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
日前翻出一部旧书来,看了一下扉页左下角的记录,九零年买的,岳麓版的《东周列国志》。九零年,那时我正在高中,距今已近三十年了。三十年,期间发生了多少事,自己读书上却依旧没有长进。我喜欢听故事,小时候,谁会讲故事,毫不夸张地说,谁就是我的偶像。那时不仅年龄小,获取讯息的渠道也少,小画书,几天一次大集上的鼓书艺人,大人饭桌上的谈资,似乎就这些,如能遇到一个故事篓子,那真令人惊喜了。
小时候其实还看过一套很多单本组成的画书《东周列国故事》,小开本,画上一群古人,着旧式衣冠,乘车马行进,出入宫殿,搬弄心计,读时如痴如醉,似乎重温一个够远够老的梦。诸如管仲拜相,夷吾争位,退避三舍,老马识途,烽火戏诸侯等等,不太懂,却也能看进去,读后生出一点小小的怅然若失,同情弱者,敬佩英雄和贤者,慨叹失败。然后就是读《左传》,叙事精彩,人物描摹传神,语言简练上乘,文言文的楷模,而《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很多本于此。这两本书穿插着读,一雅一俗,别有味道。其中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田沁鑫和林兆华分别改编成话剧,陈凯歌改编了电影,德国也曾改编为歌剧,内心冲突,不逊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确乎可称为一部反映复杂人性的老故事。礼崩乐坏的时代,仍有那样的殉道者,为了一个“义”字,不仅舍身忘死,救助孤儿,环环紧扣,更多是人性拷问,令人不胜唏嘘。这故事,因为能刺痛人心,一传千年。
好故事精彩,读到好故事也不容易。《东周列国》就是一故事篓子,里面的故事够老,时间跨度够大,足有好几百年,人心复杂,国与国,人与人,扯不完的皮,闹不完的心,记述的事情,有真发生了,也有演绎,总之纷繁杂乱,乱得精彩。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