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你看不上的平庸长辈都有一个无比中二的热血青春
原创 2017-02-04 遥远的总是比较好 李慢慢的wuli板凳儿
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呢

hi,大家好,今天要聊聊春节档电影《乘风破浪》。
电影讲了一个父子和解的故事,儿子看不上老子,机缘巧合儿子穿越到老子的年轻时代,两人兄弟相称一起中二冒险,最终儿子理解了老爸。
春节吃吃睡睡是常态,为了活动活动就去电影院了。然而贺岁档电影那么多,在排除了真的不想看的电影之后,在《熊出没》和《乘风破浪》里选了这一部。(心中os:哎,其实去看看动画片热热闹闹说不定也挺好)

我看的那一场大概有80%的座位是满的,不过,大家都没有等彩蛋出来就纷纷起身离场。
虽然说片中埋梗的地方观众们笑得非常少,但观影人数和至少看完整部影片,说明观众对中国电影还是很宽容滴~

其实呢,任何传播都是这样,作者的意图不能全部被观众接收到。如果作者做到200分,可能观众能感受到90分;如果作者做到90分,到了观众那里最多只有60分。

韩寒发了个长微博,讲了很多电影中的细节。
比如小镇镜头带过时,他亲爷爷出镜了呀,跟上一部《后会无期》一样,他希望以后的电影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留下记忆。

作品想表达太多观众接收不到,只能用微博了。
之前就看到有人说《乘风破浪》“致敬”了香港电影《新难兄难弟》,为了避免先入为主,我看完《乘风破浪》才去找了这部93年的老电影。
(毕竟香港电影辉煌时代,对萌妹美少女的我来说,有点久远,不好意思没赶上)

虽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乘风破浪》的致敬只学到了皮毛,怪不得只有及格分,没学到《新难兄难弟》精髓“笑中带泪”的感动。

不过,韩寒作为一个叛逆的少年作家(虽然说他已经35岁了),毋庸置疑他影响了很多文艺少年少女。正是这种情结让我对他宽容很多,与第一部《后会无期》相比,这部确实能看得到导演韩寒的成长。

瑕疵也确实存在,比如母亲和外公的故事没有讲,母亲产后抑郁跳楼的原因也是未解之谜,只有看香港电影长大的人才觉得燃的打打杀杀。
据说现在的黑道连如何握啤酒瓶去打架都需要培训,我实在是get不到“混社团”的燃点。

嘛,我会打及格分,大概是一种养成系偶像的感觉吧,从平凡少女到光彩照人的偶像,中间一定需要时间。
说回到故事本身,两代人的相互理解是亲情的重要话题,之前我提到过的《菊次郎的夏天》、《父女七日变》,都围绕着这一点。

进入青壮年的儿子,觉得老爸真是个跟不上时代的老古板,谁知道他年轻时是个那么热血的中二青年。
老爸是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呢?
大概是为了兄弟情傻傻复仇入狱后,老婆生完孩子又跳楼死了,自认为会大卖而囤的BB机成了被时代潮流抛弃的废品,然后认为人生从此灰暗才变老的吧!
只是这个转折的细节在《乘风破浪》没有处理好,全靠观众脑补。

但《新难兄难弟》处理“老爸变老”则优秀得多,因为没有转变。

这部电影里的老爸,只是身体容貌变老了,内心还是一个古道热肠的街坊大哥,而这恰恰是儿子理解和尊重老爸的关键。

在儿子眼里,老爸倾家荡产去帮助别人是傻,是跟不上时代,老爸赚不到钱是不够市侩精明。

殊不知,自己去到那个时代,被自己亲外公骗了才知道,赚钱是需要手段的,光聪明勤奋还不能变成一个李嘉诚。

除了在有限时间里把故事讲清楚之外,《新难兄难弟》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演员,年轻的伟仔眼睛闪亮亮,带着爱意,很美好。

即使他演一个市侩的小坏蛋,也觉得是可爱的。而且,他去谈生意是为了给喜欢的女人赎身,已经完全不是穿越前到处留情的样子了。

俊男美女们嫩得出水,没有过多修饰,美人就是美人,眼神顾盼生辉。

可能是我有“年代滤镜”,遥远的总是比较好的。


板凳儿姐姐李慢慢
遥远的总是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