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之计划
列计划是不是会上瘾?
记得前两天还读了一篇文章解释了人为什么热衷于制定计划,大抵是从对未来的展望之中获得对于生活的掌控感。当拖延症死死揪着我不放,总有一些事情的deadline躲不过也逃不过时,制定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计划,权当给自己一点三点一线之外的安慰吧。
1 读100本书
2 看100部电影
3 看10场展览
(1)无限之梦 草间弥生作品收藏展 (杜诺云章画廊)
场地很小,好在有很耐心的解说。第一次接触草间弥生。
(2)朋友圈+(OCAT)
不好玩,诡异的粗糙感
(3)上海电影博物馆
最喜欢四层,看着不少剧作家的介绍会觉得很熟悉,也很感动,老一代的电影人,想的做的和现在太不一样了。
(4)詹姆斯特瑞尔Immersive Light (龙美术馆)
和小武一起去的。那天下雨,江边以及展馆内人都很少,难得的清净。第一次看光线的展,光线改变人对空间的感知,很神奇。喜欢那一段视频,创作者如何试图用具体的物质结构来表达抽象的空间感,时间感,以及利用具体的形式促发人们对此的感受和思考。
(5)始于终点 KAWS (余德耀美术馆)
整体感觉很一般,看个别画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高饱和度和硬边线条,使二维的图片有立体感,不同的色块好像漂浮在我的眼前。大型的装置/雕塑,很多人在拍照,觉得不是很有意思。
(6)白影(Shadow of the wind)周力 (余德耀美术馆)
趁着博物馆日去的余德耀,三个展里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讲不清楚自己的感受,站在画前,眼睛可以跟着画面中的线条游走,画面的颜色让人看着很舒服。后面看到介绍,觉得介绍里说的正是自己感受到的。看当代的画作,很少会有感同身受的。
“在周力的作品里,线条和空间一直在运动和变化着,它们很难被作为静态的画面去观看,而是被流动的力量所牵引。整体的韵律,线条的质地,以及细节自身处重新打开的围观世界,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观看空间,让观者自身也无法停留在一处,而是必须不断改变余作品的距离——也许在零距离的凝视中,又或者是在远处,才最终获得与画面的亲近感。”
(7)詹妮弗韦斯特:散场了吗,电影?(余德耀美术馆)
这个站主要是做光线,流动的闪烁的光线,拍照的人很多。看了那个关于电影的短片(或者是长片?并没有看完),将不同的电影剪在一起,以不同的光线来观看,调整节奏,背景音乐不错,闪烁的光线,光斑,光圈,光点和音乐节奏匹配,还算有意思。
(8)朱利安奥培 (复星艺术中心)
展馆是新开的,建筑比较有特色,很有金属感。侧面半开放的走廊的空间感有纵深感。对于展览本身,反而印象不深。
201705 还有PSA还没去,今年看展的计划肯定会超额完成了,哈哈~
哈哈,五月的尾巴去PSA看了展,开心~
(9)《身体媒介Ⅱ》
其中的3D水阵超级喜欢!
(10)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
对于建筑不懂,不过还是很有趣
(11)《恋爱的犀牛》
4 写一篇故事
5 听完之前没有完成的摄影课程
6 准备三笔
7 随手画50张
2/50
8 去3个不同的城市
9 发一篇论文
10 从这周开始(2.17)恢复公众号更新,每周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