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judge
食行专用小马甲,个人公众号:shihangshengxian001
微博上火了一条视频,一名外卖小哥因为送餐超时,在电梯上哭了。
短短一个瞬间,却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心酸,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焦急、无助、惶恐。他自责没有按时完成送餐,害怕被顾客投诉,担心自己可能失去这份送外卖的工作。
见过很多外卖送餐员,有一些和我父母年纪差不多,他们为了快一点送到,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爬楼,迟到了一点就会不停低头弯腰说对不起对不起,送一份餐的报酬其实只有几块钱,超时一次却会扣很多。
有一次下雨,我的外卖迟了很久。送到的时候,是一个满脸雨水的中年大叔,“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耽误您用餐了”,他一边狼狈慌张地连声道歉,一边把有点变形的餐盒递给我。
谈到外卖小哥,就让我想起我在豆瓣悄悄关注的一位小哥:
我送的不是外卖
我叫梅山君,今年26岁,在一所大学里面开了一家专卖汉堡与炸鸡的小店。
租来的店面很小,大概不到30平方,但实际厨房都已经占据了20多平方了,外面只有几张简陋的桌椅,正确来说其实这并不算一个餐厅,所以来的客人也不是很多,主要的经济收入是依靠网上平台的外卖。为了缩减人员开支,我自己扛起了送外卖的责任。
距离我曾经送快递的日子已经快两年了,现在的我又重新送起了外卖。
送快递和送外卖都是非常紧急的事情。
送快递的时效性是当天,或者几个小时内。
而外卖的时效性是半个小时内,或者十几分钟。如果在半个小时内,或者十几分钟还没有送到,那么将会出现食物变冷,失去口感,变得不好吃等情况。
送外卖和送快递相同的地方,就是非常讨厌下雨天。下雨不仅影响了配送的速度,道路也会因为下雨变得复杂,经常在雨天看到其他的外卖员在路上遇到状况。下雨送快递要避免货物被淋湿,但快递一般都有包装和箱子,而送外卖则是绝对不能被淋湿的,毕竟里面是食物。而下雨天送外卖的单量会暴增,并且不能因为雨大就能像快递一样躲在一旁等雨稍微变小再送,不管多大雨,你都必须硬着头皮迎着雨水打在脸庞的疼痛去送外卖,因为有顾客会肚子饿,等着你送食物到来。
因为我是在学校里面开店,自然学生的外卖会比较多。学校的宿舍都是明文规定不准送外卖上宿舍楼。当学生点了外卖,偶尔也会出现像电话欠费,静音模式,打不通,关机等情况,这时候最着急的就是拿着食物不知所措的外卖员。我是一个有原则的外卖员,如果外卖单上有写宿舍号码,我会请求正好要回宿舍的学生帮忙去顾客的宿舍带个话,或者在楼下问路过学生认不认识这个顾客。
可是一旦顾客没有写真的姓名,就会出现下面这些状况。
“你好同学,打扰一下,请问一下你认识这个叫‘西大第一肌肉美男’的人吗?他点了外卖,可是电话打不通,也没有宿舍号”。我想大概没人会说认识吧?
偶尔我也会在宿舍楼下大喊,“谁是怒放后庭花,你的外卖到了,电话欠费打不通”,可是大楼仍然是一副冰冷沉默的样子。我想就算他听到了也不敢回应吧?毕竟这样的名字在男生宿舍来说是非常敏感的。
送外卖也会偶尔认识一些明星的亲戚,例如“李敏浩的妹妹”,“郭富城的心肝宝贝”,“全智贤的老公”。但电话打不通时我真的不敢在楼下大喊,怕这样做会有人跟你们要签名。
送外卖的风险比送快递要来得低。前阵子遇见了以前送快递的同事,他和我说有个同事送快递上楼时忘了拔三轮车的钥匙,连货带车被人开跑了。报警无果,丢失货物金额一万多。
送外卖也会经历被人偷或者冒领的情况,有的顾客要求我们把外卖放在指定地方,说现在不方便拿,等会自己去拿。偏偏有人会去偷这种外卖,等顾客找不到外卖时会怀疑是不是外卖员没有放外卖,然后投诉外卖员,最后看了录像才知道被其他人拿跑了。
冒领外卖的人不知道,虽然这外卖金额不大,造成的影响却十分严重。因为有顾客还饿着肚子等我们送外卖过去,而我们却以为外卖已经送到了。这样不仅会得到差评,还造成了原来订单的顾客没有及时进食。
也有因为外卖太多的外卖员,碰到有些地方的外卖要送上楼,总不可能把装有几十个饭盒的保温箱扛上楼去送外卖,只好把外卖箱连同电动车放在楼下,偶尔回来会发现饭盒丢了几份或者保温箱被小刀割坏,这些让人感到唏嘘的情况。
送外卖当然有很心酸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下大暴雨,有一个在校外很远还必须送上楼的外卖。从接单,做单,骑电动车,上楼到顾客的门口,花了将近45分钟左右。气喘吁吁的我敲了顾客的门,在敲门前其实我已经知道顾客很生气了,因为在30分钟的时候顾客催了一次订单。是一个男顾客开的门,我刚说完“不好意思来晚了”,他就接下我手中的外卖,然后朝我身后丢了个抛物线,留下一句“等你来到人都饿死了”,便愤怒又大力的关上了门,剩下我和散落一地的食物。空气好像突然凝结了,我看着绿色防盗门倒影出我模糊轮廓的表情,我脸上的五官拼凑出的表情,大概跟崩塌的矿洞一样让人感到绝望。
最后我站在原地大声地说了句对不起,可是门的另一头仍是冰冷的沉默。我打开手机里的外卖平台,撤销这个顾客的订单并退了款。我一点一点捡起了散落在地面的食物,并丢进了一旁的垃圾桶。发现袋子仍有些干净的食物,我拿着它走进了刚刚跑上来漆黑的楼梯,我脱下潮湿的雨衣,放在一旁,然后坐在阶梯上开始吃。微微软掉的薯条,被水蒸气弄潮湿的炸鸡,尚有余温的汉堡,原来变冷,失去口感的食物是这样的味道。
这个事情我明白顾客没有错,因为他花了钱应该享受服务,而我却没有按时到达,让顾客饿了肚子,所以这是我的问题。很久以后,我在网络新闻上看到北京一个年轻的外卖小哥,接单后因为暴雨和封路迟到一个半小时被顾客辱骂三分钟的新闻,不知道他有没有试着品尝被顾客摔掉的饭盒,但我希望他和我一样不要丧失送外卖的动力与热情。
送外卖偶尔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送外卖上到高楼时,偶尔会有顾客希望你下去时能帮忙丢一下满满的垃圾袋,一般我都会答应,毕竟也是顺手。偶尔在订单的备注上也会看见要求帮忙买香烟,买啤酒,买胃药的。但送酒店时遇到让帮忙买安全套的就有点让人尴尬,当然我是拒绝的。我觉得让外卖员拿着外卖在大白天跑去便利店买安全套会特别奇怪。外卖员能帮忙解决的小事都是出自善意,不帮也是本分。总不能提出太奇怪的请求,因为外卖员不愿意帮忙就给了差评。
心里总感觉经常吃外卖的人很孤单。
从外卖订单这张很小的纸条里,却能获得很多资讯,上面不仅有顾客的地址与姓名电话,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喜好,食物需要什么配料和几个人用餐。
从食物的分量能猜到是几个人用餐,对于一个人用餐的,心里总感觉一个人吃外卖很孤单,我总是会在送餐时给予亲切的笑容和多问候一下,怎么穿这么少衣服,今天不用上课吗等等的话,希望这些话能代替我陪伴等下他一个人吃外卖的时间,大概这样吃起来也会更美味吧。
遇过最固执的客人是连续42天都在晚饭点了超级香辣鸡腿汉堡套餐,我问他真的有那么喜欢这个套餐吗?他用爽朗的笑容回答,是啊薯条和汉堡都很好吃。其实我很想问他,需不需要帮他买一杯凉茶,长期这样吃下去很容易便秘的。
我也会和偶尔和顾客成为好朋友,虽然我们只会在送外卖的时候才见面,但我很清楚他们的习惯,大概什么时候点餐,是否需要多一点番茄酱或沙拉酱,长期下来即使他们不在订单上备注,我都会记得。有一次因为太多订单便让妹妹帮忙送外卖,有一个老顾客发信息问我,怎么今天不是你送外卖了?是不是生病了?注意保重身体。这时,我都觉得送外卖也会让人很快乐,把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相识的人通过食物联系起来。
送外卖时最大的感觉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饿!
送外卖跟送快递不一样,送快递还能抽空吃饭,毕竟很多人下班会离开公司,直到上班才回来,这时候一般都送不了公司的快递。而外卖不行,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质,每到吃饭时间段我们就必须开始工作。我一般都会提前吃饭或者延后吃饭,但偶尔早上10点没到就开始忙乎,一直忙到中午2-3点才吃饭,晚上也一样,能晚上九点左右吃饭就很高兴了。所以送外卖时都会觉得肚子好饿,正因为感觉到肚子饿才想尽快把手中的食物送给顾客。送完外卖偶尔在路边看到正在吃饭或者躲在树荫下休息的外卖员,我都在想他们应该和我一样,刚刚经历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外卖战争。
我一直觉得自己送的不是外卖,也不仅仅是食物。我觉得那些穿越大街小巷,日晒雨淋还带着笑容诚心诚意服务的外卖员,其实他们做的不是工作,而是生活。
每一个在宿舍,住宅,办公室等待外卖的人,我都希望他们从外卖员手上接到的不是食物,而是温暖。
在外卖员身份背后,大家可以看出,小哥也有着不错的文笔,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热爱油画,爱看小说,喜欢摄影和旅行,甚至还保持国内吉尼斯纪录用泳圈游泳速度第一人。然而在很多不尊重他的用户眼力,他只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外卖员。
人都是生而平等的,不是因为你是个白领,或者是个老板,又或者是个什么有头有脸的人,就有资格给外卖送餐员冷眼和脸色,对他们责难谩骂。
所谓高低,其实也只是这个人主观里的不如他优越的群体。实际上,任何一行和任何一个人之间,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不是你眼中“送饭的”,是风里来雨里去保证人们不出门也可以吃上饭的人,也是一个行业最基础的支撑。
每个送餐员都不辞辛苦地赚着他们的血汗钱,在恶劣天气里用自己的安全做赌注,只为尽快把餐送到每个顾客手中。他们不该被看不起,也值得我们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我最厌恶的教育方式莫过于,有些家长在餐馆对孩子指着服务员大声说,“不好好读书你以后就像他们一样。”他们把别人当成下等人,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他们的修养才是最下等的。
每一种职业每一份劳动,都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被投以冰冷的眼神。Don’t judge,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今天的主题,也许很多人看来是老生常谈了。我自己小学就写过,清洁工阿姨很辛苦,初中高中也写过,职业不分贵贱。现在在工作之余写点东西,还是忍不住想写,如果以后能有机会从事媒体行业,我仍然会去写。
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遭受冷眼的人们应当被温柔以待。很庆幸,总有真正善良的人,一直去做温暖的事。
杭州有一家图书馆对拾荒者开放。这些拾荒者在有些人眼中就是“捡垃圾的”,可他们看书前会自觉洗手,像所有人一样安静阅读。这个图书馆的举动不光是情怀,我想他们会让更多人知道,社会公共资源是该被社会上每个人共享的,不分地位高低经济贫富。露宿街头的人,衣衫褴褛的人,也应该被同等对待。
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看似不主动伤害弱势群体,但是越来越喜欢让自己的行为提升到在圣母圣父的高度,把评断的依据上升到道德高度,从而偷换概念导致最终的结论往往脱离了事实本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电影《搜索》中公车上因为被查出癌症而没有给老人让座的高圆圆被人肉搜索,千夫所指成了道德败坏的罪人。尊老爱幼这种美德再美,也要基于个人选择,道理解释起来应该很简单,如果我虐待了老人或者儿童那我一定是有错的,但如果我并没有做过任何伤害他们的事,只不过是没有表现出对他们特殊的关怀和帮助罢了,那我何错之有?圣母圣父可能会摆出一副高姿态,你就算没有错,但也肯定不道德。
“前几天看电视,看到这么一件事。一辆三轮车车祸翻倒后起火,被监控拍摄到一辆黄色出租车在三轮车倒地燃烧的一刹那飞快的从旁边开了过去,消失在了视野中。随后,救人者纷纷赶到,但是还是由于火势太大,造成车内人员一死一伤。视频公布后,这辆路过却没有停车的黄色出租成了众矢之的,被成为“逃跑小黄”。采访里有群众愤怒的指责,要不是这辆车不管,他哪怕要是停下来报个警,也许都能早点派来救援,不至于死人!这种人应该找出来接受社会的谴责!
可是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查证后,原来出租车的司机并不是开走了,他只是因为有乘客,而把车开到了摄像头没有拍到的安全地带,然后马上下车报警,并拿上了车载灭火器第一时间冲去救援。好笑的是,那位乘客还偷走了800元钱,司机也没有声张,直到铺天盖地的新闻里都说他是逃跑小黄,他才实在坐不住了出面解释了一切。浦江的李师傅受大委屈了!见义勇为被说成“逃跑小黄”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don't judge的故事,那些站出来指责司机的人,并不是出于完善的调查和充实的事实基础,他们只是想证明,我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所以要求我们做到don't judge,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在什么也不懂的情况下发声,暴露自己的愚昧和带给他人痛苦。”
我想没有比三观及正的Legal High更能论证这一观点了
我们追求自己内心的正义的时候,当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的指责别人的时候,想一想这个世界的广袤与深奥,再想想自己的狭隘与浅薄,也许就能换一种方式去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年纪还轻,阅历还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性,才能共同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不管是美好的,恶俗的,积极的,散漫的。各种存在必有其不确定性,以及所谓的正确与错误。或许事物本身并没有,而是人们主观认为赋予其含义。 当别人和你持相对意见时,或许你们都不能接近真理,如果这个世界有真理存在的话。Don't judge ,你可以选择不认同,不接受,不理解,不效仿,你有更多的选择,所以不要纠结这个了。”
关于优越条件的人批评其他人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一个受过精英教育的男神鄙夷服务人员效率低下,比如一个养尊处优的女神看不起满大街毫无时尚品味的女生.....
作为自身能力卓越,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高效和时髦的男神和女神,是有资格指在适当的出别人的短板的。但在他人的能力或者品味低下并没有对男神女神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他们如果做出类似“没读过书就是不行”“穿的这么丑没前途”的评价会是伤人并且非常片面的,盖茨比里的父亲可能就是在提醒儿子,永远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
讨论过尊重不同声音以及不能因为不认同就去论断的重要性,这是《奇迹的黄昏》中的一段序:
“世界是上帝创造的,知识和逻辑是人类发明的,其中永远隔有一堵神秘的无知之幕。换句话说,我们根本无法达成对这个世界的完全理解。而这种不完全理解,实际上将我们置于了一种完全无知的状态。就像人类所面临的唯一确定性是死亡一样,思想面临的唯一确定性则是无知。对于一个以思想者自我期许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洞悉了这一结局更加不堪的呢?”
我希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试图确保自己不是一个judgemental的人,虽然完全不去judge对我来说确实会非常的难,但我希望努力克制自己的主观臆断和攻击性,我可以是爱评论甚至是爱批评的,但不能是没有依据就轻易否定的。这一切的底线是我可以在判断上犯错,但我不想变成一个狭隘的人从而失去修正错误的机会,不想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伤害到无辜的人,更不想因为没有开阔的思维导致自以为是而不自知。
Judge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无法对抗人性,但一定要有无力之余的雅量。Damage is done,“是否存在过更好的选择?”毫无意义,你无法扭转时空,重要的是不要被同样的招数打败两次。做到了,也许你会从巨婴向成人迈出一小步。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我是一直认同的。我相信批评的意义,因为正确的不带偏见的评论往往可以推动进步的速度。同样的,我也认同Don’t judge的重要性,因为对世界所知甚少,所以更不应该任由自己轻易错过。
Luke 6:37 Do not judge, and you will not be judged.
也许对于这句话最早在圣经的出出最好的中文解释就是 —— 关你屁事:)
© 本文版权归 Autodramatis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