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开小差 也学会宽容
加菲猫里有一段话,讲有一天,加菲猫走丢了,被卖给了一家宠物店。他怕乔恩找不到他而着急,他非常痛苦。终于有一天,乔恩走进了宠物店,看到了加菲猫,欣喜若狂,将他买回家中,结局圆满。
故事的最后那只肥猫背对着落日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永远也不会问乔恩,那天他为什么会走进宠物店”。
人应该有稍微一丁点犯错的权利,就像一个好学生一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突然他很羡慕坏孩子的生活,所以有两周不去上学,染发、打架、早恋,大部分好学生会发现这种生活方式不适合自己,然后重回正轨,考上好大学。
这样的孩子,我们称赞迷途知返。
而一个好孩子,觉得:我靠,不上学太爽了,我就要过不上学的生活。有的人家大业大,还是保留下来毕业证;有的人无权无势,退了学,声名狼藉,很多年后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其实我们都高估了爱情,低估了人性。
一个男人再爱你,都无法抵御生理机能带来的冲动,那是人的本能,而机智的男人,会选择不去触碰那条线。
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例子,我一个富二代的朋友,男的,有一次我们玩狼人杀,差三个人,他直接把他的三个小女友,都叫了过来,三个妹子还有说有笑。
但他后来和一个妹子谈恋爱,我们都在猜他什么时候带小野模晃悠,他反而好像定心了,安安稳稳和小女孩每天泡在一起打麻将。
而我一个很玩咖的女友,单身的时候身边男人不断,她真正恋爱的时候,是会在朋友圈不分组地公开,并且一心一意地在家,给她男朋友煲燕窝汤。
相反地,我们一个公认的老实人,和女友恋爱七年,在某次聚会,我低头系鞋带,发现他在摸,另一个女孩子的大腿。
也有女生,比如,从来不拒绝各种男生的礼物和追求,电影给约,吃饭给约,旅行给约,自己有男朋友还给约!
我也只能装作没看到,其实我还蛮理解的,我初恋在一起三年,那时候我是公认的好女生,分手之后,我尝试过同时和三个男孩子约会,不是有意的渣,只是想试一下,当坏女人的感觉。之后发现没意思,还会担心被拆穿,虽然三个都没有很喜欢,只是想试一试。
只有航过海的人,才能说平淡是真。
爱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伟大,我们都高估了它。
但我还想说一段话,假如我以后的老公出轨的话,我想说:
我爱你,所以才会嫁给你。我享受你的好,所以也接受你一部分的不好,你真的爱她的话,我没有话说,我给你自由。
你不爱她的话,我也很难接受,我想要共度一生的爱人,睡过别的女人。
我宁愿你在遇到我之前,是一个女人很多的浪子,哪怕你是累了才选择在我这里停泊。我也不愿意,你从未犯过错,然后恳求我原谅这一次。
我还是很爱你,很爱这个犯错的你。
但我还是会选择离开,我理解你,原谅你,不吵不闹,因为我能选择结婚,是真的很爱了。
祝你幸福,已经试过了犯错的机会。祝她幸福,我是女人,我也不必为难女人。已经在我身上试错,下一个人,就不要试了。不祝你们幸福了,很多的刺激不是爱,只是新鲜感作祟。
没有女孩子的心,是被伤害还不留疤痕的。下一次爱一个人,就不要开小差啦。
我们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一个人愿意将真心交付于你比这更珍贵的了。而这便是对付荒原的武器。”没有关系的我们,将会生活在如同荒原一样的世界里。
我们的一生有很多的关系,而婚姻关系,是最能让我们获得存在感的途径。因为在婚姻关系,这种存在感,是不可替代的。
也就是说,在婚姻关系中,我们能获得一种“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感觉,那是一种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感觉。
短暂的绚烂,不如平淡的持久。自由的生活固然好,但自由的代价是,我们永远都是nobody。Nobody,没有人认识的,不存在的。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成为somebody,于是,我们很努力的想要在事业上、财富上、名望上取得成就,成为不可替代,成为万众瞩目。短暂绚烂的关系,不如平淡的持久。被全世界看见,抵不过被一个人深深看见。
有句描述婚姻的话,颇有深意:
婚姻,就像缝衣服。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件充满破洞的衣服。而高质量的婚姻关系,可以将我们的破洞,缝补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衣服。
在婚姻中也许直到产生了问题,夫妻形同陌路,孩子心理失衡。有人想去解决问题,却无从下手。有人选择不去面对,自欺欺人。当然也有人经过重重努力,走出困境。
我们如何获得高质量婚姻,把破洞不堪的衣服,缝补起来,从而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呢?
答案就是:走向亲密。
在《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一书中提到,亲密就是:
把自我最深处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展现,没有任何伪装或防卫。由于长久自我保护的习惯,人多半相信袒露真实的自我只会招致别人的批判、拒绝和抛弃,很难相信有人肯接纳我们内在的黑暗面。
所以,突破亲密障碍,最重要的,就是不批评、不评价。不批评、不评价,让人感觉到,即便暴露了内在的黑暗面,也没有关系。
批评和评价,是我们交流、能量流动过程中的阻碍石。只要有批评和评价的存在,亲密便不会发生。
当内在最黑暗、最不堪的那一面被看见,被理解,黑暗便见了光,便不再黑暗。
小故事:
丹丹是我们朋友圈中,颇成熟、知性的一个,婚姻也很幸福。在一次聊天中,才知道,丹丹曾经也是“作女”中的一员。
“其实我以前也很作啊。”丹丹开始回忆和先生谈恋爱时的事情,“恋爱的时候,我有多作,你们也许都不能想象。”
“让我们想象一下吧!”朋友小k迫不及待说道。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排队去香港太平山顶看夜景。那个时候排队的人很多,先生当时来了个短信,于是他开始玩起了他的手机。我当时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子,我让先生马上把手机交出来给我看看。”丹丹继续说道。
“哈哈哈,丹姐你好过分。”小k打趣的说道。
“不,这不是更过分的。”丹丹回答道,“他拒绝把手机给我,说需要我给他空间,尊重他的隐私。他这么一说,我更加怀疑他一定在对我隐瞒什么。我的不安全感立马发作了,我一生气,就扇了他一巴掌。”
“什么!”小k惊讶得像见了世界一大奇迹一样,“扇巴掌?这完全不是你的风格啊!”
“确实不是我现在的风格,但是,是我当年的风格。”丹丹瞪大眼镜说道,“当时排队的人很多,周围很多人都看着。我当时一巴掌出去,就后悔了,后悔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当时也吓懵了,心里想到,糟了糟了,完了完了,我跟他肯定完了。”
“那丹姐,你后来是跪了多少搓衣板,才挽回姐夫的心的啊?”小k开玩笑地说道。
“先生被我一个巴掌下去,也懵了,可是他当时,既没有骂我,也没有和我吵架,也没有觉得被当着那么多人扇巴掌,丢了面子而生气。”丹丹继续说道。
“而只是默默地把手机交给了我。我一看,他的手机显示的页面,是他的一个工作邮件。他当时只是在回一个邮件而已。”
“姐夫这样就原谅你了?没在别的事情上给你找茬?”小k好奇地问道。
“没有。”丹丹回答道,“后来我跟他承认了错误,坦白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担心,我告诉他,其实他没有做错什么,是我的不安全感,是我害怕自己不够好会被他抛弃的不安全感,让我当时失控了。”
“姐夫当时怎么回答的?”小k问道。
“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我拉入怀中,抱着我,对我说了七个字——‘我知道。没关系的。’”丹丹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作’过了。”
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伤口(丹丹的不安全感),这些伤口会让我们变得很尖锐(丹丹扇了先生一巴掌),但当我们的伤口被看见,被理解(丹丹先生的反应),而不是被批评和评价的时候,伤口便得到了疗愈。
我们有一句老话,说:
“跟谁结婚,不是结啊。跟谁结婚,都一样。”
这句话,有了新的意义,那就是,无论你跟谁结婚,你的伤口,都在那。如果我们在关系中,一遇见问题,就选择逃避,或离开,那不管谈多少次恋爱,都只是在旧伤中不断轮回。
从匮乏的人,成为完整的人,这是终身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最最深层次的匮乏、伤痛,只有在最最亲密的关系中——比如婚姻,才能暴露出来。
当我们被疗愈了,就是从匮乏的人,成长为完整的人。
在关系中,成长为完整的人,就是婚姻关系中的,自我实现。
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段,持久且亲密的关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故事的最后那只肥猫背对着落日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永远也不会问乔恩,那天他为什么会走进宠物店”。
人应该有稍微一丁点犯错的权利,就像一个好学生一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突然他很羡慕坏孩子的生活,所以有两周不去上学,染发、打架、早恋,大部分好学生会发现这种生活方式不适合自己,然后重回正轨,考上好大学。
这样的孩子,我们称赞迷途知返。
而一个好孩子,觉得:我靠,不上学太爽了,我就要过不上学的生活。有的人家大业大,还是保留下来毕业证;有的人无权无势,退了学,声名狼藉,很多年后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其实我们都高估了爱情,低估了人性。
一个男人再爱你,都无法抵御生理机能带来的冲动,那是人的本能,而机智的男人,会选择不去触碰那条线。
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例子,我一个富二代的朋友,男的,有一次我们玩狼人杀,差三个人,他直接把他的三个小女友,都叫了过来,三个妹子还有说有笑。
但他后来和一个妹子谈恋爱,我们都在猜他什么时候带小野模晃悠,他反而好像定心了,安安稳稳和小女孩每天泡在一起打麻将。
而我一个很玩咖的女友,单身的时候身边男人不断,她真正恋爱的时候,是会在朋友圈不分组地公开,并且一心一意地在家,给她男朋友煲燕窝汤。
相反地,我们一个公认的老实人,和女友恋爱七年,在某次聚会,我低头系鞋带,发现他在摸,另一个女孩子的大腿。
也有女生,比如,从来不拒绝各种男生的礼物和追求,电影给约,吃饭给约,旅行给约,自己有男朋友还给约!
我也只能装作没看到,其实我还蛮理解的,我初恋在一起三年,那时候我是公认的好女生,分手之后,我尝试过同时和三个男孩子约会,不是有意的渣,只是想试一下,当坏女人的感觉。之后发现没意思,还会担心被拆穿,虽然三个都没有很喜欢,只是想试一试。
只有航过海的人,才能说平淡是真。
爱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伟大,我们都高估了它。
但我还想说一段话,假如我以后的老公出轨的话,我想说:
我爱你,所以才会嫁给你。我享受你的好,所以也接受你一部分的不好,你真的爱她的话,我没有话说,我给你自由。
你不爱她的话,我也很难接受,我想要共度一生的爱人,睡过别的女人。
我宁愿你在遇到我之前,是一个女人很多的浪子,哪怕你是累了才选择在我这里停泊。我也不愿意,你从未犯过错,然后恳求我原谅这一次。
我还是很爱你,很爱这个犯错的你。
但我还是会选择离开,我理解你,原谅你,不吵不闹,因为我能选择结婚,是真的很爱了。
祝你幸福,已经试过了犯错的机会。祝她幸福,我是女人,我也不必为难女人。已经在我身上试错,下一个人,就不要试了。不祝你们幸福了,很多的刺激不是爱,只是新鲜感作祟。
没有女孩子的心,是被伤害还不留疤痕的。下一次爱一个人,就不要开小差啦。
我们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一个人愿意将真心交付于你比这更珍贵的了。而这便是对付荒原的武器。”没有关系的我们,将会生活在如同荒原一样的世界里。
我们的一生有很多的关系,而婚姻关系,是最能让我们获得存在感的途径。因为在婚姻关系,这种存在感,是不可替代的。
也就是说,在婚姻关系中,我们能获得一种“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感觉,那是一种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感觉。
短暂的绚烂,不如平淡的持久。自由的生活固然好,但自由的代价是,我们永远都是nobody。Nobody,没有人认识的,不存在的。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成为somebody,于是,我们很努力的想要在事业上、财富上、名望上取得成就,成为不可替代,成为万众瞩目。短暂绚烂的关系,不如平淡的持久。被全世界看见,抵不过被一个人深深看见。
有句描述婚姻的话,颇有深意:
婚姻,就像缝衣服。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件充满破洞的衣服。而高质量的婚姻关系,可以将我们的破洞,缝补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衣服。
在婚姻中也许直到产生了问题,夫妻形同陌路,孩子心理失衡。有人想去解决问题,却无从下手。有人选择不去面对,自欺欺人。当然也有人经过重重努力,走出困境。
我们如何获得高质量婚姻,把破洞不堪的衣服,缝补起来,从而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呢?
答案就是:走向亲密。
在《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一书中提到,亲密就是:
把自我最深处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展现,没有任何伪装或防卫。由于长久自我保护的习惯,人多半相信袒露真实的自我只会招致别人的批判、拒绝和抛弃,很难相信有人肯接纳我们内在的黑暗面。
所以,突破亲密障碍,最重要的,就是不批评、不评价。不批评、不评价,让人感觉到,即便暴露了内在的黑暗面,也没有关系。
批评和评价,是我们交流、能量流动过程中的阻碍石。只要有批评和评价的存在,亲密便不会发生。
当内在最黑暗、最不堪的那一面被看见,被理解,黑暗便见了光,便不再黑暗。
小故事:
丹丹是我们朋友圈中,颇成熟、知性的一个,婚姻也很幸福。在一次聊天中,才知道,丹丹曾经也是“作女”中的一员。
“其实我以前也很作啊。”丹丹开始回忆和先生谈恋爱时的事情,“恋爱的时候,我有多作,你们也许都不能想象。”
“让我们想象一下吧!”朋友小k迫不及待说道。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排队去香港太平山顶看夜景。那个时候排队的人很多,先生当时来了个短信,于是他开始玩起了他的手机。我当时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子,我让先生马上把手机交出来给我看看。”丹丹继续说道。
“哈哈哈,丹姐你好过分。”小k打趣的说道。
“不,这不是更过分的。”丹丹回答道,“他拒绝把手机给我,说需要我给他空间,尊重他的隐私。他这么一说,我更加怀疑他一定在对我隐瞒什么。我的不安全感立马发作了,我一生气,就扇了他一巴掌。”
“什么!”小k惊讶得像见了世界一大奇迹一样,“扇巴掌?这完全不是你的风格啊!”
“确实不是我现在的风格,但是,是我当年的风格。”丹丹瞪大眼镜说道,“当时排队的人很多,周围很多人都看着。我当时一巴掌出去,就后悔了,后悔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当时也吓懵了,心里想到,糟了糟了,完了完了,我跟他肯定完了。”
“那丹姐,你后来是跪了多少搓衣板,才挽回姐夫的心的啊?”小k开玩笑地说道。
“先生被我一个巴掌下去,也懵了,可是他当时,既没有骂我,也没有和我吵架,也没有觉得被当着那么多人扇巴掌,丢了面子而生气。”丹丹继续说道。
“而只是默默地把手机交给了我。我一看,他的手机显示的页面,是他的一个工作邮件。他当时只是在回一个邮件而已。”
“姐夫这样就原谅你了?没在别的事情上给你找茬?”小k好奇地问道。
“没有。”丹丹回答道,“后来我跟他承认了错误,坦白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担心,我告诉他,其实他没有做错什么,是我的不安全感,是我害怕自己不够好会被他抛弃的不安全感,让我当时失控了。”
“姐夫当时怎么回答的?”小k问道。
“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我拉入怀中,抱着我,对我说了七个字——‘我知道。没关系的。’”丹丹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作’过了。”
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伤口(丹丹的不安全感),这些伤口会让我们变得很尖锐(丹丹扇了先生一巴掌),但当我们的伤口被看见,被理解(丹丹先生的反应),而不是被批评和评价的时候,伤口便得到了疗愈。
我们有一句老话,说:
“跟谁结婚,不是结啊。跟谁结婚,都一样。”
这句话,有了新的意义,那就是,无论你跟谁结婚,你的伤口,都在那。如果我们在关系中,一遇见问题,就选择逃避,或离开,那不管谈多少次恋爱,都只是在旧伤中不断轮回。
从匮乏的人,成为完整的人,这是终身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最最深层次的匮乏、伤痛,只有在最最亲密的关系中——比如婚姻,才能暴露出来。
当我们被疗愈了,就是从匮乏的人,成长为完整的人。
在关系中,成长为完整的人,就是婚姻关系中的,自我实现。
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段,持久且亲密的关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