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共享单车前景不错,看完《未来简史》
早上昏睡到九点,这两天总觉得怎么睡也睡不够,睡觉的时间长,起来还是头晕脑胀,不知道是因为以前睡的少,还是这两天睡多了,生物钟失调,头疼。

中午回父母家吃饭,准备骑自行车过去,正好体验一下时下流行的共享单车,福州现在也有好几家公司在抢占这个市场,试用了一下,体验挺好,车好骑,借车还车也方便,稍微琢磨了一下,发现这个市场,还是有良好的商务模式:一是用户确实存在着需求,在一两公里这个距离,比公交车方便、节省时间,不需要等车。二是共享单车,解决了以前需要考虑停车的问题,许多时候,客户用车并不是连续性的一个闭环,也许在他整个出行环节中只使用一小段。比如,从家到地铁口,从地铁口到公司,用户就没法自己购买自行车,来解决这一小段的距离。三是商务模式清晰,如果一辆单车的成本,在八百块,我估计还没有这个数,因为车子很重,用的都是比较重的钢铁,而单车贵在它的结构,既轻便又结实,如果按这个成本来算的话,一个用户使用一次一元钱,按十个用户使用,那一天的收入就是十元,这么算下来,不到100天就能收回成本。加上押金,一辆单车可有许多用户缴纳押金,一物多卖,这些押金可以循环投入购买单车,起到杠杆作用。如果不考虑,自行车的损坏、失窃,一辆单车,即使一天只有一个人使用来回两元钱,这个回报率也是惊人的。对于共享单车的这个市场,存在对最大的挑战就是,到底有多少家,公司杀入这个市场,最后会不会出现免费使用这个形式,就像嘀嘀打车一样,最后会通过残酷的竞争,只留下一家来垄断这个市场,但是,共享单车和嘀嘀打车不同在于,共享单车投入的成本很低,可复制性非常强,门槛低,很难形成全国统一的模式,一个城市可以有一家来进行垄断,因为有利润,好运营,这有点像快递行业。
下午,睡了一小时觉,还是头晕脑胀。决定到健身房,跑步、蒸个桑拿,晚上回来果然好多了。

吃完饭把《未来简史》给看完了,这本书很合我的胃口。书中提到了,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生物本身其实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二是意识与智能分离。三是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记得去年看某本书以后,我就觉得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成为信息的承载主体,而人类将会退出宇宙的历史舞台,有更适合承担数据传递和分析的能力之物来承担这一任务。人工智能将成为新的物种,从而取代人类,那时人工智能看人类,就好像人类现在看黑猩猩一样,或许差距还更夸张。
1、我们日常大多数关键抉择,比如挑选另一半、职业生涯、住所或度假都是叙事自我来决定的,然而决定以后,经验自我来体验这过程时,就会出现许多的烦恼,因为两者并不是统一的。
2、随着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可能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在《就业的未来》这本书上,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计美国有百分四十七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最高分险是电话营销和保险管理人员,最低的是考古人员。
3、许多专家和思想家就提出警告,认为人类大概还承受不住这样退化,因为当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可能就会直接消灭人类,人工智能这么做的理由,一是可能当新人类反扑,拔掉他的插头,二是要追求某种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的目标,毕竟等到整个人工智能系统比人类更聪明,是要在控制系统冻结时代,犹如天方夜谭。
4、书中提到了一些定律。比如说:峰终定律,也就是人的感知是由遭受快乐和痛苦的峰值和最终的结果数值的平均数来决定的,和过程长短无关。还有量化自我,就是用数学和数据的方式,来量化自己。在德菲尔神殿上所说的“认识你自己”,以后就会变成“通过数据,认识自己”。
5、当人工智能对数据的收集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远远超过了人类以后,人类如果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择,比如要选择从事何种活动、职业道路甚至是交往对象,可以考虑放下自己心理上的判断,依赖计算机所做的选择,这种数据导向的选择,有可能让人类生活得更好。
6、数据足以将传统的学习金字塔彻底翻转,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为智能。数据主义者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达到非人所能处理,人类无法再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更不用说转化为知识或智能。于是,处理数据的工作应该交给能力,远远超乎人类大脑的电子算法。根据数据主义的观点,可以把全人类看作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而每个个人都是里面的一个芯片。
7、数据主义认为,人类已经完成了自己伟大的宇宙任务,现在应该把接力棒传给完全不同的实体。但如果几乎所有决定都操纵在单一处理器手中,一犯错可能是场大灾难。数据主义认为经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并不需要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现代的新座右铭是:如果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录下了,什么就上传;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
8、数据主义指出,同样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及电子算法,于是让两者合而为一,打破了动物和机器之间的隔阂,并期待电子算法终有一天能够解开甚至超越生化算法。如果我们创造出某个数据处理系统,能够比人类吸收更多的数据,处理信息算法的效率也比人高,是不是这个系统就能胜过人,正如人类胜过鸡?数据主义不只是空谈理论,而是像每一种宗教一样,都拥有实际的诫命,最重要的第一条诫命,就是数据主义者要连接越来越多的媒体,产生和使用越来越多信息,让数据流最大化,数据主义也向其它成功的宗教有传教的使命。它的第二条诫命就是要把一切连接到系统,就连那些不想连接的异端也不能例外,而这里指的一切并不只是人,而是一切事物。
9、我们正努力打造出万物互联,希望能让我们健康、快乐,拥有强大力量。然而,一旦万物互联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在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

晚上陪女儿看《丁丁历险记》,豆瓣评分高的影片要补上,投影效果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