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的年味儿愈发的淡了。
![]() |
近来本不想打字写文,主要缘由还是因为南方那湿冷如髓的天气,每每让人在方才寥寥草草的在键盘之上敲下几个字之时,便手指都僵硬了起来,不得不打开书房之中的空调,但是我又是一个不喜好吹暖气空调的人,那燥热不堪略带有化学物质的气味,就很容易让人如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那般苦杏仁的气味容易让人联想到爱情受阻之后的命运一般,让我不由的对中国人传统的春节节日之前的这段百无聊赖的时光有些戚戚然来。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之中便写到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是现如今每逢佳节之时,我的耳边响起的却并非是那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士们的有感而发,对于家乡的惦念以及对亲人的思想,尤以春节这一年中被中国人视若传统民俗佳节的节日为甚,更多的则是囊中羞涩乃至于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打肿了脸充起了那般心宽体胖,脑满肠肥的模样在亲朋之中看似出手阔绰,实则内心肉不已的从而产生的近乡情怯之情,当然也有为数的不少的人在感慨现如今的春节想较之从前,尤其是儿时的春节,就过年时的“年味儿”而言,自然是寡淡了不止些许有余,尤其是在儿时往往翘首以盼的春节时分,现如今似乎也变得就如同那“鸡肋”一般的,食之无味,弃之又未免可惜了。
我想大多数人印象之中的春节,大致也就如同曾几何时读过的那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之中的一般的居家动员之下的其乐融融,尤其是老舍说道“自己包的饺子才是最有味道的”,与那清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教子所留的“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正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了,而老舍本人无论是文笔亦或是为人,皆是我一直所推崇备至的,对于其文笔的推崇,是因为自我看过老舍笔下那《骆驼祥子》之中的“屋内灭了灯。天上很黑。不时有一两个星刺入了银河,或划进黑暗中,带着发红或发白的光尾,轻飘的或硬挺的,直坠或横扫着,有时也点动着,颤抖着,给天上一些光热的动荡,给黑暗一些闪烁的爆裂”如此这般的在不动声色之时,却又意有所指,借物言行般的看似是在进行毫不相干的景色描写,但实则却是描写祥子与虎妞之间的第一次交合的情节,便是让人拍案叫绝了,而老舍先生本身若然用现今那些“醉翁之意不在酒”总是在吃饭之时手握相机却依然恬不知耻的堂而皇之将那“饭桶”称之为“吃货”的人士的口中,那自然是货真价实的,最富有人情味儿以及人文情怀的“吃货”了,汪曾祺曾经写过的《老舍先生》一文之间,便是提到了种种老舍先生关于“吃”的生平事迹,更是对老舍先生家的那所谓老北京传统的“盒子菜”,垂涎欲滴了。
而之于我本人,则是因为自童年便有些被封建文化所残留的余毒所荼毒过的缘故,而更多的则是为自己的惫懒寻找堂而皇之的借口,所谓是“君子远庖厨”,造成的结果便是现如今仍然以北方人自居,三五顿上下便对面食惦念不已,却迄今为止都无法完完整整的包出一个像模像样的饺子而来,老舍先生笔下的所谓“自己包的饺子最是好吃”的味道,我是不曾体验过的,在我手上下锅之前还是完完整整,卖相可圈可点的肉馅被我填充的满满的饺子,一下了锅,便就如同那《西游记》之中孙悟空火眼金睛之中的白骨精般的原形毕露了,而待的整锅的饺子出锅之时,想那馅料也早已是浑然不见了,空余的那饺子皮唱了独角戏,所以我便从此就讳疾忌医一般的,远离了那灶台之上了,当然家人们也害怕我糟蹋了那雪白的面粉与上好的馅料,自然也就是听之任之。
而至于现今很多人口中所言的“年味早已大不如前,今非昔比”,就我个人而言,是不敢苟同的。
记忆之中儿时的春节,若然说与现今有何不同之处,那么便是在儿时的春节之时,每每在春节即将来临的前夕,却是就能货真价实的感受到春节那临近的脚步的,若然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之中的段落《春姑娘来了》在郭德纲的《我要反三俗》之中却全然成了“我把棉裤这么一脱,春姑娘就轻盈的来了”这般,那么在儿时春节临近的脚步,却是可以从那一家人日益忙碌之上的身影所切身体会到的。
儿时每每在春节之时,似乎家人以及周遭的邻居,都显得份外的忙碌起来了,仿佛就如同在囤积粮食以此读过灾荒之年一般的,家家户户都在日日夜夜的炊烟袅袅不断的进行着卤肉,炸肉,炸各类面食等诸般的事物,每每在周末之时,也会去那离家尚远的批发各种干货的市场之内,采购诸多的水果与冷冻的肉类食品来,而老人们则也是纷纷在忙碌的置办各类的所谓“年货”,麻花,油页,卤牛肉等物的气息,每每在春节临近之时,一踏入那楼道之中,便会充斥着你的口鼻,提醒着你的春节脚步的将至。
而对于我们这类孩童而言,吃食往往却不是心头所惦念的。至少在我的孩童时代,坐在自行车前座的我,街边那琳琅满目的水果与吃食,是全然不能入我的法眼的,也大都属于“既来之,则安之”的地步,若然到了我的嘴里,那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大快朵颐一番,而若是无人送入我的口中,那我自然也是模棱两可的可有可无罢了。孩童所惦念的,在童年之时无疑便是那春节之时父辈们所例行的“红包”,也即时那所谓的“压岁钱”了,而讨的而来的“压岁钱”除却了大部分会被父母以各种巧立名目从而豪取强夺而去并美其名曰“怕你乱用,替你存起”为你画出一张并不甚美好的大饼之外,便可以自行去购得那心仪之物了,至少在我的孩童时代,被我以“购置文化用品”而实则去街角的那鱼龙混杂,烟雾氤氲之下环境堪忧的游艺厅之中挥霍的“压岁钱”,便不在少数了,而更多的也是被我拿去买了平日那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各类闲杂书籍与漫画了。
丹麦的通话作家安徒生写过一则《皇帝的新衣》也可谓是脍炙人口的,只是在孩童时代,每每过年之时,我们也是会有自己所为“过年的新衣”的,而彼时的孩童除却了那父辈口袋之中的炙手可热的“压岁钱”之外,过年时节父母为自己所添置的新衣,也是那翘首以盼的源头之一了。中国人的春节讲究一个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而过年时期为自己及家人置办一身新的衣物,也无疑正是从外表之上,体现了这一自古有之的淳朴而朴素的理念了,与《皇帝的新衣》之中那名存实亡的被人贻笑大方的皇帝的新衣所不同是,过年时倘若换上那一身崭新的衣物,待人接物之时,似乎都沾染了几分春节时的喜气而来,自然在他人的眼中,也是周身喜气洋洋,焕然一新来了,这无疑是中国的一个十分可取的传统。
于是乎若然如此这般的两相比较之下,似乎现如今的年味较之从前,确实是淡去了不少,尤其是逢年过节之时,家中人似乎更是图方便,图省事般的更愿意去那酒楼之中订上一桌子酒菜与亲人与亲朋好友一聚,免得了那忙碌与灶台之间的窘境,而曾经那些对着一件过年时的新衣动辄便哭闹不已,在那地上撒泼不已,无所不用其极的每逢春节一大早看似十分乖巧的去那长辈家中拜年问好,实则却是心有所属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直奔那红包而来的孩童们,现如今在早已蜕变为了逢年过节时反倒是要从自己的口袋之中掏出红白派发的人士了,其本身对于春节的念想,除却了能够在家中踏上,安安稳稳的睡上一个无人打扰的,能够在日上三竿之时方才姗姗而起的囫囵觉之外,也无其他了。
只是很多人在大肆的抒发自己的感慨的同时,却是不曾发现自己曾经那孩童时的生活,往往大都是因为物资匮乏,众人普遍生活水平不高从而所造成的心有余悸,姑且不论那春节前后家人如同囤积粮食已备饥荒而造成的在短短的几日节日过后而不得不面对大量乃至过量的事物即将化冻的窘境,但就是用那现如今的每逢春节之时,便会在大城市之中所施行的“严禁燃放烟火炮竹”的禁令而言,在彼时家家户户都是矮房低瓦之下,也不曾有那悬挂于头顶之上的各类高压线之时,是不可想象的,更是不存在所谓的“隐患”的,而现如今高楼林立,出门动辄便是人声鼎沸之地,文娱活动较之以往,也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自然那所谓曾经在节日之中为孩童们所带来的欢乐的种种烟花炮竹,就被各类的掌上娱乐设施,所淘汰了。
更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往,也是今非昔比了,那曾经往往在过年之时,在能够得此一见的种种稀罕物事,现如今也是见怪不怪的犹如过江之鲫的家常便饭了,父母们自然也不需要去那般费心费力的去准备诸多的吃食与物什了,在城市之中生活的人们,更多的则是选择去那离家不远的各类超市与市场之中采购一番,便能够满足节日所需的各类熟食与瓜果了,而在现如今人们观念的日益进步之下,更多的人也愿意在那春节之时,去酒楼之中而非是在家中的灶台之中度过了,这一切的一切,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了,荷包之中日益的丰厚起来了,自然而然生活观念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就某种角度而言,现如今的人们过年之时的所谓“年味”,较之以往,却是大不如前,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所予以人们的除了日新月异的生活以及新的理念之外,却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很多的自古有之的传统与文化的戕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那年前之时愈演愈烈的各类“抢红包”的行为,更是让节日有些本末倒置的变了味道,便是那些一年到头,终的在家中陪伴自己的亲人父母的很多人,却也将父母弃之于一旁而不顾,自顾自的在那乐此不疲的抢起了那分角毫厘之数的所谓“红包”来,而在与亲朋好友的逢面之时,也有着那为数不少的人群,已然自顾自的抱着自己手中的手机在自娱自乐着,这以上的一系列的行为,不得不说是那影响“年味”的罪魁祸首了。
《战国策》中有那三人成虎,曾参杀人之典故,众人若是在人云亦云的大发于那所谓“年味大不如前”的感慨,倒是真不如自我审视一番,或许,自己也便是造成那“年味大不如前”的始作俑者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