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游记---佐渡行(二)
![]() |
佐渡行(二)
在大自然晃晃悠悠的摇篮中睡了两个多小时,船靠岸,抵达佐渡。
亲切的工作人员站在通往出口的过道边微笑地欢迎我们,对每一位游客点头、微微弯腰施礼。
日本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微笑服务,初来时我很不习惯,也会自然地对他们颔首微笑回礼。后来见得太多了,而且日本人之间互相也不会回应,也就随大流漠视了那些灿烂的笑颜。
上了岸,我们继续坐巴士去即将下榻的住处。
佐渡是新泻的一个市,独立的一个小岛,面积非常小。
巴士行驶了几分钟,两条街道眨眼而过,立即就进入了农村的田园世界。如果说刚才两车道的街上那星星点点的人影还能让你感受到人的气息,那此刻毫无人烟的原野、孤零零的房子与成片的金黄稻田会让你恍惚是到了动画里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双行线的道路,恰够两车擦肩而过。路两旁是绿绿葱葱的野草,草的疯长之势似乎要霸占整个稻田。水田是规整的长方形,长着饱满的水稻,稻穗努力地伸直腰让稻子在收割前享受着最后的阳光。稻田中央站着戴草帽穿长袖衣衫的稻草人,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老天的恩典。
自动贩卖机提醒着我们,这是现代化的社会。所以也看不到农户佝偻弯腰地拿着镰刀收割稻子。日本的农村是机械化操作,一整片的稻田全都整整齐齐,差不多的形状,差不多的长势,差不多地熟透之后等着收割机来统一收割。
除了稻田和野草,偶尔散布在佐渡市路旁的是农村低矮的木房子。日本的房子很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木式构造。在东京,除了成片的团地居住区,自家建造的房子一般也都是木头做的。像佐渡这样的小农村,自然小木屋就更多了。木制的房子,干净别致,虽低矮,但通风,光线明亮,一点也不潮湿脏乱。瓦楞屋檐四角雕镂的样式像中国古代的风格,别具匠心。有的房子一看就是很多年没有人住过了,深褐色的木门被风吹雨打,衰朽地将要掉下来,但始终没掉,颤颤巍巍地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的门前摆放着胖胖的玩偶,这些憨态可掬色彩明亮模样可爱的小人儿们是这片宁静的建筑群里唯一的生机。
导游在车上卖力地介绍佐渡的生活是多么地便利舒适,意在劝我们在此处买房投资。导游自夸自卖的絮叨不禁让我感叹,行业无国界,这吹嘘的本领跟国内的导游不相上下。地图上这座孤零零的小岛独自在北边,和东边的日本陆地隔着深深的日本海,怎么都难以把它与交通便利联系起来。
巴士在夫妇岩停下,让我们在此地观光。我正要纳闷景点在哪儿,看到前面的牌子上写着几个大字:佐渡弥彦米山国定公园七浦海岸 新泻县。哦,这片海岸就是景点啦。
下车后,一个日本老爷爷拿起了喇叭给我们介绍眼前海岸的这群石头。最大的那块岩石是爸爸,紧靠着它的第二大的岩石是妈妈,妈妈的旁边第三大的岩石是长男,接着是长女,还有奶奶,周围一大群小石头都是小孙子们。介绍完,老爷爷让我们面对着海岸看着石头群欣赏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自己钻进了岸边的小物产店里。
踩着岩石往前走可以更近地接触到海水。海水的包容力真强大,海里那么多污染和垃圾,但海水仍然那么干净透彻,一眼能看到海底的石头和水草,还有海螺和小螃蟹。我蘸着指头尝了尝,果然是咸的。
继续坐车去旅馆。这条道路是沿着海岸线建的。路的左边是蓝波荡漾的大海,右边的不远处是头顶团团白色雾气的绿山,蓝白绿,在晴空夕阳的照射下,美不胜收。为了让大家能细细地品味海的美景,车开得很慢。
路上没有见到一个行人。导游说当地人不喜欢步行,即便步行只需要两三分钟的路他们也要开车去。
舟车劳顿,下午四点多终于到达名为“吾妻”的旅馆,一座两层的木质建筑。
此刻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天空湛蓝无比,大片的白云在游动。旅馆面向大海,前面是一大片开着黄色白色小花的草地。海的尽头挂着余热的太阳,渐渐地开始往西沉。
顺着草地的斜坡往下走就到了海岸,岸边的岩石下有螃蟹和海草。不远处有个漩涡,海水一阵阵地涌过来,漩涡的水像被什么吸进去吞没了。盯着那个漩涡,一个人在海边有点毛骨悚然,是海怪吗?
太阳一点一点地向海里移动,半个天空金黄的光芒在逐渐缩减,海水的波光也在渐渐变暗。夕阳和海面相接时,霞光满天,云朵都被染成了橘红色盖在海面上。夕阳金黄闪亮的光映在海面上,像一个巨大的手电筒。手电筒渐渐变暗,灰暗的云朵都聚集过来遮住了最后的一点光亮。
有幸见到如此奇观,自然不想错过,我拿着相机不停地拍:太阳、海、波光、岩石、海岸线、草地、旅馆。一不小心拍到二楼的浴室有人在泡温泉。据说是露天泡澡的浴池。
晚餐是公司的晚宴,日本式的宴会。每人面前一个小桌子,摆满了小碟或小碗,众人皆是同样的菜式,大家各自坐在坐垫上吃着自己的那一份。不会像在中国聚餐,大餐桌上摆满美味珍馐,却离得太远不方便夹菜。
除了火锅和汤,漂亮精致的食物都是冷的,
吃完饭看到大厅有旅馆的人在教佐渡当地的传统舞。老婆婆老爷爷们围着圈动动手动动胳膊。看似容易,做起来却有些难度。手和脚不停地变换方向,当手脚同时变换时容易同手同脚。客观地说,这舞蹈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动作太僵硬,但可能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或是在农耕时代当地的日本农民在劳作间隙创作出来供休闲娱乐的。
跳完舞就去澡堂泡澡。公共澡堂,区分男女。女士澡堂里有化妆室,免费提供洗面奶化妆水乳液护发素棉签梳子等。在全国女人都化妆的日本,化妆镜化妆用品提供周到。
日本人是先洗再泡,要先把身子洗干净再下去泡。泡的时候把自己的毛巾搭在额头或胳膊上,不能把毛巾放进浴池里,因为你的毛巾会脏了浴池的水,而浴池是大家公共的。
淋浴完之后下去浴池,由于热水的蒸汽太多,有点胸闷头晕。刚下澡堂的时候热水漫到胸口有些不能呼吸,要先坐着静静地适应一下。公司的姐姐们也觉得室内的浴池太闷就跑到露天浴池去泡,叫我也去。
晚上外面很黑,坐在暖暖的浴池里看着外面,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顿时神清气爽。可是没有月亮,星星稀少又很小,星光可忽略不计。几个日本女人出来看了看,嘟囔着没有月亮泡澡好遗憾,就进去了。怪不得日本人喜欢泡露天浴池,不会太闷,又可以欣赏到外面的美景,真正是好享受。
公司的姐姐们说女士的露天浴池,外面的人是看不到里面在泡澡的人的。
我只好告诉她们是可以看到的,因为我下午在草地那边拍照的时候就无意地看到了里面泡澡的人。
第一次泡澡,不适应,我很快地进来擦干身子穿上衣服上楼去。
泡澡除了让我有了切身的体验之外,让我真正有收获的是更加理解了《伊豆的舞女》里舞女在泡澡时见到学生后赤身裸体跑出来跟他打招呼的情节。我曾在论文里一味地强调那是因为舞女单纯纯洁,没有任何世俗的有色眼光,所以不顾羞涩地跑了出来。现在想来,这是多么肤浅的认知。我从没想过从这点亦可剖析日本人露天浴池的生活习惯养成与影响以及日本人的耻文化。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明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