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形式-元画中的线条表达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设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这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种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本来,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大篆)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
在人物化中有所谓的“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代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
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便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正是这时,抒发与绘画密切结合起来。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
这不能如某些论著简单斥之为形式主义,恰好相反,它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
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
这本身也正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
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代替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它是自然界所不具有,而经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元代名画家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师、书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对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与理想。
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设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这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种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本来,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大篆)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
在人物化中有所谓的“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代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
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便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正是这时,抒发与绘画密切结合起来。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
这不能如某些论著简单斥之为形式主义,恰好相反,它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
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
这本身也正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
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代替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它是自然界所不具有,而经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元代名画家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师、书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对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与理想。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