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生活的算法》英文未引进图书读后感
总体讲什么?
1. 用算法指导生活选择决策。
复述知识
1. 知识点一:37%法则——37%时间前观察,37%时间后选择。
2. 想买房子,却拿不定主意该买哪套,怎么办?如果你想一个月内买到满意的房子,先算一算,一个月的37%时间点是11天。那么11号前只看不买,记住看到的最好的房子;11号后,一旦遇到房子比那个更好,或者类似那么好,就毫不犹豫买下来。
3. 想结婚,却拿不定注意该找哪个,怎么办?如果你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目标在40岁之前找到,算一算,37%的时间点在26岁。所以26岁前是观察期,只交往不结婚,同样记住最喜欢的那个;26岁后再结交对象时,一旦遇到对象比那个人更好,或者类似那么好,马上拿下。
4. 想吃饭,不知道去哪家饭馆,怎么办?还是时间因素考虑。如果还会在这个城市住很久,探索新饭馆,因为将来还可以继续去;如果后天就离开了,找个常去的老餐馆就好,这时候稳妥点好。
5. 知识点二:数学上的过度拟合——时间长,过度沉迷于细节,效果不好;时间短,抓关键,效果更好。
6. 怎样避免过度拟合?第一,限定思考时间;第二,限定内容长度;第三,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要使用粗的马克笔,笔画越粗,越能逼着你去考虑大局。
7. 时间问题:事情那么多,时间那么少,先做哪件事呢?
8. 如果有截止时间限制,哪个任务最早截止先做哪个。
9. 如果任务实在过多,不能够在截止时间前全部完成。那首先还是哪个先截止先做哪个,然后发现这么下去肯定做不完,这时候就应该放弃剩下任务中最耗时那个,不管它还有几天截止。然后继续按照先截止先干,一旦发现又快做不完了,再放弃剩下任务中最耗时的那个,如此便能尽可能按时完成更多任务。
10. 如果你要分别和两人合作,一个时间短,一个时间长,先做时间短的,不要让人等待过长时间。
11. 知识点三:一个任务的“密度”=重要程度/完成时间。
12. 如果你的任务很复杂,有小事也有重要的事,那可以按“密度”大小来办。重要程度可以百分制,这样算出任务“密度”来,先做“密度”大的任务,这样心理负担最小。
我的感想
1. 不确定的时代,算法极其有必要。我就有深刻体会,一堆事务等着我去做,看着都挺重要的,不知先做哪个。以前的做法是相对着挑一个,或者直接随机挑。现在有了算法,我得好好算算。
2. 不去做,然并卵。
1. 用算法指导生活选择决策。
复述知识
1. 知识点一:37%法则——37%时间前观察,37%时间后选择。
2. 想买房子,却拿不定主意该买哪套,怎么办?如果你想一个月内买到满意的房子,先算一算,一个月的37%时间点是11天。那么11号前只看不买,记住看到的最好的房子;11号后,一旦遇到房子比那个更好,或者类似那么好,就毫不犹豫买下来。
3. 想结婚,却拿不定注意该找哪个,怎么办?如果你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目标在40岁之前找到,算一算,37%的时间点在26岁。所以26岁前是观察期,只交往不结婚,同样记住最喜欢的那个;26岁后再结交对象时,一旦遇到对象比那个人更好,或者类似那么好,马上拿下。
4. 想吃饭,不知道去哪家饭馆,怎么办?还是时间因素考虑。如果还会在这个城市住很久,探索新饭馆,因为将来还可以继续去;如果后天就离开了,找个常去的老餐馆就好,这时候稳妥点好。
5. 知识点二:数学上的过度拟合——时间长,过度沉迷于细节,效果不好;时间短,抓关键,效果更好。
6. 怎样避免过度拟合?第一,限定思考时间;第二,限定内容长度;第三,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要使用粗的马克笔,笔画越粗,越能逼着你去考虑大局。
7. 时间问题:事情那么多,时间那么少,先做哪件事呢?
8. 如果有截止时间限制,哪个任务最早截止先做哪个。
9. 如果任务实在过多,不能够在截止时间前全部完成。那首先还是哪个先截止先做哪个,然后发现这么下去肯定做不完,这时候就应该放弃剩下任务中最耗时那个,不管它还有几天截止。然后继续按照先截止先干,一旦发现又快做不完了,再放弃剩下任务中最耗时的那个,如此便能尽可能按时完成更多任务。
10. 如果你要分别和两人合作,一个时间短,一个时间长,先做时间短的,不要让人等待过长时间。
11. 知识点三:一个任务的“密度”=重要程度/完成时间。
12. 如果你的任务很复杂,有小事也有重要的事,那可以按“密度”大小来办。重要程度可以百分制,这样算出任务“密度”来,先做“密度”大的任务,这样心理负担最小。
我的感想
1. 不确定的时代,算法极其有必要。我就有深刻体会,一堆事务等着我去做,看着都挺重要的,不知先做哪个。以前的做法是相对着挑一个,或者直接随机挑。现在有了算法,我得好好算算。
2. 不去做,然并卵。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