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经历和家庭教育看胡蝶和阮玲玉为何同路殊归
![]() |
左:胡蝶。右:阮玲玉。 |
2016年年末的电影榜上,《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以其极具文艺气息和电影范儿,以及聚集了一批大咖影星,颜值和气质双具备的优势,从一批烂片中脱颖而出,于是,我们藉影片,又一次看到了民国时期大上海的繁华和没落,还有那一出出风雨际会里上演的人生浪漫悲喜剧。
影片中的每个人物,之后都被影迷们扒出来一一对应。其中,“吴小姐”的原型“胡蝶”,乃是民国电影皇后,她极具传奇的人生和情感故事也又一次被人们从岁月的深河里打捞了上来,重现大众视野。
上世界30年代的上海,战争爆发前的上海,那真是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各色人物在这里登台表演,如同《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所展示的,青帮大佬,交际花,日本人,杀手,电影皇后,妓女,姨太太,处男小跟班,这些人生机勃勃的活着爱着,后来战争来临,一切被拦腰斩断……
胡蝶便是这乱世中一只最漂亮的、最引人注目的、飞的最翩跹的一只“蝴蝶”。
![]() |
胡蝶 |
一
胡蝶有颜值,有天赋,也肯拼,还喜欢琢磨思考,热爱电影事业,一生电影作品百余部,饰演过娘姨、慈母、教师、演员、娼妓、阔小姐、劳动妇女等多种角色,人们称她“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
1995年纪念电影百年华诞暨中国电影90华诞时,胡蝶荣膺中国电影世纪奖和女演员奖,那时她已逝世五六年。
胡蝶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毋庸置疑,民国一班女明星无人能出其右。她当之无愧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电影女神。
但是电影女神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却并没有像她的事业一样顺利。
她的初恋是因戏结缘的林雪怀,开始时两人浓情蜜意订下婚约,后来随着男方下海经商,胡作非为,不仅败光了胡蝶给他的本钱,还染上了不少不良爱好。情散意弛,苦撑之下,胡蝶最终决定分手。但是,他们已有婚约在身,最后胡蝶不得不和林雪怀对簿公堂。
为了摆脱这一张白纸黑字的订婚书,胡蝶整整奋斗了一年。八次法庭上面对面,真正的两败俱伤,方才解约成功。
这一年,“蝶雪解约案”轰动上海滩,在当时,这件事完全可媲美艳照门,媲美宝强离婚事件,媲美陈思诚出轨门。小报记者们如闻腥味兴奋异常,对这件娱乐盛事进行了大肆渲染报道。胡蝶在这一年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挫折打击。
从激情万丈到劳燕分飞,只不过一年,原来快乐单纯相信爱的胡蝶变成了一个有心理阴影,且面对爱小心翼翼的人。
之后她遇到潘有声,一个外企高级白领。他追她六年,她漫长考验,他慢慢融化,马拉松式恋爱后,两人方踏入婚姻。这一次,她遇对了。说起来,她和他一生算是患难与共,历经沧桑,却不离不弃。
意外发生在战争来临。战争让很多平顺的人生顷刻间撕开裂缝。
香港陷落,胡蝶一家秘密潜逃,途中却被抢,胡蝶半生积蓄的30箱财产被盗贼所掠。她急火攻心,大病一场。然后,此事被一个人知道了。这个人后来几乎改变了胡蝶一生的命运轨道。
这个人就是戴笠。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青帮大佬“戴先生”的原型。
民国叱咤风云的一个人物,军统局首长,蒋介石跟前的红人,权势滔天。
戴笠之前是胡蝶的影迷,一直对胡蝶上心,奉胡蝶为自己的“女神”。如今女神遇难,他几乎是欣喜若狂的赶去营救。
乱世战时,财物丢失,根本查无可查,戴笠用的是“牛刀杀鸡”的方式追查也毫无收获。为博佳人一笑,他花巨资从国外购置胡蝶曾开出的丢失单子上的物品,然后拿给胡蝶,谎称追回了一部分财物。面对此举,胡蝶感动。
之后,戴笠又趁机请胡蝶一家住进了自己安排的公馆。之后,他又安排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去云南经商,造成夫妻两地分离。之后,戴笠便同胡蝶同居。
三年的同居生活,戴笠彻底爱上了这位电影皇后,他已经离不开她。为了她,他大肆划地建馆;为了她,他浪子收心,将以前所有女人遣散;为了她,他用尽心思绞尽脑汁。
他和她商量好,让她先与潘有声离婚,自己再正式举办婚礼迎娶她。他是要正式和她结婚的。
说起来,这位军统特工老大,倒也是真爱,还颇有点“霸道总裁”的味道,虽说要霸道强占,用的却是柔情战略,一步步计划,一步步攻心。不出意外的话,也可能是唐明皇抢了杨玉环却琴瑟和鸣啊。
但是,又出意外了。
谁都知道,1946年,一架飞机从青岛飞往南京时,因为天气原因,坠毁失事。这架飞机就是戴笠的专机。
一代枭雄戴笠就此身亡。他和胡蝶的一切都终止于那一刻。
胡蝶在委身戴笠之前曾对丈夫潘有声说:“有声,虽然我们办了离婚手续,但是我的心是永远属于你的,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吴小姐”就是对身为电影皇帝的丈夫这么说的。
但是,历史上真正的潘有声深爱胡蝶,且对家庭负责任,并不是电影中“渣男”的样子(话说潘有声的后人看到这部影片是不是要上诉啊),他是迫于戴笠的权势,也是为了保护家人,当然也是为了能活着,不得不答应和胡蝶离婚。之后戴笠一死,胡蝶找到他,他们这对患难夫妻立刻秘密的远走高飞,从此远离是非之地,相携相扶的度过了后半生。
胡蝶后来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把传说留给后人。
胡蝶是“善终”的。人们常讲“千好万好,不如结局好”,这位身处乱世,又在电影圈混着,还被军统大佬“囚禁”过三年的电影皇后,历经沧桑磨难,竟然能微笑幸福以终,真是让人感慨称奇。
与此同时,和她同时代的另一位电影女星,也同样遭受过小报记者口诛笔伐,也同样受到过命运之手的无情戏弄,但她的结局却和胡蝶完全相反。
那是另一个真正悲惨的故事。
二
![]() |
阮玲玉 |
1935年3月8日,妇女节。
一位名叫“阮玲玉”的电影女明星服安眠药自杀,噩耗传来,震惊世人。
时年,她25岁。风华正茂。
生前,短短8年间已经拍了29部影片,是仅次于胡蝶的电影女星,当时名满天下,事业和胡蝶一样如日中天。
她自杀当天,只上海一地就有5名粉丝吞药随她而去,出殡时上海30万人走上街头为她送行。
生前极尽繁盛,死后极尽哀荣。
她死后,人们在她的遗书里发现了四个字“人言可畏”。
为此,鲁迅先生为她的死专门写了《论人言可畏》一文。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人言”是怎么杀死了这位美丽的女明星?
阮玲玉,只比胡蝶小两岁。和胡蝶一样勤奋,和胡蝶一样有表演才华,是电影界一颗熠熠生辉的电影明星。从她死后全国多人效仿自杀,可以看出有很多人喜欢她,喜欢她的作品。
这样一个在自己的事业上成功辉煌的人,最后怎么会走上自绝之路呢?
从留下的照片上来看,阮玲玉其实比胡蝶还要美一些,胡蝶脸庞圆润端庄,但阮玲玉却是婉约清丽,更符合现代审美。当年张曼玉饰演《阮玲玉》中的“阮玲玉”,记者让她评价一下阮玲玉,张说:“她有一种说不出的妩媚”。
美女的人生中,自然不会缺男人的身影。
阮玲玉短短的一生里有三个男人。这三个男人,三段感情,共同将她推到生死的悬崖之上。
阮玲玉视爱如命。
第一个男人叫张达民,是阮玲玉母亲帮佣家的公子。他们少年时相遇,相爱。但是阮玲玉和张达民的事情遭到了张家的极力反对。之后张家赶走了阮母,顷刻间母女走投无路。张达民瞒着家里在外置房安置了她们母女,随后阮玲玉退学,与张达民同居,彼时,阮玲玉才16岁(感慨一句,民国时期的风气好是开放,摩登女子们可与心爱之人同居而不用受到我们现在想象中的非议,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风流时代啊)。
之后,靠家里给月份钱的公子哥张达民的钱也原来越少,他又回到花天酒地的圈子。阮玲玉决定出去工作。她考入明星电影公司,开始演片子,渐渐有了名气。
之后,第二个男人唐季珊出现了。
唐季珊是东南亚一个富商,很懂女人,当时是阮玲玉制片厂的一个大股东。阮玲玉陷入到第二段感情中了,她开始和唐季珊同居。
但张达民又出现了。此时,他落魄没钱,看到阮玲玉和一个比自己成熟有钱的男人在一起,嫉妒心顿起。他敲诈钱财,阮玲玉不允后,他便一纸诉状将她诬告到法庭,他诬陷阮玲玉住在他家时曾盗窃他家财物,并将财物给了唐季珊。
唐季珊为自保,也一纸诉状递到法庭,声称张达民对自己是名誉诬陷。不仅如此,他还要求阮玲玉能在报纸上发一个公告说自己与他同居,经济却是自立的,以证他清白。
阮玲玉答应了。公告了。
但是,唐季珊此时却移情别恋到别的女星身上。唐季珊本也是有老婆的,且是靠老婆发家,如此在外,又一个女人接一个女人,不忠的渣男无疑。
张达民的无赖,唐季珊的不忠,阮玲玉的感情寄托一再落空,所受打击可想而知。
此时,第三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一起拍戏的导演蔡楚生。他是阮玲玉的同乡,贫苦出身,二人境遇相似,渐渐走近,但始终没有走进。他们一起合作了电影《新女性》。
但之后,电影《新女性》被小报记者攻击,他们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女主角阮玲玉。
感情接连受挫,又被报纸攻击,阮玲玉在这双重压力下心力交瘁。
在阮玲玉深陷危机时,她曾求助过蔡楚生,但后者却选择了后退。他不敢承担阮玲玉的这段感情。
三个男人,一个无赖,一个不忠且自私,一个怯懦,阮玲玉最终崩溃,她在那个悲伤的夜晚,在那个唐季珊为她购置的小楼内,吞下安眠药,再也没有醒来。
后来据有人研究,在阮玲玉吞药后被发现一直到真正死亡的十来个小时,她本来是可以被救回来的,但因为唐季珊怕牵连到自己,坚持要将阮玲玉送到偏僻却隐私好的医院,导致救治时间一再拖延,最终华佗再世也无计可施。
一缕香魂就这么飘散了,在本该最美丽的年华。
电影,谣言,男人。
阮玲玉和胡蝶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
她们本是同路的姊妹,同处一个年代,同处一个圈子,同样的美丽和才华横溢,都努力勤奋,都曾光鲜活着,都曾为外界强力所掠夺,都曾为流言蜚语所伤害,但她们最终的人生结局却如此不同。
胡蝶八十多安然病逝,临走时她轻快的告诉世人:“蝴蝶要飞走了。”
阮玲玉却在二十五岁时就香消玉殒,走后的遗书里白纸黑字向世人沉重的倾诉:“人言可畏”。
她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谣言攻击和男人的介入,是造成她们人生灾难的重大因素,但她们在面对这个人生变故时,所作的应对和选择却完全不同。
胡蝶虽然被动,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从容的,且是默默的却也是坚韧的承受着。伤害过后,她依然能重新开始新生活。她选择男人,她妥协于男人(戴笠),但她也保护男人(潘有声)。面对命运,她一直在主动的做选择。
但是阮玲玉却一直处于被动中。年少无知时,为第一个男人退学。小有成就时,爱上有妇之夫,受到谣言攻击和人生危机时,依然想着能借助于另一段新感情救自己于水火。谁能救她呢?她始终不明白,其实没有别人,只有她自己。
坚韧的胡蝶。
软弱的阮玲玉。
是什么经历造成她们如此的性格?
是什么让她们同路却殊归?
三
![]() |
阮玲玉 |
![]() |
胡蝶 |
拨开历史的乌云,我们看见,这两个女人的童年经历和家庭教育对她们的处世、做人以及对待爱、对待自己的方式影响至深。
胡蝶拥有的是一个幸福的童年。而阮玲玉的童年却充满了无奈和孤独。
胡蝶是家中独女,父母视她如掌上明珠。
《胡蝶回忆录》中记载:父亲为人宽厚,性格开朗,很有幽默感,母亲出生在大家庭,受教育不多,却很懂得为人处事,她慈爱但严格,从不因为胡蝶是独生女而有所骄纵。胡蝶在《回忆录》中也提到母亲,“她常教育我:‘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她没有能说出长篇的大道理,但是这句含有哲理、朴实无华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当我步入影坛,她又告诫我:‘凡事不要争先,要退后一步,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父母的深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让胡蝶以后在面对人生困厄时,得以一直保持坚韧。
而因为童年得到了足够的爱,胡蝶长大后面对“爱”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危机产生时的处理方法,都要理智的多。
初恋林雪怀不适合自己,她苦撑不下,便果断分手。官司足足打了一年,给人看尽笑话,但她依然坚持要重获自由。即使伤痕累累,但她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么往下走,她没有选择委曲求全。
再次面对爱,她变得谨慎,她没有急急投入另一段感情饮鸩止渴(感慨一句,有父母的爱做垫底的女孩子,真是心里有底,从容啊),她足足谈了六年恋爱,才认可了后来的丈夫潘有声。还有,潘有声当时只是一个外企高级白领而已,非富非贵,但是她嫁了,说明胡蝶心里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再后来,面对强权戴笠,她远离自己的丈夫和子女,被“囚禁”在华丽的笼子里。我们不知道那三年间她和戴笠到底是如何相处的,但是我们却看到,戴笠为她做的,倒也是真心爱她的一个男人所能做的所有了。虽然她真爱的是丈夫,她也是为了丈夫才选择待在戴笠身边,但是三年同居生活,她即使是强颜欢笑,对戴笠“假意表演”真情(我猜或许是还有些真情在里面的,戴笠那三年的专一深情一点不输潘有声,只不过他获取爱的方式错了),她的美貌和“性格魅力”也还是彻底征服了戴笠。胡蝶的“性情美”和外貌美一样毋庸置疑。
文学大师张恨水曾评价说:“胡蝶为人落落大方,一洗儿女之态,与客周旋,言语不着边际,海上社会,奇幻百出……胡真精明练达之人哉,言其性格则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人物相比拟,则十之五六若宝钗,十之二三若袭人,十之一二若晴雯。”
这个评价多么高。换言之,胡蝶情商十分高。
所以,神秘的特工老大最终在她这里也心甘情愿的“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了。
胡蝶曾经在别的女性沉浸在爱情中时,已独自思考电影的商业价值和艺术的结合,也曾在日本人邀请她出演时,她一方面严词拒绝,一方面又托辞“怀孕”,既保了尊严又做到了自保。
她聪明、理智、坚韧。以后的经历又让她见了世面,更加美丽自信,遇事不走极端,温婉的等待时间给予自己化解。她以一介女流之身,周旋于乱世,最终命运陡转,得享了一份平凡的幸福。真是甚为难得。
而这一切跟她童年得到父母丰盛的爱,以及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四
![]() |
阮玲玉 |
再说回阮玲玉。
和胡蝶相比,阮玲玉要不幸多了。
阮玲玉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去别人家帮佣来养活她。由于母亲的漂泊,她从小缺少玩伴,经常一个人孤独的待着。这样的童年缺少爱,缺乏安全感。后来她成名,“保姆女儿”这个身份又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埋在第一个男人张达民手里,她怕,母亲也怕,都怕这个“秘密”被捅了出去。捅了出去,似乎就身败名裂了。
这是一对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母女。即使多年后她靠自己的演艺能力闯出一片天地,她受很多人喜爱,但是在内心深处,她是自卑的,软弱无力的。
鲁迅先生在为她写的《论人言可畏》一文中也曾描述她“颇有名,却无力”,又分析道:“新闻的威力……它对甲无损,对乙却会有伤;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于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发扬余威的好材料了。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阮玲玉正在现身银幕,是一个大家认识的人,因此她更是给报章凑热闹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点销场。”
鲁迅先生的这段分析,放到现在也还是成立的。看看现在的“贵圈”吧,不也还是这种状况。无聊大众爱听丑闻,闲来唠嗑凑热闹总喜欢讲大家都认识的熟人或明星,而流言蜚语也还是“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
显然,阮玲玉是“弱者”。
(插一句,wuli我们时代的“范爷”是强者的例子啊,wuli我们时代的张柏芝也挺过来了啊,wuli我们时代的各个出轨、被出轨,丑闻或非丑闻漩涡中的主人公们,都在暴风中顶风逆行啊,他们也是不容易啊)
鲁迅先生还说(鲁迅先生要是生在现代,写娱乐评论也绝对是一把好手啊):“读者看了这些(阮玲玉的新闻),有的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玲玉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化几个铜元就发见了自己的优胜,那当然是很上算的。但靠演艺为生的人,一遇到公众发生了上述的前两种的感想,她就够走到末路了。”
而阮玲玉,完全就是上述情况。她就这样一步一步被公众,和自己内心的软弱,推到了生死边缘。
这是一个命运的悲剧。命,父母给了。但是,运,自己没有立起来,环境威逼之下,心理坍塌,人性屈服,当一切走到那个关键的点时,又无人伸出援手,她抗不过这绝望,只能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结束这个她无法面对的人生了。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阮玲玉自杀事件,就是大众和她自己共同完成的一个悲剧。
而她华丽的充满遗憾的短短的一生,回头去看,不能不说和她童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如果童年是在一个充满爱和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她长大后断不会对爱有那么极致的渴求,将爱提高到一个可以和生命相博弈的程度。她经历过孤独,她害怕再次孤独,于是将自己的一腔爱倾注到一个又一个不值得的男人身上,遭受背叛后,自己如浮萍一般,变作无可依靠。她内心没有力量,只能在命运的大海上随浪浮沉。一生平淡、风平浪静也就罢了,谁知道,一朝成名,如同小船行到恶海中心,一个大浪蒙头打来,倾覆的命运简直是一定的。
很多人为她扼腕叹息,很多人为她心痛,但是一切已不能挽回。
能救她的只有她自己,她已做不到,没有人有办法。
五
![]() |
胡蝶 |
翻翻历史发现,胡蝶的一生中,其实还经历过一件很致命的事,那便是与张学良的跳舞事件。彼时,正值“九一八”前夜,谣传她与花花少帅跳舞,当时的北平民国大学校长马君武写了一首诗发表在报纸上,借抨击张学良私生活来谴责他的不抵抗,诗云: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一首诗掀起千层浪,诗中的“赵四”(赵一荻)、“朱五”(朱湄筠)、“胡蝶”立刻成了“红颜祸国”的靶子,被大众的口水所淹没。
担上“亡国”的罪名,兹事体大。而实情是,胡蝶彼时根本不在张少帅身边,所以她急令公司发声明辟谣,以证自己清白。
声明中她言辞激烈的说:“蝶也国民之一份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前之时与守土之责者相与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国恨’,是真狗彘不食者矣!呜呼!”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戴笠死后,她和潘有声远走他乡,之后一直到生命终结,她对和戴笠同居的三年生活始终缄口不言。这段历史随着她的沉默和逝去,永远沉到了历史的长河里。
她知道什么要说,什么不要说。不必事事向世人交代的一清二楚啊。
胡蝶还曾言,人生在世,像这种事情,你要怎么去对待,别人去说你不能去否定人家,你不能不让人家去说,问题关键你自己怎么去看待这问题。
真是聪慧如兰、心宽似海,她过滤痛苦,只记住快乐,所以生命临终时,她能轻快的对世人说:“胡蝶要飞走了。”
始于爱,终于爱。轻盈的一生,让人微笑着看她合上一生的书页。
而阮玲玉留下的“人言可畏”却始终令世人沉重,她从贫瘠的土壤中成长,纵然花开繁盛,根部却始终缺水,无根之木岂能开的长久?
一声叹息。
-
茉莉奶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8 13: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