡觉)不会跟我们一起吃,要等我们吃完,他们才会吃饭。(芒果着实不喜这风俗,女人小孩不允许跟客人同时吃饭)
很快大家都吃完饭了,大舅妈每人倒了杯茶水(饭后茶是茶叶泡的,有的人家在菜叶里加少许白糖)茶水喝完大家开始拿钱,给毛爷爷舅舅,绿票票给老表,不在家的舅舅及其它所有老表都请大老嫂代收。这个环节很平静,收下就是了。
大舅妈说要给我们两家的小孩子每家一张绿票票做压岁钱(以启为单位发压岁钱),我和姨妈的媳妇同大舅妈打起了太极,她塞回来,我们塞回去,至少战了十个回合,最终我们年轻人赢了,把钱往大舅妈口袋一塞,赶紧走了。
大年初一的舅舅家之行到此圆满结束,一行六人最终在年龄最大的舅舅家用了早饭。这时,不知是谁说了句,幸好大表嫂在家,哈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