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
早上看书,看到一句话,一个并不知名的人谈画意画品的: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迄,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低曲折皆成山水之象。
这不就是说枯山水的吗?
初闻枯山水,在一本旅行杂志上,说了京都最有名的几处,还有几张照片。
初识枯山水,在去的第一处寺庙银阁寺。游人按既定路线慢慢走,园林里有一中老年男子拿着东西推着一片小石子,推出波浪来。

有感觉是在南禅寺的方丈庭院。几处枯山水,移步换景不说,廊前一坐,沙是海,石子为水波,石是山,几株树便是森林了,浓缩的山水里,静中有动,死物亦有活,有美,还有禅意。
下雨了,不小的雨,秋雨又似初冬,凉,冷,不知要下多久。开始还有点天色将晚的忐忑,游人更少了,有的几个在枯山水边静静坐着,就也坐下去,看着,然后心就静了,雨从屋檐落下,有珠有串有线,山水的颜色被雨氤氲得,重新着了深浅不一的颜色,远山近水,世界好像大了,又好像小了,只在眼前,又恍然没有。



有另一番感觉是在龙安寺的方丈庭院,斑驳的一面墙,墙这面是枯山水,墙头是随意散落的落枫,墙那面是红得正好姿态万千的枫树,再上去就是天空了。
借景,在苏州园林也常见,在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见了用得最好的那面墙,以为创意来自苏州园林,但看了这处,却在想,他会没看过这儿吗?更像这一处的感觉啊。
再看寺院某处大幅照片,同一处枯山水,春日的粉樱,夏日的绿荫,秋日的红枫,冬日的白雪,给了它完全不同的颜色、画面和味道。
这是四季更迭,又何尝不是人生的轮回和宇宙的斗转星移呢?
枯山水,眼里没有水,心里有,看似枯竭,其实活络。
慢慢走,静静地坐,放空自己,去体会、去想象……



苏博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