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拖延症
查看话题 >为什么我又一次拖延了?(17年1月打脸的月总结)
一直说好要每过一个月写完一份月总结的,以求反思、总结、进步。但可悲的是,我又一次拖延了。
今天是2月11号,我六点自然醒的,然后看原版英文小说《Howl's Moving Castle》一个月零十天过去,这本书我才看到114页,今天我反常的没有去跑步,反而在醒了以后看了没几页英文小说又心里不甘寂寥地开始刷手机订阅的各大公共号推送的热点或非热点文章。然后八点半家人才起床,顺便叫我下楼吃饭。
对,今天是个星期六。我六点多亮着床头灯刷手机,睡在我一旁的妹妹嘟囔了一句:今天不是周六吗?起那么早干嘛。我心里颤了一下,我每天坚持早起,可是到了今天却流于形式,早起了又怎么样?醒来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抓住了吗?我早起的结果变成了我在刷手机。
可是,无所事事,不务正业,不该是我这样一个追求上进,与自己死磕到底的阳光青年该出现的状态啊。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一点小事情就能把心智扰乱,生活中突然冒出的一些杂事就能打乱我原有的计划。我一次又一次拖延,我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推到一个深不见底的悬崖边,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励志——颓废——再励志——再颓废这个过程中循环不止。连我都开始鄙视这个我,这个我曾经一度是我最讨厌的人。但我如今却变成了这样一个让自己厌恶的人。我恨这样的自己。
明明我知道还有很多文章要写,明明我知道毕业论文还没有写,明明我知道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去做,可是我再一次失信了,失信于自己,失信于他人。
一月份我做了哪些事情呢?我突然发现可悲的可以用下面这一点点数据来说明:
1、专业课
黄廖版《现代汉语》只看了一遍,还是跟着语音课过得一遍。(我原计划是每天看一遍的,事实上一个月过去我也只翻了一遍而已,打脸)
罗常培《中国人与中国语言与文化》(为了写毕业论文看的)
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刘老师写的习得理论言简意赅,条理非常清楚,里面的两个比喻点给了我写下一本小说的灵感)
陈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非常好的一本书,中英文对照,外国人常见的语病问题这本书里都有呈现)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
朱勇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争鸣》和《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叶军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这几本书都是为了写好新开的专栏《十天攻克案例分析与写作》翻看的,看的不怎么仔细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解析》
《课堂活动设计指南》
崔希亮《语法教学方法与技巧》
姜丽萍《综合课教学方法与技巧》】这部分书都是为了面试看的,看的也不怎么仔细
除外之外,我看了两遍证书面试的网课视频,视频很贵!对外汉语人俱乐部的,999元一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他们官网上看。
2.英语
TED每天都在听,虽然多数情况都不认真。只是习惯了去听,就算再颓丧,都会不由自主地听TED,可以说TED已经成了我身体本身的一部分,内化的一部分。
英文原著小说只看完了一本《 The Algorithms For Love》,其他的还在看的过程中。
我买了一套赖世雄的《学美语系列》,学完了《美语音标》。纠正了我多年来错误但却自以为正确的发音,推荐。
因为偷懒,我每次早晨锻炼听的英语都是之前考研时候的冲刺作文(这个可以循环去听)我觉得没什么卵用,只是起到“我貌似学了英语”的自我安慰。
一月份有过颓废期,但是养成了阅读英文原版书的习惯,竟然开始觉得看英文比看中文书更有耐性和动力,也更顺畅了。可能也只是我的错觉。
3.作息时间&锻炼
我一月份基本上是坚持每天出去晨练的,除了中间有三天时间因为脚底磨了大泡而不得不静养以外。我作息仍然很不规律,基本上都是晚上快十二点睡,早上六点起。(之前17年计划是说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四点起,没有做到,打脸)其实最初的几天是4点起来的,但后来没能坚持。
可能是因为作息不规律,所以我现在心脏又开始跳的很快,看来我心率不齐这件事还没有彻底恢复。
4.写作
我接了对外汉语人俱乐部的网编工作,答应每月写三篇稿子。目前已过审核并发表的有:厉害了Word对外汉语人——春节自救指南(高配版) 、假如外星人来了,对外汉语老师应该如何教汉语?(其实自己还写了两篇,但没过审,所以相当于没写)
我在豆瓣上新开了一个专栏十天攻克案例分析写作 ,目前已经更新了三篇文章。主要是讲讲汉硕专业二的案例分析该怎么样去写。
小说我只写了你是花痴吗?(森林之夜前篇)和今天是个雾霾天,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出门了 这两篇,与我在17年计划里写的每天写5000字相比,再一次打脸。
5.课外书
看完的课外书只有14本,不包括英文的。
八月长安《最好的我们》上下部
树懒爸爸《如何邂逅一块漂亮的五花肉》(哎,最爱的一篇短篇被树懒爸爸扩写成中篇了,写得确实很有意思)
蜂王茶马《贝多芬挽歌》(在此之前一直以为茶马是男生,直到在科幻会上见到真人,才知道原来茶马是女郎,还是个很漂亮的女郎)
郝景芳《北京折叠》重看了一遍,事实证明,我可能不太懂科幻
止晦《气球》
张眼韩眉《同学会 朋友圈》
程皎旸《破茧》(破茧这本书读起来很接地气,作者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
朱一叶《时间被轻松地打发了》
龙伟平《黄鼠狼与鸡》(几条线穿插,很有意思)
Z《渴望衰老》(不知道为什么作者在考完研究生之后就换了笔名,可能是换了一种心境吧)
朱一叶《死于象蹄》(不得不说朱一叶在写游记方面真是天才,能把游记写的这样流畅生动又机灵的作者全中国找不到几个)
雨落荒原《袭击寿司店》(很有意思的小说,作者还顺便预测了一下16年诺奖的获奖情况)
艾小玛《你可以拥有你想要的生活》(生活不能缺少鸡汤,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刘慈欣《三体》第一部(三体真是神作!我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写不出大刘的作品,只能高山仰止啊)
总结:
1、认清目标很重要,但很可惜我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我父亲预言:我将一事无成。因为我很容易被杂事分心,从而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但我这回想赌一把,想打破这则预言。
2、流于形式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杂乱无章就是我的现状,我想改变,想彻底打倒拖延症,想让自己真正自律起来,这需要方法,需要策略。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拖延症+懒癌重度患者,最好的方法除了给自己设定任务完成的截止日期,增加自己必须完成的工作量以外,剩下的只能靠自我意志了。我有好多天闹钟响了却仍起不来的时候,我就想一句话:莫诺格,你真的愿意一辈子就这样了吗?然后我就起来了。我知道我现在所剩时间不多,每一天都在走向衰老和死亡,我浪费的时间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但即使我知道这点,仍然很容易让自己懈怠下来,让自己处于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明明我是一个在下雨天丢了伞的孩子,同龄人到我这把岁数都开始收获了,都开始自由自在做自己的事业去了,但是我还留在原地,什么都没做,只是日复一日的消耗自己为数不多的生命,这样的20多岁和八十多岁有什么区别呢?我现在如果再不行动,我很快就会沦为蠕虫、蝼蚁。
3、每月的反思和总结仍然要继续,我要延续这种风格,只有这样,我才能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怎么样去改进。计划谁都会写,谁都能写,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落实的。如题所说,截止到今天为止,我仍然没能向内输入多少实用的东西,同样也没能对外输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已经20多岁的人来说确实是件可耻的事情。
4、计划的实施会遭遇变动,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尽量当日完成。我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我总是浪费时间在调整心态上。直到昨天我还在纠结,毕业之后我该怎么走,我该往哪儿走。我还总喜欢把自己的困扰拿去问其他人,我以为他们会比我有经验,能给我指出一条路来让我走,但其实我现在也想通了:没有一条路不是自己闯出来的,别人永远不能给自己指明你的人生方向,任何人的励志故事看多了也就只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人生,我们要想进步,不能依靠外界,只能靠自己,只有把自己内心变强大了,才能有条不紊的前行。我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既然知道了,去做就好了,不用担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失败了就总结教训继续前行,成功了就更要低下头虚心向前。我现在回首,觉得自己很可笑,有什么好纠结的呢?就算混得再差,我毕业后也不至于饿死啊。至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去争取就好了。实在没必要征询别人的建议,因为别人不是你自己,只要选择一条自己不会后悔的路去走就行了。
5、其实我觉得解决拖延症的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你的意志力!你想让自己一天过得比一天好吗?你想让自己一辈子就这样潦草的过去吗?你难道不想让自己在有生之年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如果真的想,那你真的会有强大的意志力去抵制诱惑,坚守自律。
二月份已经过去11天了,我想重新开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