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梦(一)初闻道:可道不可道?
何湛兮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正站在一座城关之下。
这座城关东面毗邻黄河弯道,另一侧连着一个叫秦的国家。这里是函谷关,秦国最东面的要塞。
此刻,有两个人正向城关的门口走来。一个是正值壮年的男子,走在前头手执绳轡赶着牛,骑着牛的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青牛慢悠悠地晃过何湛兮身边,愣了一秒,他立刻冲到牛的面前,伸手拦住了即将出关的二人。
是他们,何湛兮几乎能够完全肯定,前面那名男子正是函谷关关令尹喜,而后面的老者就是从周王朝而来的李聃。
尹喜拉起绳轡,牛慢慢停下。
“子何人?”尹喜问道。
“何湛兮。”
“子奚为?”
“愿闻道。”
尹喜回头朝李聃看了一眼,李聃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细鞭,往牛身上轻轻打了一下,青牛便悠哉悠哉地重新走了起来。
何湛兮急了,赶忙走上前,紧跟在尹喜边上,边走边问:“何以不授道?”
“天地有道,何曾言授?”尹喜随口对答。
“有大惑也,道可道乎,不可道乎?”
刚问出口,尹喜便令牛停下,一直没有出声的李聃微微侧目,看了何湛兮一眼,“女来,吾说予女。”
何湛兮连忙凑上前,想听这位道家真人究竟会对他说些什么。
尹喜牵着青牛顺利行过函谷关,行了约几分钟之后,李聃说道:“可道即道非道,亡道即道非道。”
什么?
何湛兮一脸迷茫,正欲再问,却猛然惊觉自己正站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之畔,波涛湍急而下,身边早已不见函谷关,更没有老子与尹喜的身影,就仿佛刚才那一刻,只是一个臆想。
他看着河水奔腾,想到自己初看《道德经》的困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十二个字,让他甚是不解。翻阅了白话译本,对此的解释也各不一致,有说道是可以阐述的,也有说道是不可以阐述的;有说阐述道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也有说可以阐述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至今,何湛兮没有看到一个定论。
此刻,他不知道这句“可道即道非道,亡道即道非道”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或许只是他妄想出来的敢说不定,但看着茫茫天地之间,他忽然想到,也许道本身就不存在可道或是不可道。
也许正是道的包罗万象、无穷无极,让它注定不能像某个具体事物般被阐述。它的可道,是因为它无时无刻就在身边,日升月落、四季轮替、花开花谢、生老病死……一切都是道,在每个人每天周而复始的生活之中,在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之中。
道可道,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在阐述它的存在和运作。然而道又不可道,因为我们谁也无法说清楚,因为一切都是道,就连想要说明白道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道。
何湛兮望着面前的大河,他想如果一切都是道,那么不管可道还是不可道,其实都一样。当说着它可道的时候,已经落入了不可道的陷阱,毕竟他无法说清楚天地、无法说清楚宇宙、无法说清楚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连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都无法说清楚。
但当他说不可道时,他又已经把道的本质说明白了,可道即不可道。
至于是否可名,似乎也是一样。何湛兮想,是否存在一个地方,山不叫山、水不叫水、人不称人、物不名物,那这样的一个地方,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
然而转念一想,他又暗自笑了起来,不禁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好笑。就算面前的河不再被称为河,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河流;就算人类不再称为人类,也不会因为名称的不同而改变形态与思维,一切都还是原样。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何湛兮便轻松起来,毕竟他此刻是在一个虚妄的梦境中而已。
这是他的梦境,根本不用去幻想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可以将面前的黄河唤作长江,并没有什么不可,江流也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
而于他而言,这个世界他才是主宰,他可以遇见所有他想遇见的人,问他想问的事,就比如刚才的老子,难道不是因为自己想要遇见,所以才会遇见的吗?
毕竟,这是他的一个梦啊……
而此刻,看着横亘在面前的大江,何湛兮又开始思索起另一个问题来:在梦中,我要如何渡过这条大河呢?
这座城关东面毗邻黄河弯道,另一侧连着一个叫秦的国家。这里是函谷关,秦国最东面的要塞。
此刻,有两个人正向城关的门口走来。一个是正值壮年的男子,走在前头手执绳轡赶着牛,骑着牛的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青牛慢悠悠地晃过何湛兮身边,愣了一秒,他立刻冲到牛的面前,伸手拦住了即将出关的二人。
是他们,何湛兮几乎能够完全肯定,前面那名男子正是函谷关关令尹喜,而后面的老者就是从周王朝而来的李聃。
尹喜拉起绳轡,牛慢慢停下。
“子何人?”尹喜问道。
“何湛兮。”
“子奚为?”
“愿闻道。”
尹喜回头朝李聃看了一眼,李聃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细鞭,往牛身上轻轻打了一下,青牛便悠哉悠哉地重新走了起来。
何湛兮急了,赶忙走上前,紧跟在尹喜边上,边走边问:“何以不授道?”
“天地有道,何曾言授?”尹喜随口对答。
“有大惑也,道可道乎,不可道乎?”
刚问出口,尹喜便令牛停下,一直没有出声的李聃微微侧目,看了何湛兮一眼,“女来,吾说予女。”
何湛兮连忙凑上前,想听这位道家真人究竟会对他说些什么。
尹喜牵着青牛顺利行过函谷关,行了约几分钟之后,李聃说道:“可道即道非道,亡道即道非道。”
什么?
何湛兮一脸迷茫,正欲再问,却猛然惊觉自己正站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之畔,波涛湍急而下,身边早已不见函谷关,更没有老子与尹喜的身影,就仿佛刚才那一刻,只是一个臆想。
他看着河水奔腾,想到自己初看《道德经》的困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十二个字,让他甚是不解。翻阅了白话译本,对此的解释也各不一致,有说道是可以阐述的,也有说道是不可以阐述的;有说阐述道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也有说可以阐述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至今,何湛兮没有看到一个定论。
此刻,他不知道这句“可道即道非道,亡道即道非道”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或许只是他妄想出来的敢说不定,但看着茫茫天地之间,他忽然想到,也许道本身就不存在可道或是不可道。
也许正是道的包罗万象、无穷无极,让它注定不能像某个具体事物般被阐述。它的可道,是因为它无时无刻就在身边,日升月落、四季轮替、花开花谢、生老病死……一切都是道,在每个人每天周而复始的生活之中,在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之中。
道可道,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在阐述它的存在和运作。然而道又不可道,因为我们谁也无法说清楚,因为一切都是道,就连想要说明白道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道。
何湛兮望着面前的大河,他想如果一切都是道,那么不管可道还是不可道,其实都一样。当说着它可道的时候,已经落入了不可道的陷阱,毕竟他无法说清楚天地、无法说清楚宇宙、无法说清楚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连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都无法说清楚。
但当他说不可道时,他又已经把道的本质说明白了,可道即不可道。
至于是否可名,似乎也是一样。何湛兮想,是否存在一个地方,山不叫山、水不叫水、人不称人、物不名物,那这样的一个地方,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
然而转念一想,他又暗自笑了起来,不禁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好笑。就算面前的河不再被称为河,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河流;就算人类不再称为人类,也不会因为名称的不同而改变形态与思维,一切都还是原样。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何湛兮便轻松起来,毕竟他此刻是在一个虚妄的梦境中而已。
这是他的梦境,根本不用去幻想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可以将面前的黄河唤作长江,并没有什么不可,江流也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
而于他而言,这个世界他才是主宰,他可以遇见所有他想遇见的人,问他想问的事,就比如刚才的老子,难道不是因为自己想要遇见,所以才会遇见的吗?
毕竟,这是他的一个梦啊……
而此刻,看着横亘在面前的大江,何湛兮又开始思索起另一个问题来:在梦中,我要如何渡过这条大河呢?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