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是否抹黑考古我想说的几句话
关于《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是否抹黑考古我想说的几句话
正午阳光出品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自在腾讯视频上线之后就引起了很高的话题度,昨日在微博看到某位博主@透明君XD言辞激烈的反对这部剧,原因是认为这部剧扭曲抹黑考古,混淆了考古和盗墓的概念。然而笔者认为博主所截图和所说的话都过于激进,甚而让笔者恍惚看到当年的红卫兵振臂高呼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既视感。今日特地写此长文将笔者与博主关于这一话题的争论再做详细的阐释,顺便也表达笔者的观点。
首先,博主觉得这部剧的性质和大漠谣是一样的,这一点我不能苟同。大漠谣小说中明确用了历史上冠军侯霍去病的名号来书写故事,作者桐华还表示自己的创作符合真实的历史猜测。但是只要看过《史记》《汉书》的人都会知道,霍去病将军虽然英年早逝,但抗击匈奴保家卫国,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掷地有声;霍去病将军从小生长于卫家,与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有甥舅血缘之情。但《大漠谣》却毫无根据的创作霍去病将军是因为受到卫家的迫害,假死遁世和来自匈奴的狼女私奔,这已经上升到历史虚无主义的程度,为人们认知霍去病将军造成了误解,就如同抹黑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性质。如果《大漠谣》是打着戏说历史或秘史野史演义的程度尚可容忍,但作者却标榜她是真实的历史猜测。但是《鬼吹灯》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冒险主题小说,小说中所有的墓葬都是虚构的,小说中人物能移山填海的神通也是现实中所不可能实现的。至少我本人在看小说的时候完全是当做平行世界中发生的故事,看了小说之后也从没想过考古是一文不值的,相反我对考古这个专业更加的向往和倾慕,而我所看到的也是因为鬼吹灯而立志考上了考古专业的学霸。
另外,在剧中虽然考古队员们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我看到的是那个文革刚刚过去一切百废待兴的时代,这群刚从迫害中翻身的知识分子,虽然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但就是凭着对考古事业的热爱,凭着对西域文化的执着,凭借着一腔孤勇深入沙漠,即使前途未卜,生存渺茫。我看到的是陈教授和年轻的考古队员们对考古事业的热爱,是陈教授乐天知命的乐观,是陈教授因材施教的娓娓道来,我看到的是使命是信仰。
其次,我之所以认为博主的观点过于激进,是因为博主的论据都是来自微博、网络甚至b站的截图,我认为完全不能代表大部分的群众。而且博主本人并没有看过这部剧,就仅凭微博网络和b站弹幕就断言这部剧传递的价值观是不正确的难道不是过于偏激吗?如果我明天就在微博和b站发布一些关于“水浒传里面李逵拿斧子砍人好帅啊”“武大郎那么丑潘金莲就应该和西门庆在一起才对嘛”等言论,博主是否就要说《水浒传》这种血腥暴力的作品和相关影视剧为什么还会存在?是不是继而就要说水浒传不该看要列为禁书了?
当然我承认任何事情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也有人可能会把剧中戏言当真,从而出现考古等同于盗墓或者考古专家还不如盗墓的不当言论。我认为这是学识见识年龄还不足的锅,部分青少年的价值体系还没能完全成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误导,这也是为什么觉得大漠谣是历史真实的人大多还在上初中或者高中。但90后以及更大年龄的人大多数已经步入工作岗位或者已经是研究生阶段,学识见识价值观早已积累成型,难道会轻易受到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吗?就目前抓获的盗墓贼来看,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素质不足的群体,才会把小说的内容当做可以实践的途径。当然,为了避免青少年自我意志不够,受到误导,所以再次强调分级制度应该被提上日程。有了明确的分级制度,不仅国剧的类型可以百花齐放,也避免青少年的轻易被诱导。
最后,我认为博主自己也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因为原剧中有很多为考古正名的台词,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台词,但博主却一定要说成是为盗墓挽尊。借用评论里的一句话,难道“把国宝上交给国家”的台词反而是错的?难道剧中郝教授说“历史上新疆的盗墓案件屡见不鲜,连外国人都要来偷着挖,解放以后这种事情也没能完全杜绝。要是现在政府不管的话,那以后这些宝贵的东西,都会流失到坏人手里。”这些台词反而是不应该出现的?是挽尊了?难道不正应该有这些台词来告诉观众考古队员在做什么吗?此外,剧中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桥段和台词也屡见不鲜,例如牛心山老支书把挖出的国宝全部无偿上交国家;陈教授一再说虽然自己一把老骨头但只要能探索西域文化的奥秘他无惧生死;这些不都是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吗?(笔者太懒,又不会截那么多图,但我相信看过剧的都不会说笔者在胡说八道吧)这部剧目前播出的内容并没有不当的言论,但博主却断章取义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过分解读,碎片化曲解事实。有图未必有真相,正是这种碎片化的解读才具有煽动性和迷惑性,所以笔者在此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唯物史观进行澄清。
最后,笔者之所以愤而发声,还是觉得正午阳光作为一个精品国剧的制作方不应该被扣上这样的大帽子,如果观众不发声,那国剧还有什么指望?我们就只能被手撕鬼子和天天有喜荼毒了。最后再次强调分级制度应该被提上日程,这样国剧才能百花齐放,与韩剧日剧美剧抗衡,所谓堵不如疏,只靠限韩令和审批是管不住群众追寻好剧的愿望的。
正午阳光出品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自在腾讯视频上线之后就引起了很高的话题度,昨日在微博看到某位博主@透明君XD言辞激烈的反对这部剧,原因是认为这部剧扭曲抹黑考古,混淆了考古和盗墓的概念。然而笔者认为博主所截图和所说的话都过于激进,甚而让笔者恍惚看到当年的红卫兵振臂高呼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既视感。今日特地写此长文将笔者与博主关于这一话题的争论再做详细的阐释,顺便也表达笔者的观点。
![]() |
![]() |
![]() |
![]() |
首先,博主觉得这部剧的性质和大漠谣是一样的,这一点我不能苟同。大漠谣小说中明确用了历史上冠军侯霍去病的名号来书写故事,作者桐华还表示自己的创作符合真实的历史猜测。但是只要看过《史记》《汉书》的人都会知道,霍去病将军虽然英年早逝,但抗击匈奴保家卫国,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掷地有声;霍去病将军从小生长于卫家,与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有甥舅血缘之情。但《大漠谣》却毫无根据的创作霍去病将军是因为受到卫家的迫害,假死遁世和来自匈奴的狼女私奔,这已经上升到历史虚无主义的程度,为人们认知霍去病将军造成了误解,就如同抹黑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性质。如果《大漠谣》是打着戏说历史或秘史野史演义的程度尚可容忍,但作者却标榜她是真实的历史猜测。但是《鬼吹灯》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冒险主题小说,小说中所有的墓葬都是虚构的,小说中人物能移山填海的神通也是现实中所不可能实现的。至少我本人在看小说的时候完全是当做平行世界中发生的故事,看了小说之后也从没想过考古是一文不值的,相反我对考古这个专业更加的向往和倾慕,而我所看到的也是因为鬼吹灯而立志考上了考古专业的学霸。
另外,在剧中虽然考古队员们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我看到的是那个文革刚刚过去一切百废待兴的时代,这群刚从迫害中翻身的知识分子,虽然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但就是凭着对考古事业的热爱,凭着对西域文化的执着,凭借着一腔孤勇深入沙漠,即使前途未卜,生存渺茫。我看到的是陈教授和年轻的考古队员们对考古事业的热爱,是陈教授乐天知命的乐观,是陈教授因材施教的娓娓道来,我看到的是使命是信仰。
其次,我之所以认为博主的观点过于激进,是因为博主的论据都是来自微博、网络甚至b站的截图,我认为完全不能代表大部分的群众。而且博主本人并没有看过这部剧,就仅凭微博网络和b站弹幕就断言这部剧传递的价值观是不正确的难道不是过于偏激吗?如果我明天就在微博和b站发布一些关于“水浒传里面李逵拿斧子砍人好帅啊”“武大郎那么丑潘金莲就应该和西门庆在一起才对嘛”等言论,博主是否就要说《水浒传》这种血腥暴力的作品和相关影视剧为什么还会存在?是不是继而就要说水浒传不该看要列为禁书了?
当然我承认任何事情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也有人可能会把剧中戏言当真,从而出现考古等同于盗墓或者考古专家还不如盗墓的不当言论。我认为这是学识见识年龄还不足的锅,部分青少年的价值体系还没能完全成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误导,这也是为什么觉得大漠谣是历史真实的人大多还在上初中或者高中。但90后以及更大年龄的人大多数已经步入工作岗位或者已经是研究生阶段,学识见识价值观早已积累成型,难道会轻易受到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吗?就目前抓获的盗墓贼来看,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素质不足的群体,才会把小说的内容当做可以实践的途径。当然,为了避免青少年自我意志不够,受到误导,所以再次强调分级制度应该被提上日程。有了明确的分级制度,不仅国剧的类型可以百花齐放,也避免青少年的轻易被诱导。
最后,我认为博主自己也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因为原剧中有很多为考古正名的台词,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台词,但博主却一定要说成是为盗墓挽尊。借用评论里的一句话,难道“把国宝上交给国家”的台词反而是错的?难道剧中郝教授说“历史上新疆的盗墓案件屡见不鲜,连外国人都要来偷着挖,解放以后这种事情也没能完全杜绝。要是现在政府不管的话,那以后这些宝贵的东西,都会流失到坏人手里。”这些台词反而是不应该出现的?是挽尊了?难道不正应该有这些台词来告诉观众考古队员在做什么吗?此外,剧中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桥段和台词也屡见不鲜,例如牛心山老支书把挖出的国宝全部无偿上交国家;陈教授一再说虽然自己一把老骨头但只要能探索西域文化的奥秘他无惧生死;这些不都是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吗?(笔者太懒,又不会截那么多图,但我相信看过剧的都不会说笔者在胡说八道吧)这部剧目前播出的内容并没有不当的言论,但博主却断章取义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过分解读,碎片化曲解事实。有图未必有真相,正是这种碎片化的解读才具有煽动性和迷惑性,所以笔者在此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唯物史观进行澄清。
最后,笔者之所以愤而发声,还是觉得正午阳光作为一个精品国剧的制作方不应该被扣上这样的大帽子,如果观众不发声,那国剧还有什么指望?我们就只能被手撕鬼子和天天有喜荼毒了。最后再次强调分级制度应该被提上日程,这样国剧才能百花齐放,与韩剧日剧美剧抗衡,所谓堵不如疏,只靠限韩令和审批是管不住群众追寻好剧的愿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