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盛大的告别
在大学的校园里再次见到他,我的内心涌动着一种激动、欣喜、紧张与不安混合着的奇特情绪。我从未想过我们会再次相遇。而最初的我,也尚以为再次的遇见是缘分使然,却从未想到,这或许只是命运给了我们彼此一个好好道别的机会。
第一次见到他那年,我十三岁,正好是上初一的年纪。
我不记得那一日的天气是阳光明媚或是乌云密布,不记得那一日上了几堂课老师讲了什么,不记得那一日食堂的伙食好或是不好,但是我没办法不记得他那一日穿的白色上衣黑色长裤,和转过头时一脸阳光的笑容。
年少时的我们,常常肤浅的因为一个人的外表而表现出喜恶。其实仔细想来,长大后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习惯了把想法藏于心底,仿佛变得成熟。
我不知道是否从第一日的相见起我就开始沦陷,但是许多日后,再次见到他并且知道与他身处一墙之隔的隔壁班时,内心的欣喜仿佛春日里解冻的山间泉水,缓慢而不绝地流淌于心头。
初中生的生活干净纯粹,为了简单的快乐而快乐,为了简单的悲伤而悲伤。
彼时的我还尚未了解到自己的心意。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只会遵从内心的本能向着喜欢的对象靠近,又因为了解了男女的差别,而害羞的不敢轻易接触。此时的若即若离懵懵懂懂,却恰好是青春最珍贵最美好的部分。
哪怕身处一墙之隔的隔壁班,我与他,也并未多出什么交集。我常常在课间故意走到走廊、办公室,只为了他偶尔出现时的那一面。我不知道他是否注意到我过,每一次走出教室,都能碰到同一个女生,又会不会认为这是缘分?
现在回想起来,喜欢上他的过程,似乎恰好是这两年有人说的那种“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过程。
见识到他的才华,是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那时候的我普普通通,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不是学习就是没心没肺地玩,说到才艺,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在同班同学几乎每个人都有至少一项拿得出手的才艺的情况下,彼时的我,不免有些难过与自卑。
所以,当他在汇演的那天晚上,以一种光芒四射的样子出场,抱着吉他弹唱时,我开始发现,自己似乎是毫无抵抗力地喜欢上他了。
不知道谁说过,真正喜欢一个人,就该为了他/她而努力变得更好。照这个逻辑,我应该是真正喜欢他的吧。那时什么都不懂的我,所能想到的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唯一办法是——努力学习。或许是该感谢他的,因为喜欢他而努力学习的我,在初中三年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基本稳定在年级前五的位置。
可是这似乎并不足以吸引他的注意,因为我还是过去那个平凡普通,甚至有些自卑的自己。更何况青春期的女生本就比男生来的早熟,那时那个简单而纯粹的孩子,又真的会注意到一个女生羞于启齿的喜欢吗?
我不知道。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越长大,就越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因为成绩好,我被直接保送到了本校的高中部。而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公立学校,与我相隔小半座城。
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在好朋友的“撺掇”下,终于鼓起勇气向他表白。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哪怕是隔着手机屏幕,也会因为害羞而满脸通红,与现在这个当面“调戏”男生都不会有丝毫不自在的自己,相差何其大。
年少时的自己啊,总是那样认真,用心地做着所有的事情:讨厌一个人也好,喜欢一个人也罢。用着所有的心力,拼尽了全力,往往不计较最后的结果。
其实哪能不计较呢。十六岁的我以为喜欢了就会是一辈子的事情啊。谁能想到误会和隔阂都会这样来的猝不及防。
十九岁的我再一次回首喜欢他的这六年,才发现声称那么深刻地喜欢着他的自己,其实并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反倒是他,为我刻过章,唱过歌,写过信。
那天的表白,我并没有收到他的准确答复。他说他很高兴我能喜欢他。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啊。那时的我说不清心里更多的,是难过还是释然。他接受了我的表白啊,可是他仅仅是接受了而已。或许,于我而言,那次表白更像是对自己初恋的一个交代,仅此而已。我原本想要得到什么吗?现在的我早已想不起来了。
升入高中的第一年,我们仅仅是保持着网上的联系。他走读,我住校。学校的规定是,绝对不能带手机。所以联系便只有周末回家时了。因为平日的联系不便,他曾给我写过信。那时的我们尚未与高中同学结交成为关系亲密的好友,便将多余的情感全部倾注在了飞往身处全市不同角落的高中的昔日好友手中的信件上。
后来,由于学习的忙碌与新的朋友的出现,信件便渐渐少了。
我一直想不通我们的联系是怎样断了的。每一次网上的交流,似乎总是我主动多些。每每秒回他的消息,却要在另一头等上大半天才能等来他短短的几个字。
那时候的我大概曾经和好友抱怨过。抱怨过后,便依旧是每次迫不及待的回应和静默的等待。日复一日的自以为是的爱情,终究有一天以不堪回首的方式结束,甚至来不及当面说一声再见。
大概他对我的误会与我们之间的隔阂由来已久,而我却毫不知情地,一如既往地试图迎合他,找到共同话题。而他与我的话越来越少,那时的我尚不知他的学校里流传着我与另一个男生的恋爱故事,流言甚嚣尘上,当事人全然未知。
便是那时早已注定了结局。
好友曾经和他说过我与他不会长久,是我所不知道的一次对话。而六年以后他与好友再次聊起我时他说:“你那时说的真对。”还是深深刺痛了我。
我想过要长久的,我甚至早已在脑海中与你过完了一生。你曾是那个我愿与之一夕白头的少年啊,却终究离开我了。
是啊,三年后的再次相遇,我以为是命运给的第二次机会。于是我让与你尚算熟悉的好友百般打探,却得到你早有女友的消息。我自以为的单相思,在你那里却是在一起。你从未告诉过我我在你心里的定位。或许年少时候我们都不懂爱,不懂喜欢,不懂需要承担的责任。我甚至不知道这样的我们算是错过还是过错。又或许,错过本身就是最大的过错。
我想给你写封信。告诉你这些年,你都误会了我。我的年少青春,从未喜欢过除你之外的第二人。
“本就是他的错,凭什么放你一个人难过。”好友这样说,告诉我一定在信中好好斥责他。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可能会难过——或许我更怕的,是他不会难过。
嗯,结束了。终究还是结束了。我自以为长达六年的单恋,其实是两个少年人的成长。那个时候,他是喜欢我的吧。只是终究,自卑的我自己始终都没有勇气去求证罢了。
那个初中升上高中的夏天,那个我向他表白的夏天,便是命运给予我的告别仪式,告别他。而这个踏进大学校园的夏天,则是另一场告别,告别那个曾经喜欢他的,自己。
第一次见到他那年,我十三岁,正好是上初一的年纪。
我不记得那一日的天气是阳光明媚或是乌云密布,不记得那一日上了几堂课老师讲了什么,不记得那一日食堂的伙食好或是不好,但是我没办法不记得他那一日穿的白色上衣黑色长裤,和转过头时一脸阳光的笑容。
年少时的我们,常常肤浅的因为一个人的外表而表现出喜恶。其实仔细想来,长大后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习惯了把想法藏于心底,仿佛变得成熟。
我不知道是否从第一日的相见起我就开始沦陷,但是许多日后,再次见到他并且知道与他身处一墙之隔的隔壁班时,内心的欣喜仿佛春日里解冻的山间泉水,缓慢而不绝地流淌于心头。
初中生的生活干净纯粹,为了简单的快乐而快乐,为了简单的悲伤而悲伤。
彼时的我还尚未了解到自己的心意。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只会遵从内心的本能向着喜欢的对象靠近,又因为了解了男女的差别,而害羞的不敢轻易接触。此时的若即若离懵懵懂懂,却恰好是青春最珍贵最美好的部分。
哪怕身处一墙之隔的隔壁班,我与他,也并未多出什么交集。我常常在课间故意走到走廊、办公室,只为了他偶尔出现时的那一面。我不知道他是否注意到我过,每一次走出教室,都能碰到同一个女生,又会不会认为这是缘分?
现在回想起来,喜欢上他的过程,似乎恰好是这两年有人说的那种“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过程。
见识到他的才华,是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那时候的我普普通通,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不是学习就是没心没肺地玩,说到才艺,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在同班同学几乎每个人都有至少一项拿得出手的才艺的情况下,彼时的我,不免有些难过与自卑。
所以,当他在汇演的那天晚上,以一种光芒四射的样子出场,抱着吉他弹唱时,我开始发现,自己似乎是毫无抵抗力地喜欢上他了。
不知道谁说过,真正喜欢一个人,就该为了他/她而努力变得更好。照这个逻辑,我应该是真正喜欢他的吧。那时什么都不懂的我,所能想到的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唯一办法是——努力学习。或许是该感谢他的,因为喜欢他而努力学习的我,在初中三年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基本稳定在年级前五的位置。
可是这似乎并不足以吸引他的注意,因为我还是过去那个平凡普通,甚至有些自卑的自己。更何况青春期的女生本就比男生来的早熟,那时那个简单而纯粹的孩子,又真的会注意到一个女生羞于启齿的喜欢吗?
我不知道。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越长大,就越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因为成绩好,我被直接保送到了本校的高中部。而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公立学校,与我相隔小半座城。
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在好朋友的“撺掇”下,终于鼓起勇气向他表白。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哪怕是隔着手机屏幕,也会因为害羞而满脸通红,与现在这个当面“调戏”男生都不会有丝毫不自在的自己,相差何其大。
年少时的自己啊,总是那样认真,用心地做着所有的事情:讨厌一个人也好,喜欢一个人也罢。用着所有的心力,拼尽了全力,往往不计较最后的结果。
其实哪能不计较呢。十六岁的我以为喜欢了就会是一辈子的事情啊。谁能想到误会和隔阂都会这样来的猝不及防。
十九岁的我再一次回首喜欢他的这六年,才发现声称那么深刻地喜欢着他的自己,其实并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反倒是他,为我刻过章,唱过歌,写过信。
那天的表白,我并没有收到他的准确答复。他说他很高兴我能喜欢他。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啊。那时的我说不清心里更多的,是难过还是释然。他接受了我的表白啊,可是他仅仅是接受了而已。或许,于我而言,那次表白更像是对自己初恋的一个交代,仅此而已。我原本想要得到什么吗?现在的我早已想不起来了。
升入高中的第一年,我们仅仅是保持着网上的联系。他走读,我住校。学校的规定是,绝对不能带手机。所以联系便只有周末回家时了。因为平日的联系不便,他曾给我写过信。那时的我们尚未与高中同学结交成为关系亲密的好友,便将多余的情感全部倾注在了飞往身处全市不同角落的高中的昔日好友手中的信件上。
后来,由于学习的忙碌与新的朋友的出现,信件便渐渐少了。
我一直想不通我们的联系是怎样断了的。每一次网上的交流,似乎总是我主动多些。每每秒回他的消息,却要在另一头等上大半天才能等来他短短的几个字。
那时候的我大概曾经和好友抱怨过。抱怨过后,便依旧是每次迫不及待的回应和静默的等待。日复一日的自以为是的爱情,终究有一天以不堪回首的方式结束,甚至来不及当面说一声再见。
大概他对我的误会与我们之间的隔阂由来已久,而我却毫不知情地,一如既往地试图迎合他,找到共同话题。而他与我的话越来越少,那时的我尚不知他的学校里流传着我与另一个男生的恋爱故事,流言甚嚣尘上,当事人全然未知。
便是那时早已注定了结局。
好友曾经和他说过我与他不会长久,是我所不知道的一次对话。而六年以后他与好友再次聊起我时他说:“你那时说的真对。”还是深深刺痛了我。
我想过要长久的,我甚至早已在脑海中与你过完了一生。你曾是那个我愿与之一夕白头的少年啊,却终究离开我了。
是啊,三年后的再次相遇,我以为是命运给的第二次机会。于是我让与你尚算熟悉的好友百般打探,却得到你早有女友的消息。我自以为的单相思,在你那里却是在一起。你从未告诉过我我在你心里的定位。或许年少时候我们都不懂爱,不懂喜欢,不懂需要承担的责任。我甚至不知道这样的我们算是错过还是过错。又或许,错过本身就是最大的过错。
我想给你写封信。告诉你这些年,你都误会了我。我的年少青春,从未喜欢过除你之外的第二人。
“本就是他的错,凭什么放你一个人难过。”好友这样说,告诉我一定在信中好好斥责他。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可能会难过——或许我更怕的,是他不会难过。
嗯,结束了。终究还是结束了。我自以为长达六年的单恋,其实是两个少年人的成长。那个时候,他是喜欢我的吧。只是终究,自卑的我自己始终都没有勇气去求证罢了。
那个初中升上高中的夏天,那个我向他表白的夏天,便是命运给予我的告别仪式,告别他。而这个踏进大学校园的夏天,则是另一场告别,告别那个曾经喜欢他的,自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