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被“凤姐”文章感动?
![]() |
当我们能够体谅一个人的时候
其实我们是看向了自己。
作者:小楼老师
01
我并不喜欢凤姐。
一直以来,我不喜欢她的表现就是,我不怎么关注她,没看过她参加的节目,没看过她的文字,也没直接看到过她的言论。关于她的消息基本都是从旁人那里听说的,或者偶尔扫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两句。
真正开始关注到她,是从她那篇《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开始的,因为那几天朋友圈总是看见这篇文章。
![]() |
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大家对凤姐肃然起敬,文章里的凤姐似乎和之前大家认识的那个凤姐很不相同,凤姐不仅圈粉无数,甚至还收到了很多人的道歉。当然这个励志的"凤姐故事"很快反转了,因为所有文章似乎只是代笔,微信公众平台也很快封了这个公众号。
一个朋友私下和我说,他也上了"假凤姐"的当,成了凤姐"赞赏大军"中的一员,现在觉得自己"挺蠢的"。
说实话,"求祝福"那篇文章看完以后,我也很触动。因为一时间没找到触动的点在哪里,还摸着脉搏又看了一遍,发现是那句"我只是不认命"。
![]() |
02
"我只是不认命"这句话翻译一下是什么?就是"我有权利过上我认为幸福的生活"。
自尊心理学创始人纳撒尼尔·布兰登先生说,自尊的本质就是两点:
1. 相信自己的才智;
2. 认定自己有权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两点听起来是不是挺简单的?然而并不是这样,大多数人在这两点上都充满了疑虑和障碍。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自尊还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想,甚至很多人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自尊感很低。
当文章里的罗玉凤妈妈说"你要认命"的时候,她不是不知道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她认为自己没权利过上这样的生活。因为认为自己没权利过上这样的生活,所以连尝试和挣扎都免了,又因为放弃了尝试,所以"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接近于零。
就像有句话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却会很轻松。其实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很轻松",这种轻松并不一定是生活上的轻松,而是心理的轻松,不用去琢磨怎么改变生活状况,反正父辈这样过我也这样过,周围的人这样过我也这样过,这是一种战略上的轻松。
一个低自尊的人虽然不幸,并且自己也能体会到这种不幸,他们也很难去改变,因为"无望"。
![]() |
03
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凤姐那样出身的女孩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她认为幸福的生活非常难。
"凤姐"也很明白这点能打动到读者,在文中细细描述了自己的艰难与不易。
她说她小时候想成为国企子弟的一员,以为学习好就行,但是她错了;
她想成为诗友会的一员,参加了一次诗友见面会后,就被"友善的"排斥了;
她发誓要成为一个体面的城里人,所以跑去了上海,却只能做一个收银员;
她通过征婚成名变成了"凤姐",最后又去到了美国从事"美甲"行业,辛勤打工终于得到了回报--美国绿卡。
我并不认为所有赞赏和肯定她的人都认为美国绿卡就意味着"成功",但是对于一个她那样背景的女孩,成为"美国公民"确实比她童年的起点高了很多,对她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成功。
![]() |
(美国之音专访了凤姐)
在一次次挫折中目标坚定,"不认命"的信念不仅没消失,还越来越强大,最后苦尽甘来。这是多少"认命"的人心中的渴望,又是多少暂时"不认命"的人想要的认同。
我想很多和我一样之前并不怎么关注她、不太了解她各种言论的读者在这一刻很容易原谅她,并且体谅她。
当我们能够体谅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我们是看向了自己。
在我们过往的人生中,有多少次为追求自己认为"幸福"的人生而努力,但是跌倒了。可能爬起来,又跌到了。这时你认命吗?即便你不认,你周围的人都可能逼着你认。不管是爱你的人,还是不爱你的人,都用各种方式逼着你"要认命"、"算了吧"、"老老实实过日子吧"、"别胡思乱想了"........所有励志故事的开头,不都是类似的“众叛亲离”吗?
这时你还能认定自己可以过上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吗?可能很多人放弃了,有些人放弃了拼搏选择一份安逸的工作,有些人放弃了寻找选择了一个"看起来还行"的伴侣,有些人全盘接过"过来人"的经验,切断了一切"年少轻狂"。
但是"凤姐"没放弃啊。
所以当人们选择转发这篇文章或者拿出几块钱打赏的时候,所有人只是为自己的心发出一点声音,为自己正在追求的或者追求过的"高自尊"发出一点声音。
有人会打赏,会转发,不是为了"凤姐",而是为了自己。
![]() |
04
说实话,我觉得那篇文章写得很好。
对于凤姐励志的那段经历,没有什么解释,基本是带着感情的描写,给了每个读者宽阔的解释空间,足够把自己放进去。
能够让我们看清自己内心的东西要么稀有,要么昂贵,请一个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觉察内心,每个小时也要好几百。这一篇能够"照见"自己的文章,哪怕只是一篇杜撰的同人小说,打赏几块钱也是应当。
当然凤姐本人似乎并没那么励志,她去美国不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是为了躲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挺感谢撰文作者,至少在那一刻让很多人触碰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也看到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有很多公众号审慎而批判的看待它,能做到这样的作者,一方面可能是更了解凤姐过去的言论,看着她突然越来越励志觉得"很分裂",相对于那些对凤姐并不关注的人,他们能更敏锐的发现"作秀"和"洗白"的痕迹;另一方面,可能是他们看待这篇文章的角度不同,凤姐这样靠着没什么底线炒作而红的人若都能配得上"成功"二字,就可能起到不良的社会示范作用,尤其对没什么社会经验的未成年人影响很坏。
这种考虑也很中肯。
所以不管赞凤姐还是批评凤姐,都没有对与错,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有人看到了自己,有人看到了别人。
作者简介:小楼老师,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领域。个人公众号:小楼老师心理课(ID:xiaolouxinli), 分享欧美先进心理学、教育学理念。
推荐阅读
【21天看遍青春期孩子的内心】21天,父母成长计划
【招募】丨用“洪荒之力”邀请你加入解忧君团队
心理学告诉你,回答这36个问题,让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
【解忧信箱】屡试屡败,为何优秀那么难?
耶鲁大学校长:感恩的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0至3岁宝宝成长的黄金时期
![]() |
21克咖啡 ——全国首家心灵成长主题咖啡馆,以咖啡为载体,以心理文化为核心,以心灵成长为目标,为都市人身心灵成长提供各项相关产品及服务。咖啡+心理,心灵改变就这样神奇的发生了!
21克咖啡上海市总店:北京西路1192弄8号,联系电话22810369
更多了解21克咖啡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offee_21k或扫描二维码关注(长按扫码)
微信号:coffee_21k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