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吃了碗假汤圆
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个甜蜜而忧伤的事情大概是随着每个“佳节”都和一种传统食物完全对接后逐渐蔓延开的。吃货脑子里,端午节成功更名“粽子节”,中秋节成功变身“月饼节”,幸好元宵节早先就用了“元宵”命名,才能够依然保持这个古老的名字。传统佳节里的传统食物们好像也一年年推陈出新,变换花样出现在生活各处。
1.记忆中的味道
和过节大日子匹配起来的食物总以为吃起来要有点仪式感,可是汤圆偏偏是道小吃,这些年甚至逐渐从街头小吃店消失,变成各种餐馆的一道饭后甜点。在昆明这座西南地区的城市里,现在最容易碰到汤圆的地方是各种吃锅的店里。吃完锅,满口香辣,和一碗甜蜜十分合拍。属于老昆明的经典味道最常见的是豆面汤圆、酒酿小圆子,也有凉凉的冰粉汤圆,以及酸菜炒汤圆,而曾经小吃店里常见的四喜汤圆现在已经不容易吃到了。
豆面汤圆的味道几乎由黄豆面和红糖浆决定了,最传统的豆面汤圆会选用没有包馅的白糯米汤圆,而且裹得紧实,吃起来劲道十足。现在的豆面汤圆一般是芝麻馅的汤圆,显然,芝麻的香气与豆面和糖浆都很搭。白胖的汤圆裹上厚厚的豆面,浇一勺红糖浆,是儿时口中的最留恋的香甜记忆。
在无数关于南方北方“元宵”“汤圆”的讨论中,酒酿圆子都可端坐一旁,因为制作酒酿圆子的原料,是没有陷的小糯米团子。昆明人把酒酿叫做甜白酒,所以这道食物老昆明人叫做白酒小汤圆。用的无陷汤圆,很小,酒酿的味道能够很好的浸入糯米中,并不甜腻。有的会加桂花提香,也有加了牛奶的很像老北京的一道甜品。
冰粉汤圆可谓传统小吃的混血儿,作为锅店的饭后甜品真的愿意给一百个赞。在吃到之前很难想见把汤圆变为一道凉食会好吃,汤圆冷了不就硬了吗,可是这碗凉凉的东西却不然。传统的木瓜水米粮虾加上银耳羹,在这凉凉的组合中加一勺刚煮好的无馅白色小汤圆,撒上把桂花,下口之时全是清爽的香气。
酸菜炒汤圆的有趣是它咸咸甜甜的混合中,还有酸菜那股子酸辣劲儿。芝麻或者花生馅儿的大汤圆炒得金黄,糯米滑腻的口感其实和肉类本来就有相似之处,所有混搭和一起,是种很棒的尝试。不过现在似乎也很少有店供应,想找到也不容易呢。
2. 我可能吃了假汤圆
在这佳节来临之日,奔着一年一度要自己煮顿汤圆的心情,没有厨艺的吃货小伙伴郑重其事的走到了超市的速冻汤圆区,打算将汤圆从饭后甜点推到节日主食的位置上来。原以为选包汤圆只存在品牌比较的问题,可放眼望去,一种如临深海之感。撇去品牌不论,各种奇葩的馅料、各种奇怪大小、各种神奇的颜色,好妙。一头子脑热,决定把它们都尝试一遍。
以为会十分搭配的鲜花系列大失所望,花的香气被甜腻盖去,失了鲜活气息。
酸酸甜甜山楂馅儿在鲜花系列之后算是不错,可是山楂和糯米并不亲近,入口瞬间分离为两种食物。
椰蓉馅儿是喜欢的味道,不过这种好感好像来自于各种港餐日餐甜点。
奇葩的五彩小汤圆,打开包装就活脱脱一个弹珠游戏,可爱的棉花糖色调。每个小小圆球完全符合中国人对饺子的要求,皮儿包馅儿大。连续尝试不同味道就像是装了一嘴各色糖果。
看了包装觉得这馅儿就是汤圆中的五仁儿吧,五仁儿月饼被黑的那么惨,这汤圆却特别好吃,终于感受到记忆中汤圆该有的那份香甜不腻了。
当然,不能少了鲜肉馅儿,这可是南方汤圆的代表。但一个自小没吃过正宗鲜肉汤圆的人,对这包速冻鲜肉汤圆,只能说很像换了皮儿的速冻饺子,不好吃也不难吃。
在所有关于汤圆元宵的讨论中,没有人会因为馅料的不同而否认它成为一颗汤圆。其实,用糯米做的圆乎乎的东西都可以叫汤圆,你看超市里不是已经把麻薥接地气的叫做干吃汤圆了吗,大福是不是可以叫做冷食汤圆呢。
在吃这件事上我并不守旧,但我是传统汤圆的坚决拥护者。花生芝麻这类陷料所自带的坚果的香气显然是和糯米最完美的组合,而在传统店铺中吃到的那个刚刚好的大汤圆,才能给我一口一个,满嘴香甜的饱足感。那些奇葩馅料以及尴尬大小的汤圆吃到口中时,我真的怀疑,自己吃到的是假汤圆。
在传统的汤圆中,用一枚芝麻花生馅汤圆或煮或炒或与其他食物产生交流创造出味觉的新体验,无论它的咸甜、无论它的冷热、无论它的颜色,入口之时都能够瞬间感受到这种糯米制品一贯的香甜气质。然而今日所尝到的这些创新尝试,却像是戴上汤圆名牌的另一个物种。换了陷料,像是换了个灵魂。当然,这些新口味中并不缺乏值得一尝的种类,初见他们之时能够唤起强烈的好奇心。随意把任何口味塞入糯米的尝试,如果没有考虑与糯米的契合,莫过于平庸而无聊的替换,只为一时博得眼球,缺乏对食物与味觉的认真态度。现下诸多感怀匠人传统,回归本味的追求,大概也因为那些能够流传下来的古老方法往往比起一拍脑袋的草率尝试更具合理性。煮出一碗能够感动舌头的传统汤圆,会比更换一百种创新陷料更能打动我。
经过了图里这堆汤圆的洗礼,装了一肚子各种神奇的口味,我更加怀念记忆中的传统味道。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还是找家街头老店打包一份豆面汤圆,回家赏月吧。
1.记忆中的味道
和过节大日子匹配起来的食物总以为吃起来要有点仪式感,可是汤圆偏偏是道小吃,这些年甚至逐渐从街头小吃店消失,变成各种餐馆的一道饭后甜点。在昆明这座西南地区的城市里,现在最容易碰到汤圆的地方是各种吃锅的店里。吃完锅,满口香辣,和一碗甜蜜十分合拍。属于老昆明的经典味道最常见的是豆面汤圆、酒酿小圆子,也有凉凉的冰粉汤圆,以及酸菜炒汤圆,而曾经小吃店里常见的四喜汤圆现在已经不容易吃到了。
![]() |
![]() |
豆面汤圆的味道几乎由黄豆面和红糖浆决定了,最传统的豆面汤圆会选用没有包馅的白糯米汤圆,而且裹得紧实,吃起来劲道十足。现在的豆面汤圆一般是芝麻馅的汤圆,显然,芝麻的香气与豆面和糖浆都很搭。白胖的汤圆裹上厚厚的豆面,浇一勺红糖浆,是儿时口中的最留恋的香甜记忆。
![]() |
在无数关于南方北方“元宵”“汤圆”的讨论中,酒酿圆子都可端坐一旁,因为制作酒酿圆子的原料,是没有陷的小糯米团子。昆明人把酒酿叫做甜白酒,所以这道食物老昆明人叫做白酒小汤圆。用的无陷汤圆,很小,酒酿的味道能够很好的浸入糯米中,并不甜腻。有的会加桂花提香,也有加了牛奶的很像老北京的一道甜品。
![]() |
冰粉汤圆可谓传统小吃的混血儿,作为锅店的饭后甜品真的愿意给一百个赞。在吃到之前很难想见把汤圆变为一道凉食会好吃,汤圆冷了不就硬了吗,可是这碗凉凉的东西却不然。传统的木瓜水米粮虾加上银耳羹,在这凉凉的组合中加一勺刚煮好的无馅白色小汤圆,撒上把桂花,下口之时全是清爽的香气。
![]() |
酸菜炒汤圆的有趣是它咸咸甜甜的混合中,还有酸菜那股子酸辣劲儿。芝麻或者花生馅儿的大汤圆炒得金黄,糯米滑腻的口感其实和肉类本来就有相似之处,所有混搭和一起,是种很棒的尝试。不过现在似乎也很少有店供应,想找到也不容易呢。
2. 我可能吃了假汤圆
在这佳节来临之日,奔着一年一度要自己煮顿汤圆的心情,没有厨艺的吃货小伙伴郑重其事的走到了超市的速冻汤圆区,打算将汤圆从饭后甜点推到节日主食的位置上来。原以为选包汤圆只存在品牌比较的问题,可放眼望去,一种如临深海之感。撇去品牌不论,各种奇葩的馅料、各种奇怪大小、各种神奇的颜色,好妙。一头子脑热,决定把它们都尝试一遍。
![]() |
![]() |
以为会十分搭配的鲜花系列大失所望,花的香气被甜腻盖去,失了鲜活气息。
![]() |
酸酸甜甜山楂馅儿在鲜花系列之后算是不错,可是山楂和糯米并不亲近,入口瞬间分离为两种食物。
![]() |
椰蓉馅儿是喜欢的味道,不过这种好感好像来自于各种港餐日餐甜点。
![]() |
![]() |
奇葩的五彩小汤圆,打开包装就活脱脱一个弹珠游戏,可爱的棉花糖色调。每个小小圆球完全符合中国人对饺子的要求,皮儿包馅儿大。连续尝试不同味道就像是装了一嘴各色糖果。
![]() |
看了包装觉得这馅儿就是汤圆中的五仁儿吧,五仁儿月饼被黑的那么惨,这汤圆却特别好吃,终于感受到记忆中汤圆该有的那份香甜不腻了。
![]() |
当然,不能少了鲜肉馅儿,这可是南方汤圆的代表。但一个自小没吃过正宗鲜肉汤圆的人,对这包速冻鲜肉汤圆,只能说很像换了皮儿的速冻饺子,不好吃也不难吃。
在所有关于汤圆元宵的讨论中,没有人会因为馅料的不同而否认它成为一颗汤圆。其实,用糯米做的圆乎乎的东西都可以叫汤圆,你看超市里不是已经把麻薥接地气的叫做干吃汤圆了吗,大福是不是可以叫做冷食汤圆呢。
在吃这件事上我并不守旧,但我是传统汤圆的坚决拥护者。花生芝麻这类陷料所自带的坚果的香气显然是和糯米最完美的组合,而在传统店铺中吃到的那个刚刚好的大汤圆,才能给我一口一个,满嘴香甜的饱足感。那些奇葩馅料以及尴尬大小的汤圆吃到口中时,我真的怀疑,自己吃到的是假汤圆。
在传统的汤圆中,用一枚芝麻花生馅汤圆或煮或炒或与其他食物产生交流创造出味觉的新体验,无论它的咸甜、无论它的冷热、无论它的颜色,入口之时都能够瞬间感受到这种糯米制品一贯的香甜气质。然而今日所尝到的这些创新尝试,却像是戴上汤圆名牌的另一个物种。换了陷料,像是换了个灵魂。当然,这些新口味中并不缺乏值得一尝的种类,初见他们之时能够唤起强烈的好奇心。随意把任何口味塞入糯米的尝试,如果没有考虑与糯米的契合,莫过于平庸而无聊的替换,只为一时博得眼球,缺乏对食物与味觉的认真态度。现下诸多感怀匠人传统,回归本味的追求,大概也因为那些能够流传下来的古老方法往往比起一拍脑袋的草率尝试更具合理性。煮出一碗能够感动舌头的传统汤圆,会比更换一百种创新陷料更能打动我。
![]() |
经过了图里这堆汤圆的洗礼,装了一肚子各种神奇的口味,我更加怀念记忆中的传统味道。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还是找家街头老店打包一份豆面汤圆,回家赏月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