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可以有话好好说吗?(2-10日记)
都说孩子给了父母第二次成长,我要努力勤更新,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长,生活琐碎,教育源于细节,细节源于琐碎,拾起生活的琐碎,接受我们的二次成长。
做父母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因为既要重新摆正心态去认识到自己成长环境中教育的偏失与不足又要时刻以归零的心态来对抗成长多年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不以习惯性的语言和判断来对待教育,所谓时刻自省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如果不直面困难,就做不好对下一代的教育。
其实人十个有八个的原生家庭多少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都不是完人,我们的父母也不是完人,我自己本身也存在着过去成长环境导致的问题种种,所以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如果不反思自己存在的这些问题,就会容易波及影响到下一代。
我是个很普通的妈妈,没有强大的心理学知识做支撑,曾经的性格也受过原生家庭的影响,反叛过,跌倒过,走过一些弯路,生活受挫过。在职场接触过很多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人,原生家庭问题导致的性格各异,在社会的翻滚上不断栽跟头的人比比皆是,有些人一下就站起来了,有些人却再也站不起来,智力超群,却不懂人际关系,学识一般却懂得人情世故,有些人不断被困难打压,却总是笑靥如花,有些人过去一直顺利却过不了如今生活一个小坎……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一边学习一边积累,一边反思一边自省,将知识一遍遍地内化成自己的所识,督促自己尽力做个合格的妈妈,而合格的妈妈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话好好说。
案例一
宝宝2岁10个月了,爸爸妈妈曾经都是热衷户外的人,因此爸妈都是驴,所以我家宝宝也算是一枚小驴,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面临宝宝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肯自己走路,有推车的时候能坐推车绝不下地,没带推车的时候,一口一个妈妈抱抱,妈妈不抱就转身抱爸爸的大腿,总之,能不走路就不走路。周末我们经常带几家孩子出去户外,短途的徒步活动也不少,曾经试过7、8个孩子一起,大家都自己走了,我家的还赖在爸爸的怀抱上不下来,有时候几乎全程抱,甚至有朋友问我们,你们是不是很少带孩子出门呀?其实刚刚相反,也不能说他懒,运动少,因为工作日一周五天跟着奶奶白天户外活动的时候,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闹奔走的时间一天也有至少3个小时(上下午各两小时,在家附近的小公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这个运动量绝对不会少)。但是如果独立于单纯的步行,就不肯自己走路了,按我的理解,因为我们都是职业爸妈,工作日的时候都是奶奶一个人带,所以一般周末家人一起外出活动的时候是很珍贵也很短暂的相处时光,所以宝宝这个时候会比较依赖爸爸妈妈的怀抱。因为不管宝宝的行为是如何的,我都要尊重孩子的行为都是生长环境教育下导致的结果,所以在责怪孩子做得不好之前,我会先反思家长的教育哪里有偏失,这样想到本质里去,我就会很容易缓下自己的情绪。宝宝逐渐长大,终归要脱离依赖,而且体重也会增加,大人抱多了始终会累,要做到小贝一样宠着小七公主到7、8岁,双腿不下地,臣妾也做不到呀!
我一般不刻意给孩子讲道理,就像别人给我讲道理,讲多了我也烦,因为我们有亲子阅读的习惯,所以一般我会运用阅读故事所透的道理灌输。
平时亲子共读的时候讲的故事所示的道理都懂,每次问,
我们下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走路好不好?一一回答都是好
爸爸妈妈抱久了会很累,下次自己走好不好?一一回答也是好
但是实际应用的时候却一点不凑效,有天出门去图书馆(地铁两个站,家走到地铁15分钟),就这中间的15分钟步行,宝宝一出门就要求抱抱,爸爸实在气不打一处来,生气地吼“别的小孩都自己走了,你为什么不能自己走?你真没用”,懂理的人会明白,这样对孩子说一点效果都没有,就好像女人总是对男人说,别人都会赚钱,就你不会赚钱,你说你还有没有动力去赚钱?人们一般很难接受别人说自己的不是,却总控制不了去说别人的不是,换位思考,大人难以接受的说法,孩子那么弱小敏感的心灵,怎么接受得了?这么一说不但没效果,这一吼还把孩子给吼哭了,然后奶奶这时候的用语就是“走啊,走啊,自己走啊!”就类似吃饭的时候一味地催“吃啊快吃啊快点吃!”有经验的家长肯定熟悉,这也是大多数人的习惯用语,这个时候想都想得到,孩子非但不走,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其实生活中无效沟通的习惯用语很多,当然也包括我,有些习惯用语因为环境所影响,根深蒂固种在脑子里,随时随地都可以脱口而出,很多时候是自己下意识说的,所以我第一时间没控制住脱口而出的时候,我就尽量控制自己,克制住无效的对话继续,于是我把孩子抱过来先做情绪安抚,苦口婆心地和宝宝说:
"宝宝长大了,我们努力一点也可以做得很好,对不对"——宝宝起初不回应
于是再换句式“宝宝努力一点,也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自己走得很远,对不对——对!(开始有点凑效了,于是尝试放下来,结果两条腿还挂在我身上,没辙,要求的瞬间行动失败。)
于是再换一种方法“前面有个路口,看到红绿灯了吗?红灯停绿灯行,我们走到那里,红灯停的时候妈妈再抱你好吗?”——好。(回复得很微弱,因为宝宝平时很喜欢信号灯,所以我用吸引他的东西来提起他的兴趣,口头虽然回应了好但是尝试放他下来的时候,两条腿还是挂着不肯动,无效,方法不对,再换!)
“那妈妈先抱你走到那个红绿灯,等到红灯了我们就下来,绿灯了就牵妈妈的手过马路好不好?”——好!(比之前的回应响亮一点)
到马路了,尝试放下来,双腿终于没夹着我的腰了,下来之后牵着手等绿灯一起过马路,过了马路我自然不会提你要不要上来呀这些自讨苦吃的话,能走多远是多远,走了一会,果然,抱着我的大腿,要求妈妈抱抱。
于是再抱一会到了下一个小马路(没有红绿灯的),“我们又到小马路了,宝宝今天表现很好,我们再下来自己走更远一点吧”——这次很顺利,一下就下来了,于是我掌握了方法,就这样把抱的时间缩短,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牵着我的手一直走到地铁口。
案例二
朋友送给宝宝一套立体拼图,其实要小娃娃拼还是有点难度,最后反倒成了爸爸的玩具,于是爸爸陪着宝宝做手工,里面有很多小洞洞,于是宝宝协助爸爸专门拆洞洞,但是第一次玩,又从来没见过的玩具,你要他乖乖在一旁给你拆洞,可能吗?于是在爸爸拼装的时候,也许宝宝想帮忙,拿起一块小拼图,但因为这种拼图很薄很脆,宝宝小手把握力度不均,拿捏得有点大力,这时候爸爸生怕宝宝弄坏了纸片,这样拼图就会少了部件了,急得爸爸连声大吼,这时候真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敢说,委屈地扁起嘴巴悄然流下两行泪,心里肯定又纳闷又伤心,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这明明是自己的玩具,我只是在帮爸爸,为什么爸爸会骂我?隔壁房的妈妈一听到吼叫知道搞事情了,连忙跑来安慰“爸爸不是要骂宝宝的,爸爸是太急了怕宝宝捏坏了拼图,这样拼图就拼不起来了,爸爸是想帮宝宝拼拼图的,爸爸没做好,说话太大声了,这样不对,爸爸还是爱宝宝的",安慰一轮,宝宝悄然释然停住了眼泪继续找爸爸十万个为什么去了。
生活中父母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事例太多,其实除了自己发泄完了一轮,结果没有任何好处,还在孩子内心种下了坏情绪的根,很多时候在要发火或者已经发火的时候称火势还没烧起来,克制一下想想,既然吼和骂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如果我们吼完了也骂完了,孩子却退缩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所以很多时候我回归到事情根本,我控制不了情绪就会养出一个坏情绪的宝宝,这样得不偿失,何不自己控制一下情绪,你好,我好,大家好!
个人公众号:freekoala ,户外旅行、亲子游、亲子阅读、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