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和他的世界
“做电影是为了呈现世界未被察觉的美。”

1. 从我最喜欢的宫崎骏动画电影说起
你最喜欢宫崎骏哪部电影?
我最喜欢的是《龙猫》。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得以简简单单地重温做一个小孩子的天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即使恐惧也带着浪漫色彩。(那些被吓得惊慌逃串的煤黑子!)
跟着小梅的脚步,追逐隐身失败的小龙猫,走进树林,穿过灌木丛,掉进树洞,跌落在大龙猫毛茸茸的肚子上,发现一个新奇的世界。这打呼噜的大怪物,是小朋友才看得见的玩伴。什么也不做也是极好的,趴在龙猫的肚子上,睡个慵懒的午觉。
宫崎骏的其他动画电影里,多次指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指责人类的好战。我索性躲在没有任何讨厌人类行为的龙猫世界里。
不承想,这正是宫崎骏力求避免的结果。他说世界上有龙猫这件事,抚慰了五月与梅伊,这就够了。“我故意没有在片尾的静止画面加入龙猫和小月站在一起的画面。如果她们太留恋那个世界,就没法回到人类世界了。”(《宫崎骏和他的世界》,三川贤一等著)
太沉迷于《龙猫》,也没法领会宫崎骏其他作品里的思考了。

2. 自以为是的人类
宫崎骏成长于日本战败的低谷时期,他从心底里不喜欢发动战争的祖国。往后的日子,他逐渐与祖国和解,但“厌战”是他永远的底色。
中尾佐助1966年出版的《栽培植物与农耕的起源》,对宫崎骏是一本颇为重要的书。里面提到,照叶树林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和日本的西南部,孕育了相似的农耕文明。这农耕文明才是日本文化深层次的底蕴。
可是,原生的照叶林没能逃过人类的砍伐。在对人类文明存在意义的思索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渐渐成为宫崎骏想表达的重要主题。

《风之谷》是宫崎骏的首部原创电影。腐海森林是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破坏环境后带来的灾难,它释放着杀人的毒气,不断蚕食着周边世界。人类为了夺回世界的统治权,又要来与腐海的主宰“王虫”作战。
《天空之城》中,飞行岛拉普达凭借飞行石的力量悬浮在空中,岛上科技发达。可是拉普达王国还是灭亡了,剩下有着长长手臂的铁皮人寂寥地站在岛国上。人类,终究无法离开土地而生存。
工业文明和科技拓展了人类的能力,人类将自身的需求置于大自然的生态之上,从大自然攫取资源之余,彼此之间争斗。改造环境的自信心过了头,大自然终有一天不能承受,于是报复、反扑人类。
宫崎骏的情感中,贯穿着“人类——科技——自以为是”的构图。(《宫崎骏和他的世界》,三川贤一等著)。危险的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追逐梦想过程中的自以为是。人类不曾考虑自己的梦想会带来怎样的灾难。
看宫崎骏的电影,真的会越来越讨厌人类本身。
3. 直面对人类的厌恶
所以,宫崎骏的最新作品《起风了》真的令我很疑惑。
首先是太过真实,这部动画没有营造一个奇幻世界,讲述的是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掘越二郎的人生轨迹。富于想象的情节,是掘越二郎关于飞行的几个梦。
其次,掘越二郎醉心于飞机的美,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并非没有思虑过自己可能会成为战争的帮凶。只是,他太执着于飞机的美,宁愿选择淡忘。掘越二郎的故事仍旧没有破坏宫崎骏“人类——科技——自以为是”情感构图。以前动画中的反面角色,这次成了主角,只是性格温和许多。

其实,对宫崎骏描绘的真善美世界更执着的是我们,而不是他本人。上文曾提到,宫崎骏在《龙猫》的最后没有将龙猫和小月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怕她们太留恋神奇的世界,无法返回人类的世界。太厌恶自以为是的人类,同样也无法返回人类的世界吧。
宫崎骏在某次访谈中说道,“我曾有过很强烈的惩罚人类的欲望,但后来我意识到,这就是成为神的欲望。”(《宫崎骏和他的世界》,三川贤一等著)
要返回人的世界,就要学会接受人类世界既有光明一面,也有黑暗一面。一如人性,有真善美,也有贪嗔痴。又如宫崎骏本人极其厌恶战争,但是又特别喜欢各种兵器。
《起风了》呈现了宫崎骏矛盾的人生态度,带着他对自己厌恶人类社会的反思。回想以往的作品,不是大自然与人类无法和解,是宫崎骏自己与人类无法和解。
70岁高龄,宫崎骏依旧在求变,这也是他无限创造力的源泉吧。

4. 不留遗憾的工匠精神
与宏大的主题相比,我更容易被宫崎骏塑造的许多神奇角色所吸引。只有小孩子才看得到的灰色大龙猫,无人居住的房屋里跳动的煤黑子,《千与千寻》里一直跟着千寻的无脸男,《幽灵公主》里的木灵,《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波妞……

看了纪录片《不了神话 宫崎骏》,我才了解到,这些富有创造力的非人角色,还有每个让我们情不自禁发出“哇”惊叹的生动镜头,背后耗费了宫崎骏和他的工作伙伴许许多多的脑力。《起风了》火车出轨导致的4秒混乱场面,吉卜力工作室花了一年时间来制作!

纪录片里有一个动人的细节。宫崎骏力求短片《毛毛虫的诞生》有一个满意的开头,他想反映毛毛虫第一眼看世界时的天真和胆怯。CG动画师多次修改开头,他都不满意。短片制作卡在这个关键的开头,停滞不前。解决难题的压力像笼罩在工作室上的厚厚乌云,低气压下每个人都不敢松一口气。
负责的CG动画师压力太大,神经衰弱,不得不进医院治疗。宫崎骏很是自责。但他没法原谅自己做出不完美的东西。数日纠结后,老爷子想到一种叫“夜鱼”的生物,将之放在毛毛虫睁开眼的场景里,才完成了这个“被诅咒的镜头”。
满头白发的宫崎骏,盘腿坐在工作室里,握着铅笔,毫不松懈地完成每一页分镜稿。他不时要靠抽烟、喝咖啡、喝茶来缓解紧绷的神经。他说,“我不想做烂片,想别出心裁。”老爷子已经75岁高龄了,依然与自己在较劲,这是一个动画匠人的尊严。

看至此,既感动又愧疚。这种近似求“道”的工匠精神是可以透过大荧幕感受得到的,不然我们为何一次又一次被他的作品所打动?
话说,人类的“自以为是”的确没有下限。一些CG动画师在宫崎骏面前展示人工智能学习CG后制作的作品,一具尸体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恶心动作。宫崎骏生气地说,“这个短片令人感到不愉快,我的动画不想和这扯上一点关系。我强烈感受到了生命被侮辱。”
在老爷子的观念里,拍电影,自始至终,是为了“呈现世界未被察觉的美”。
这是一个动画匠人,不变的初心。
【文中提及的书和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