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心慕你,如鹿慕溪水VS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就会怎么样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是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更是千古名句。但是勾起我思绪的却是末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想起来崔护也曾写过一首叫《题都南城庄》的诗其中末两句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与《临江仙》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算的上异曲同工。 《临江仙》是晏几道写给歌女小苹的,因为年代久远记录不详,作者与小苹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已经无从知晓了,但诗里的失落与惋惜,却体现的明明白白:“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即是惋惜。燕双飞,人独立,独缺的却是小苹的身影。记得第一次见小苹时小苹穿着香薰过的罗衣,弹着琵琶,当时月亮如今犹在,照着小苹彩云般的身影。读到这里想必作者的心里也是怅怅然的难受着。 与晏几道的故事相比,崔护的故事就具体多了。 当年崔护在长安科考落榜之后,悒郁难安,于是租住城南准备来年再考。这年清明时节崔护一个人出来瞎逛,不知不觉就走进了长安南郊的一片桃花林里,一时竟迷了路,在里面转的焦渴难耐之时,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崔护叩门讨水,女子端来水,倚桃树相立,望着崔护含情脉脉。崔护亦是心生爱慕,两人相望许久,最后崔护起身离开时仍不住的顾盼,但也只能怅然而归。 次年清明崔护对少女忽然思念难耐,于是复又寻访,遂直奔城南,结果不巧,桃花正盛,门户如昔,只是大门紧锁,崔护徘徊良久与门上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罢悻悻然而回。 《临江仙》的故事已经无从考证,所以究竟作者与小苹各怀怎样的情愫或者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能看出来的是作者深深的思念与小苹一起的时光。至于是作者太怂没敢开口表白,还是两人三观不合最终掰也不便下定论。 但对于崔护有人可能就有人忍不住要骂他呆逼了,这么明显,这么好的机会都不会把握,不会谢谢人家,请人家吃个饭,一来二去熟了之后再拿下,这么好的机会白瞎了,活该单身狗! “呆逼!真是情窍不开。明明城南离得那么近,非要等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才去?看吧,看吧,这会晚了吧?该!” “还不快再去,再不赶紧,人家桃花少女都该有孩子了。看的人着急!” 所幸故事还没结束。 几天之后桃花少女回家,看到门前崔护留下的诗句郁郁寡欢,不几日竟绝食而亡。 还好崔护没有呆的过分,几天后又傻乎乎的跑来,却听见门内有哭声,不及叩门,屋内就出了一位老父亲问,是崔护吗?崔护答是。老父亲哭着说,就是你,你杀死了我女儿。 可怜傻乎乎的崔护还正为自己的单恋失败而懊恼,却不料突然成了这样的局面,直接蒙逼。老父对着已经呆傻的崔护说,我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清明开始,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你害死她的吗?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 崔护从呆傻中清醒过来,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桃花少女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子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便复活了。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这才成就了崔护的一段姻缘。 看崔护怂吧,郎有情妾有意,当时抓住机会了或者直接表白了,不就没有后面的曲折离奇了,再说了万一后面桃花少女运气差一点,没醒过来,那岂不是真的只有桃花依旧笑春风了。 唉!怎么说呢,爱你在心口难开,说到底还是对爱的人缺乏勇气开口。 想起上学那会儿,真是呆逼如崔护,曾经暗恋过的人,想说的话,到最后毕业还是没能说的出口。想起暗恋过的人千方百计死皮赖脸的聊成了好友,却又害怕失去友谊,感情的事儿却从此就没有再提,总觉得一提就会坏掉友谊,连朋友都没得做。回头再看看那些在一起七八年的情侣,只得黯然犹如晏几道,常常就感叹自己当时为什么有开口呢?也许…… 可惜没有也许。于是就只能像赵传歌里所唱的那样,只能失意而又悲情的唱:“爱要怎说出口,我的心里好难受,如果能将你拥有……” 可是到了这个年纪再不开口,等到喜欢的人有孩子了,到时候就真的只能戚戚然的感叹,什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什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爱,就好好把握;爱,就大声说出来! 你不是崔护,写不出《题都城南庄》,也没有桃花少女等着让你起死回生然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说出来,又不会死,最多不过是拒绝而已。林宥嘉不也唱过么:“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就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不会怎么样! 但,也许会成功! 别到最后只会傻兮兮的发出“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样的喟叹! 最后,祝各位情人节快乐,也祝表白的各位抱得佳人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