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别人眼中的一个"窗口"
导读只有内外兼修,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拥有一颗善意的心,品行端正的态度,做一个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让别人看得起你,以及透过你这个"窗口"看到你所代表的家乡。

前几天,我写的《"你可以去投诉,但我不会退钱"⎪HK行走记》被今日头条推荐,一下子有了六万多的阅读量,也许是文章触及到尖锐的话题,一下子文章底部就有了400多条留言,我的后台也在那天爆掉。 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来看完所有人的留言,很多网友反馈都遭遇过类似的情况,觉得自己花了钱还得不到一个微笑的服务,也有部分网友表示遇到的香港人非常友好。 一直以来,我认为文字和其他任何技能一样,是一种沟通的媒介,我们通过媒介传达自己的观点。说到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黑与白,凡事都有不同角度的分析,我们从分析中理清思路,从辩论中获取养分,去渐渐形成或者修正自己的世界观。 我很乐意与网友们探讨一篇文章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甚至,我认为愿意花时间打字写下留言的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当然喜欢人身攻击和三观不正的阴暗党不在讨论范围内。

关于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实际上形成了两种观点:香港人的态度,好或不好。 通过留言,我发现,说不好的网友们列举了一系列的冷漠遭遇,说好的网友们也列举了一系列暖心事儿,从这点可以看出,大家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均来自于人,我把我们在旅游中接触到的这类人群统称为一个"窗口",所谓窗口就是让游客可以透过这个窗户看到里面的世界,喜欢与否,往往由接触到的窗口组成。 我文中所讲的女孩,说她没有给我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是假的,为何写她,并不是因为我的不舒服要发泄,而是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一部分香港人的态度,或者说近两年的变化:不舒服,不爽。他们为何会不舒服暂且放在一边不讨论,只说他们这种不舒服的心态,反射到待人接物中,就会演变出不平等对待,给游客造成一种香港人不耐烦、有歧视的假象。 我之所以说是假象,是因为在我心底从来不相信所有香港人都歧视大陆,对我们区别对待,就如同那篇文末我写的:岁月静好,香港依旧。在我的心底,我依旧希望香港能越来越好,指出她的不足,正是希望她更好而为之。

我想,70,80后都是有些香港情结的,我们从小看港片长大,看着《重庆森林》里单纯率真的阿菲,看着梁朝伟含情脉脉的眼神,看着光怪陆离、充满荷尔蒙气息的香港,画面中一帧帧的元素和气息,被我们称之为经典香港。 有些人说经典香港正在离我们远去,我依旧坚持我的观点,我觉得是某些"窗口"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接触到的人,决定了我们对那个地方的认知。 说到人,其实我自己一直认为,未来我们可能会对标签越来越模糊掉,比如说,大家不再在意你是来自国际大都市还是小乡村,不在意你是海归博士还是小学未毕业生,未来在意的,应该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素养。 综合能力并不单单指你拥有的技能点,还有你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否完善,也就是说,除了拥有博学的知识和技能,你还需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内心善良,才会有品行端正,才有了综合能力的素养。

不止是香港人,其它任何城市和国家,都亦如此。我们自身的言行、举止、形象等等,决定了别人看待我们的姿态,以及我们所代表的出生地。 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来自哪里,去向何处,都能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举止并不是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帅气就完了。曾经有人说,一个女人的美丽最初级的是在外表上,可经久耐看的美却是在性格里,我觉得这句话同样似用于做人。 只有内外兼修,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拥有一颗善意的心,品行端正的态度,做一个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让别人看得起你,以及透过你这个"窗口"看到你所代表的家乡。 你,就是别人眼中的一个"窗口"。

本期配图均来自我拍摄的香港兰桂坊 下期将会从另一个窗口继续香港的旅人日记 下篇文见
作者:睿太伊亚 梦想出版《人生N种活法》的自由撰稿人,某个大学角落的小老师,狂爱拿相机拍照的摄影人,爱穿36码球鞋走世界的旅行上瘾者,爱捣腾厨房做早餐的小厨娘。
微信公众号:伊亚小镇(ID:oiatown),扫描下列二维码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