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的旧时光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不乘游轮溯源而上,很难体验到这句话的真谛。
埃及96%为沙漠,除尼罗河沿岸与红海海滨,城镇极少。常说天朝有长江经济带,但长江沿线受林立的桥梁影响,邮轮游极难。而尼罗河沿岸水草肥美,自然景观保护良好,水质极佳,就发展出了这么一条天然的尼罗河经济带,沿河而走有着极好的尼罗河邮轮游。
出红海游轮海面风大浪大,漂泊站立不稳。而尼罗河风平浪静,正好适合开展一段慢时光。断了所有的通讯联络,在冬日,随着游轮溯河而上,静享一段慢时光。
四十年前的《尼罗河惨案》除却推理部分情节,俨然是一部尼罗河的风光纪录片。沿岸的景、沿岸的人,风土人情未曾改变,一如四十年前的模样。
冬日里的阳光刚刚好,不燥不热,坐在船头,看河面的波光粼粼闪耀,水鸟嬉戏,追赶着的阿拉伯商人划着小船兜售长袍。河水随着天空的颜色而改变,天至蓝处,河水幽蓝;天空浅蓝处,河水清蓝。沙鸥翔集,鸟儿拂过水面又高飞。
两岸水草肥美,枯黄的芦苇依依,青绿的农田,墨绿的棕榈树,与黄土远山对比色强烈。在尼罗河水分叉处,平原绿洲构成优美的自然曲线岸线。时而出现的平坦沙洲给河水增加了很多乐趣。高高的甘蔗田中,光着脚丫奔跑的少年,欢呼雀跃着。距离游船甚远,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地大喊着"one dollar"。或许都不明白是合意,只是口口相传地多了句口头禅。
船长一面执掌着全局,乘风破浪,一面敲打着船窗,问我要不要来杯下午茶咖啡,温暖的微笑。
船过水闸时被抬起,在游轮行程中,来到艾德弗、科翁坡、阿斯旺时就下船游览。看荷鲁斯神庙、双神庙。尼罗河最美在阿斯旺段,随着水坝汇集而成的纳赛尔湖,变得开阔。湖面上形成数岛,岛上有神庙。纪念伊西丝的菲莱神庙在水坝修建之时就迁至此。
阿斯旺水坝修建时菲莱神庙、阿布辛贝神庙等受水淹没,阿布辛贝有联合国资金支持最早搬迁,而菲莱神庙在沉入水底几十年后,曾一度被视作水底景观。一如现今的淳安古城。几十年前还有鲜活的生命活动着,却因水库沉没水底,却被后人当作水城古景看待。而菲莱神庙在八十年代才被重新搬迁,以此,埃及捐献了一座神庙至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顺着纳赛尔湖,如古洞庭湖般浩浩渺渺,长五百公里,沿着沙漠,掠过海市蜃楼,抵达过境之南,才是拉美西斯二世为震慑努比亚人而建的阿布辛贝神庙。神庙面朝湖面,居半山之下。与湖景、河景形成绝妙的景色。
尼罗河沿岸有景,有神庙,有故事,才一起构成了最美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