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那些事
话说2017年都已经过完十二分之一了,我居然才想到要开始回顾过去的2016年,可能我真是拖延症晚期了吧。
刷朋友圈时突然看到13级的学姐分享一条自己2016的回顾,忍不住就点了进去,本来心想这不过是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发的类似的年度总结而已,没啥值得一看,但是当我逐行看下去时,脑海里复杂的情绪如水流般开始渗出。
学姐说到在这一年中和一群朋友组队去川渝旅游,去它校找十几年的老友寒暄,假期自己尝试做自媒体,从未逃过必修课却敢冒险离校跑去杰尔思行实习……
看完之后真想给我自己抽几个耳光,心里默默念道:这些难道不也是我想做的吗?在大学期间去一次川藏,约几个老友出来聊聊天,做一个自己想做的公众号,去一家4A实习。
与成功者最大的差距大概就是别人行动去表示,而你只在脑海里演示,而我就是那个只会在脑海演示的人。从来就害怕做选择,怕自己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老是想着改变命运,却往往在吃过一餐饱饭,看过一集综艺以后,开始偏于安逸,心里想着先睡个懒觉先,醒来之后再努力也不迟。
回想我的16年大概可以用三个一来表示。
度过一段难忘的失恋 15年快要圣诞节的前一周前任突然发来了两个字的分手短信,虽然这种事在我俩之间也见怪不怪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真的是我和她最后一次仅有的联系了。

在分手后将近的半年里活像一具躯壳,没有追求,不想做任何事情。本来我就不太健谈,加之朋友又少,只能默默的藏在心里,但藏得多了人心里就会憋得慌,所以每天在各种陌生群里嗨上几句,企图让自己开心一下,但这种效果毕竟只是短暂的。
收获一份难得的友情 因为大广赛和影视广告课契机,和几个班上同学组队一起做公益视频广告和策划,这对于本就不爱牵头的我来说的确很困难,事实上这两次我的确没牵头。
每天我们上完课一有时间就被拉出来在学校奶茶店讨论视频脚本或者策划方案,扛三角架,讨论台词,示范pos,寻找拍摄地……其中还发生了一件让我现在想起来都特别尴尬的事情,那是在大广赛快要截止的前几天,为了赶作品,有天晚上我第一次和两个女生一起去宾馆熬夜策划书的排版。因为怕上厕所太尴尬,整个晚上我都不敢喝水,即使口干舌燥,她们递水过来我也要一本正经的说道:我不太喜欢喝水,想到这分分钟想哔了自己。
我很享受一起和别人努力做一件事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再加上重度拖延。所以需要时常有人提醒我该做什么了,什么时候之前必须得完成。我们班男生和女生可能是最害羞的班级吧,除了上课时间之外大家都很少有太多交流,但由于做视频广告和策划的契机几个组队同学由最初的礼貌似谈话到后来可以肆无忌惮开玩笑,我想这就是朋友了吧。
随着视频广告和策划的结束,意味着促使我们在一起交流的共同话题的失去,加上每个人都开始为考研找工作努力,几个组队的同学渐渐的联系开始变少,但这份回忆始终不会减少,或许大家之间只是缺乏一个共同的“作业”吧。

经历一段收益匪浅的专业考察时光。 专业考察作为我们学院的传承,每年我们专业都会由老邱和老罗带去北上广深等地的公司去考察。在这期间不仅有业界做得很好digital公司,也有高逼格的4A,还有腾讯爸爸,不仅有经验丰富的业界大佬,还有无比熟悉的学长学姐。



就像老邱说的,湖理虽然只是普通的二本,但走出去的学长学姐会值得我们骄傲,只要你有困难,散落各地的校友是我们最可靠的后盾,我想这就是传承吧。
考察期间每组一天都有两三个公司,有时为了多去见识一些公司,约上几个同学偷偷的去蹭公司,从城市的东边跑到到城市的西边,虽然一天时间很赶,但心里还是充实的。
考察中挺受用的几句话: 选择有时往往大于努力 专注,要承担责任(尽量让自己更承担更多事) 四十岁之前就做事 四十岁之后做梦 挫败感很强的行业,要有敬畏心,胆子要大,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以作品和案例来说话的公司 善于发现生活的问题 最怕自己说能力已经到瓶颈过不过了,只是因为太傲娇了,创意这东西不经常想就生锈了,创意更新快,后备人才辈出,不亲临就会被淘汰 木桶理论与长板理论: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限,不要一直紧盯着自己的短处 大学寻找自己的边界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 大学是选择大于努力
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也去玩了
晚上偷偷跑去老罗带队组玩狼人杀

逛深圳地标名的的地方京基100国贸,地王大厦……拍了一个亿的逗比视频


一群人夜游珠江


两逛上下九

聚餐发美食去群里毒害围观群众

想想这一年还是有些美好的回忆的
希望17年多做事少做梦
不然下一年真没话写那就尴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