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
这个世界仿佛变了样,自从开始尝试写下自己的生活。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事情,或者不顺眼的周遭,现在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反而往生活的中心靠近了一步,意识到自身是多么的狭隘和局限。
坐在没开空调的开往家乡的大巴车上,我突然意识到这些人们为了节省开支,宁愿自己忍耐,而节省下来的开支,人们又不尽然都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而车上仅有的三名乘客(我最年轻),没有一个提出反对,也许我们都是在省吃俭用的环境下长大的。这种现象若是发生在其他发达的地区,可能存在么?下大巴车走出车站的一霎那,被各色等客的司机包围,出租车、马自达、突突车、私家车司机,他们为了跑每一趟利益最大化,满怀期待的询问每一位路过的乘客:“姑娘,要打车么?大过年了,30块,送你去。你坐我这个车,我马上就走。”我瞄了一眼车里,还有另一位乘客在漫不经心地玩手机。
我头也不回,跑向了马路对面另一辆显示空车的出租车。“打表么?师傅”“过年,15块吧,姑娘,你要坐他们车,肯定20。而且你还要等。”我说好,虽然就是8分钟起步价的路程。
这一年,去了一些城市、一些国家,我总是忽略每个地方人的细微差异,总趋向于探寻人类的共性。而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有着各自的脾性和骨架,就好像每一个人都与他人不尽相同。我的家乡,多年之后,人们的观念还是依然如旧。就好像我的外婆见到我之后,问我的那些问题正如我所预料的。她当然希望我找个好归宿:过上好的生活。而她总是问我,我的德国男友有没有送什么贵重的礼物给我,舍不舍得在我身上花钱,弟弟结婚这么大的日子他不来嘛?
我就对着她笑,她也拿我没法。外婆和我讲了些她小时候受苦的事情,以及外公臭脾气她如何受气的事情,她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自我骄傲或者她觉得满意的地方,但是她依然相信我可以找到一个“好”男人,过上舒心的生活。她从来不知道女人即使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好好的。这次回去,外婆说了好几遍“我老了啊”:夜里睡眠不太好了;忙一顿午饭就累得不行,但是其他人来弄她也不放心;自己在家闲着就发慌。对于下、下下代的很多行为仍然充满怨言,而忘记自己其实可以完全不用管。不过,要是再看看外公,我就发现外婆管得其实算好了。
人活了一辈子,最终改变不了的仍然是自己的脾性,我想人们总是需要一种生存形式活下去的。外公外婆也许在管制家人的过程中获得的是自己的存在与权威感。毕竟,这就是他们这一辈人们所生长过来的方式啊。
-
星星19880112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30 15: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