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stars.
圣诞假加新年假结束复工第一天,Anna姐在办公室给我们强烈推荐《LA LA Land》,shopping day下班和天蝎张、abby姐、还有思雨又一起鬼混,晚上去central看了这部。
这是一部歌剧,在一开始我就想到了他,跟我一起看过《悲惨世界》的那个少年,也是一部歌剧,当时的我并不懂歌剧电影的魅力,我们还一起边看边吐槽。《LA》的剪辑和蒙太奇效果实在深得我心,充满梦想的浓郁色彩,女主角大方的长相和恰好的身材,加上两人的眼神传递出太多“这才是一部电影啊”的视觉体验,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些。故事从冬天开始,两个在寻梦道路上迷茫和走在低谷的人出于相同的处境相遇相知,月光下略傲娇的女主和有情趣的男主在小径上从“互相嫌弃”到“步伐一致”演绎出几乎所有处在暧昧期的情侣,相互扶持相互欣赏相互慰藉,似乎不用太担心未来。随后的春天到夏天,百花盛放充满活力的两个季节,他们的爱恋炙热且纯洁,从电影院到格里菲斯天文台,顺理成章又充满戏剧化,仿佛觉得如此match的两个人就能这么一辈子。秋天是万物衰落的季节,两人因为梦想分歧逐渐分道扬镳,即便如此还是坦诚期待对方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事实是他们以分开为代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此时又是冬天,5年后的冬天,女主已实现自己的梦想回到加州, 亲吻自己的孩子,和现在的丈夫因为一次堵车机缘巧合走到一间bar,坐在台下欣赏表演的她和实现梦想的男主再次相遇,百感交集的男主弹起属于两人的主题曲,画面切换回两人初相识的一幕,电影以理想的方式演绎出另一种结局。不过现实终归是现实,无声胜有声,两人相视的眼神里包含了太多要说的话,以无声的告别结尾。
这部电影里最吸引人的不过还是理想VS现实这场博弈中罗曼蒂克的“what if”,回忆是条不归路,现实中的人,无论是谁都不能做到回头,所以电影呈现出的另一种结局才那么虐,那么戳。和Abby姐坐在一起默默擦泪,谁都不说话。
想起自己追梦那几年,在迷茫期起初为了出国而准备出国到最后坚定在国内换专业的那段路,我和怀着加州梦的少年在一起的春天,怕自己陷得深,总用“他终究要出国,我们路不同”这样的现实告诫自己,可惜在那段时期也没能享受当下,总在患得患失。在考虑出国的那一阶段,已走在托福路的他把起初准备来澳洲上学用的雅思书全都给了我。考研那几个月,碰到面偶尔也会互相鼓励一下。考研刚结束就想找他,却发现路不同已经不知道如何捡起话题重新交流,14年年末说了长长的话,希望他能实现加州梦,他也要“尽量改变自己让自己有能力追的上理想”。现实是我考上了研究生成功转了专业,他没去成加州来到澳洲。说实话,我恨这个结果,因为在我眼里他这种“折返退而求其次”完全是努力不够造成的,但毕竟是别人的选择,结果和我早已无关。毕业整理东西那几天,我发了一张雅思书的图给他看,他没有回复我,我纠结如何处理,后来挑了几本带回家作纪念。我得承认,我的梦想里始终有他,想和他一起进步一起改变一起客服困难,在不确定未来的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曾放弃。可我也得认,“命运偷走如果,只留下结果。时间偷走初衷,只留下了苦衷。”,很多事无法勉强,何况他早已变心。
要是...
如果...
会么?
很久没在电影院哭过,在国外第一次看没字幕的英文电影看的特走心,记忆摆在那,我还是会希望他在看这部歌剧的时候能想起我们曾相互陪伴的那段时光,哪怕一瞬间。
你不会的。
墨尔本2点多,坐在车站手机没电盯着来回的火车发了好长时间的呆,眼角的泪水早已蒸发。回到家没等手机充上电就打开电脑想记录下这些文字,听着自己收藏的jazz趴在阳台上看着密布的满天星,炽烈的阳光或许不适合作为追逐的方向,黑夜里微弱的星光和月光才显得迷人可贵,但愿自己不会迷失,永远不要失去追梦的激情,难以分辨对错的人生,最好少点后悔,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