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所思
這些年在互聯網碰到了很多人。明顯他們關於歷史。哲學。乃至文學都是通過二手文獻瞭解的。他們知道很多主義和名人的看法。但是能熟練引用的第一手文獻。僅僅是幾句話。幾乎完全無法本着一手文獻討論問題。二手文獻讀得多了。就好象自己不用讀一手文獻了。而可悲的是。很多做出二手文獻的人。自己的一手文獻水平也不過關。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現實。經常碰到一些人。認爲自己對一個問題有非常詳細的瞭解。總是假設其他人閱讀不足。其他人再怎麼引用一手文獻都無法改變他們的看法。乃至讓他們心下厭惡。口出污言。因爲他們心中默認。其他人也是閱讀二手文獻。只不過屬於腦殘解讀派。只有他們自己那一套二手文獻解讀乃正知正見。這就把本着一手文獻做學問。變成了本着二手文獻搞派系鬥爭。而且它普遍到人文學科的各個角度。令人生怖。個人似以爲如果在某一方面一手文獻能力不過關。就不要給自己預設過高的置信概率。有一手文獻之翻譯的閱讀能力。已經是比一手文獻打了一些折扣了。而完全不熟悉一手文獻。完全無法本着一手文獻討論問題。和前兩者便相去甚遠了。當然應該從二手文獻提取營養。但是認爲自己讀到的二手文獻反倒是顛不破的正見。就過於畸形了。二手文獻歸根結底是理解一手文獻的工具。也爲一手文獻打開了生長的新空間。如木之生長。漸漸至於枝繁葉茂。隨着四時變化。枝葉有可能便脫落。重新生長出新的。而樹木之主幹卻並不枯萎。
-
豆友71919353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0 1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