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我们的世界》,聊聊儿童世界里的“恶之平庸”
最近想做一个关于校园霸凌的选题,于是和几个朋友聊了聊这个话题。一个朋友告诉我,“其实我也有参与过校园霸凌啊。我和另外两个女生一起孤立过一个同学。”
并不是必须有见血的暴力才能叫霸凌,很多暴力无形但却有力。《我们的世界》就是一部关于孩童间冷暴力的电影。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以“儿童的恶意”为主题的电影,比如《告白》,比如《狩猎》,其中《我们的世界》与这两部相比,在尺度上显得较为收敛,剧情和人物设定上也更加贴近现实。全片没有大咖出演,没有夸张镜头,有的只是平静隐忍的叙事。一小时五十三分钟,漫长得让人好像又把童年经历了一次。很多脸孔在我脑海中走马灯似的闪现,伴随着那些放学后冷漠的回避的眼神,那些忽然有一天打不通了的电话,那些卑鄙恶毒中伤他人的耳语。
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的童年,一定有一个这样的角色,他/她在你所处于的群体里格格不入,没有人愿意和他/她说话,当然你也不。不是因为你觉得他/她真的有多么恶劣,你甚至根本没有和他/她说过话,只是因为你所有的同伴都用行动向你传达了一种无声的讯号,“不要和他/她玩,他/她被我们孤立了。” 从小到大,我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站在了大多数人那一边。
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几乎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身边都有一个这样的角色,我对他们的故事从不关心,也从不过问。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小学的时候被孤立过两年,那个时候,她甚至有考虑过去自杀。那是我第一次对自己此前所有的不作为负疚,第一次从自己的恶之平庸中清醒过来。
没有新闻会报道一个学校里“被孤立”的孩子,也没有学校会因为一个“被孤立”的孩子而介入调解。我不知道是因为这太寻常,还是这并没有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这给一个孩子带来的伤害可以是巨大的。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李善听见宝拉她们讨论自己身上有奇怪的味道时,小心翼翼地提起自己衣服的领口,放在鼻子下仔细地嗅。当一个人被孤立久了以后,她也许就会产生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是个怪胎?”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我们急于给自己寻找可以依靠的集体。社会上的人们根据权力、金钱、出身等等形成了不同的群体,然而学校没有这么多复杂的测评标准,于是成绩差的孩子会被一个群体孤立,长得不好看的孩子会被一个群体孤立,家里穷的孩子会被一个群体孤立。大的群体里有一个被所有人嫌弃的人,小的群体里又会产生一个被那一小部分人排挤的人。成人世界里种种残酷的社交法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我们所讨厌的社会上种种大人的特性,在孩童时代早已经埋下了根。
孩子们世界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他们不会掩饰对他人的恶意,并希望看到自己讨厌的人受伤害。但如果仔细揣摩这种恶意,你会发现它并不会因为孩童身份而被美化,它是人性的一部分,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学会把它藏起来,但它不会因此消失。
现在来回忆,我甚至想不起来那个被孤立过的人究竟有哪些可憎之处。我想也许大多数人也和我一样,我们排挤他人并不是因为真的嫌恶,而是出于跟从集体的惯性,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出于保护自己免受孤立的本能。有时候我甚至会想,人到底有多害怕孤独呢?
并不是必须有见血的暴力才能叫霸凌,很多暴力无形但却有力。《我们的世界》就是一部关于孩童间冷暴力的电影。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以“儿童的恶意”为主题的电影,比如《告白》,比如《狩猎》,其中《我们的世界》与这两部相比,在尺度上显得较为收敛,剧情和人物设定上也更加贴近现实。全片没有大咖出演,没有夸张镜头,有的只是平静隐忍的叙事。一小时五十三分钟,漫长得让人好像又把童年经历了一次。很多脸孔在我脑海中走马灯似的闪现,伴随着那些放学后冷漠的回避的眼神,那些忽然有一天打不通了的电话,那些卑鄙恶毒中伤他人的耳语。
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的童年,一定有一个这样的角色,他/她在你所处于的群体里格格不入,没有人愿意和他/她说话,当然你也不。不是因为你觉得他/她真的有多么恶劣,你甚至根本没有和他/她说过话,只是因为你所有的同伴都用行动向你传达了一种无声的讯号,“不要和他/她玩,他/她被我们孤立了。” 从小到大,我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站在了大多数人那一边。
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几乎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身边都有一个这样的角色,我对他们的故事从不关心,也从不过问。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小学的时候被孤立过两年,那个时候,她甚至有考虑过去自杀。那是我第一次对自己此前所有的不作为负疚,第一次从自己的恶之平庸中清醒过来。
没有新闻会报道一个学校里“被孤立”的孩子,也没有学校会因为一个“被孤立”的孩子而介入调解。我不知道是因为这太寻常,还是这并没有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这给一个孩子带来的伤害可以是巨大的。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李善听见宝拉她们讨论自己身上有奇怪的味道时,小心翼翼地提起自己衣服的领口,放在鼻子下仔细地嗅。当一个人被孤立久了以后,她也许就会产生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是个怪胎?”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我们急于给自己寻找可以依靠的集体。社会上的人们根据权力、金钱、出身等等形成了不同的群体,然而学校没有这么多复杂的测评标准,于是成绩差的孩子会被一个群体孤立,长得不好看的孩子会被一个群体孤立,家里穷的孩子会被一个群体孤立。大的群体里有一个被所有人嫌弃的人,小的群体里又会产生一个被那一小部分人排挤的人。成人世界里种种残酷的社交法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我们所讨厌的社会上种种大人的特性,在孩童时代早已经埋下了根。
孩子们世界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他们不会掩饰对他人的恶意,并希望看到自己讨厌的人受伤害。但如果仔细揣摩这种恶意,你会发现它并不会因为孩童身份而被美化,它是人性的一部分,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学会把它藏起来,但它不会因此消失。
现在来回忆,我甚至想不起来那个被孤立过的人究竟有哪些可憎之处。我想也许大多数人也和我一样,我们排挤他人并不是因为真的嫌恶,而是出于跟从集体的惯性,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出于保护自己免受孤立的本能。有时候我甚至会想,人到底有多害怕孤独呢?
![]() |
《我们的世界》海报 |
![]() |
李善和韩智雅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