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些事儿
2月3日,第九层办公楼空空如也,最明显的是公共卫生区的卫生情况甚好,洗漱池、垃圾篓都很清洁。没错,我们是第一批上班的,不知道你是不是。有机会回望发生在过年期间的那些事儿了~
思念篇
进屋后,亲人双目含泪,这些都是喜悦,还有翘起的眉梢,皱起的鱼尾纹。忙不迭的为我们准备饭菜,尽管他们已经吃过,着回家第一顿饭是专门为你一个人做的。过年了,通常就是捏几个饺子,杵点蒜瓣,都是家里人也就没所谓什么高雅低俗了。话说中世纪的时候,西方贵族把豆子都当成穷人的实物,而现今市面上兜售的很多夹馅都是用豆子做的。这顿饭慢慢的温情,尽管大家不是一起围坐桌前,弄弄的亲情也是溢于言表。 不像外国人的直接,往往我们的思念也表现的甚是含蓄,只有默默的注视和身体力行的关心,比如做饭倒水这类。而在游牧文化发源的西方人眼里,我想你就是要大声说出来,然后贴面拥抱耳鬓厮磨,痛哭流涕,不止思念,在我们农耕文明发源的地带,爱的表达也是独树一帜。
饮食篇
年前的那篇里提到过,在北方过年万年不变的就是吃饺子,饺子对于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人文价值。建国初期,因为物质资源匮乏,即便吃饺子也只能年夜和初一吃这么两次,吃不饱的,而且通常是荞麦面包的。所以老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老人们都以吃饺子来当成待客的较高规格。说到荞麦,其实荞麦面的血肠是极好的,现在农村也不杀猪了,养猪又脏又麻烦,小时候,通常300斤+的大猪就搬到桌子上杀了,姥爷家养过一头大概一年多510斤左右的,我记得还打赌猜谜来着,我顺口就说对了,之后姥爷还给了我十块钱。
姥姥说以前穷啊,姑姥姥(姥爷的姐姐)带着七个孩子加上姥爷的兄弟家的孩子,每次蒸豆包蒸好之后,一锅(十二印锅,大概120cm吧)都剩不下几个。烀土豆,手慢了只能吃不开花的剩货,每每这时,开锅时姥姥总是会留给我妈一个开花的土豆喊她赶紧去旁边。姥爷在外边带回来很多羊头羊蹄子,烀了一大锅,经过劫掠后也剩不下几个。每每提到这些,姥姥都会抱怨这些亲戚邻里什么的都是白眼狼,对他们十分好连八分都换不回来。
现在生活好了,四口之家也要六个菜4热2凉,更有甚者8-12个不等。主要以鸡鸭鱼肉为主,鱼是年饭的必备,因为寓意年年有余,尽管鸡年,但无法阻挡人们对鸡肉鲜香的垂涎。当然,吃剩菜也成了正月头几天的热门儿事件,我觉得这个应该登上微博热搜榜。其实俗话说的好,看菜下饭量体裁衣,第二天吃剩的还可以,要是接连剩菜,不仅浪费,对健康可能也不大好。
走访篇
小时候走街串巷,磕头作揖,所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塞上一把瓜子和花生糖果之类的,就跑去下一家了,当然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定也去挨个讨红包。话说现在的逼婚和之前讨红包没准多多少少有点啥关系。仔细想想,亲戚们也都是图个乐呵,有孩子这么来回串门也显得家庭和睦,其乐融融。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讲求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通常图个1314或者520/888/666之类,强烈建议2333 也该是红包一大流派。
现在的走访有些是流于形式,比如给红包的同时也在收红包,演变成了一种往来,果不其然,和金钱搭边的情感总是会变了味道。在我看来个人感情重于金钱往来。聚餐喝大酒找事儿,再加上赌博就像家常便饭一样,逢年必赌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老少纷纷参与,令人惊叹不已。 自古以来,赌徒没什么好结果,没钱要想办法筹钱,正常渠道亲朋好友那得不到钱,那只好通过非正常渠道。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由此发生的悲剧不胜枚举,至于黄现如今的伦理道德无法回归正轨,只能坐看云起,毒迷乱人的心智,也要敬而远。总而言之,拒绝黄赌毒从我做起。
诉衷肠篇
年终岁尾,亲人围坐茶几,喝着水,聊着家常,啃着水果,顺带把一年不吃的瓜子在这几天都嗑完了。长辈总是习惯性的感叹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人情味相比以往少了很多,因为财大气粗。桌前总有几个话题是固定的方面:邻里过的如何如何,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家孩子学习怎么怎么样,追问子女的婚姻恋爱状态,追忆旧事,点评生活,趁着酒劲牢骚积攒了一年的不满。有些问题怎么搪塞也是一遍一遍的问起来没完没了,比如你挣多少钱啊,有没有对象啊,有对象就问什么时候结婚啊,结婚的就问什么时候要孩子啊。事实证明,万能的亲戚们总有问题可以问你,当然也会很热心的帮你解决问题,不管你需不需要都硬是帮。
吃完饭坐下来,或褒或贬,总是能滔滔不绝。总结几条人生经验大概如下:人与人之间冷在心里笑在面是常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对于每个有底线的人来说冷饭好吃,冷脸子不好看,正常人也不会用热脸帖别人的冷屁股。 词穷。 据说在新的一年里关注我的都会发财 2017年2月3日星期五 年后第一个工作日(明日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