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驴得水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大概是我看完驴得水的第一感受吧。电影从头到尾都以一种极度夸张荒诞和讽刺的剧情去展现最真实的人性和现实。它被定义为喜剧,却在喜剧的气氛中透露着苍白无力的悲剧元素。我亦非专业人士,作为普通观影群众,只谈感想,不涉评论。 (一) 知识分子的脾气 电影中我对特派员说的一句话印象十分深刻,“我很欣赏你们知识分子的脾气”,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周铁男说的。周铁男,从电影开始便以其敢做敢说,不怕事儿的大爷们性格给人留下深刻影响,在校长希望大家捐出自己工资时他带头捐钱,在铜匠对一曼百般凌辱时他也是第一个冲出来对铜匠破口大骂,但是在子弹面前他认怂了,一颗子弹让他彻底改变了。“我错了,我给您磕头”“求求您,别杀我”,这巨大的前后反差让我愈加认识到知识分子的脾气和一颗子弹之间的鸿沟。舍生取义,自古有之,前人壮举,不尽其数,但生和义的抉择,似乎并不那么简单,没有经历过一颗子弹从耳边穿过的惊险,我无法也无权判断铁男的做法是对是错,我也无法判断铁男是卧薪尝胆还是永远堕落。知识分子有脾气是好事,但是这脾气怎么发泄似乎更为重要。 (二) 愤怒的力量 愤怒能带给人什么,愤怒可以让人英勇无畏,马革裹尸,也可以让人逐渐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类人,在残酷的现实和强烈的情绪下扭曲自己的人性,突破自己曾经信誓旦旦的人格底线。铁男从一个耿直的铮铮汉子变成了一条爬在地上任人宰割的死猪,铜匠从一个憨厚老实的村民变成一个蛮横,咄咄逼人的野狼,老裴从一个一直深爱一曼的幽默汉子变成了一个用尽一切污秽词语辱骂一曼的哈巴犬,校长也在现实的残酷下放弃了情义狠心剪掉了被一曼视为忠贞的头发,或许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校长的“做大事不拘小节”来作完美的诠释,或许他们所做的都可以视作不得不,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他们都走向了自己曾经的反面,那个曾经的他们所不屑和鄙夷的生活状态。悲兮,哀兮! ( 三) 坚守与疯 电影中我挺喜欢张一曼这个角色,她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自己的追求,自由,浪漫,理想。她能在荒凉的大地上用蒜皮制造美丽的雪花,也能在通电的夜晚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但是最终她疯了,自杀了。她可能从没想过老裴会用那么污秽的词语辱骂自己,从没想过铁男在一把破枪下会怂成那个狗样儿,更没想过铜匠受到刺激后会变成连她都难以置信的模样。向现实低头?不,因为她就从来没有活在现实中过,在一片黄色的花海中,她笑得似乎那么开心,在临死前还整整齐齐地把亲手做的校服放在床上。她让我想起了屈原,那个曾经我认为迂腐至极的书生,张一曼让我对他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不就是张一曼活生生的写照吗。是她疯了还是社会疯了?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未来只会越来越糟。 这两句话让我沉思良久。
-
豆友150700474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6 18: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