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豆腐
烧豆腐应该是云南美食的特色之一,无论去往哪个地州,吃烧烤吃街边小吃,总是少不了叫个烧豆腐,就算口感质量有差别,但总归是遍及全省的大众小吃。
几乎在云南的每一个城市,黄昏时分路边就开始能见到烧豆腐摊子了,随着建水烧豆腐因舌尖上的中国而走出云南冲向全国,所以摊子往往也打着正宗建水烧豆腐的牌子。其实基本上外形都是麻将见方的小块烧豆腐,即使不是真正来自建水,也都还是好吃的。烧豆腐的摊子一般都是个长方形炭火架子,周围有一圈桌台,摊主坐镇一端,另外三面就供食客围坐。虽然难免受些烟火气,但是吃烧豆腐最好的位置绝对是围着炭火摊,你可以亲眼看着一个个浅黄的小方块渐渐胀大成小口袋,外皮颜色渐渐变深,豆制品烤制后的香味渐渐升腾,口水也渐渐弥漫,这个时候摊主就会把烤到最适宜的烧豆腐往围坐众人的方向拨动,让豆腐远离炭火中心,又不至于失去热度。赶紧夹一个浸到面前配好的蘸料里,趁热咬下,外皮脆里带韧,内里滑腻细软,这就是分辨豆腐品质高下的关键时候了,正宗的建水烧豆腐内里是非常细腻的,一般的则会有些空洞,口感会略差。等你吃得一脸满足,摊主也会自豪地笑笑,顺手将一粒干玉米粒投入到身侧一个对应你位置的小铁皮罐里,等会儿结账就以玉米粒作计数凭证,也是颇有意趣。若是摊子边挤不下或是想外带回家,只消跟摊主说一声,要一十还是二十三十,摊主自会给你装袋,只是这种烧豆腐就比不上在摊边夹着吃的了,毕竟回了水汽,不及现烤那么喷香好吃。若是去烧豆腐的大本营建水蒙自一带,那又是一种光景,不用等到黄昏,大清早就能享受上烧豆腐。早点铺的标配都是里面卖米线,门口支个摊子烧豆腐。你可以端着一碗堪比脸盆大小的蒙自米线,吃着鲜嫩的草芽,喝着米线汤,等着烧豆腐,当然这种吃法杀伤力极大,因为不知不觉头大的一碗米线下肚不说,还会吃进去无数的烧豆腐,等站起来才会发现吃的东西已经快堵到咽喉,好在吃完也快十一点,午饭都省了。烧豆腐的蘸料也很有讲究,有的是调好的,有的则有个专门的小桌子放着各种瓶瓶罐罐,由你自己调配。哪一种更好,也很难说。调好的蘸料一般都是独家配方,味道很好,多要还得加钱,甚至有烧豆腐摊子不以豆腐反而以蘸料闻名。自己调也舒服,可以根据喜好搭配,有人喜欢吃干蘸料,辣椒面花椒面盐巴什么的一拌,蘸烤得干一点的烧豆腐越嚼越香,特别适合下酒;有人喜欢吃潮蘸料,卤腐汁辣椒油花椒油糟辣子姜油蒜汁调合好,蘸烤得嫩的烧豆腐也是润滑入味,十分诱人。
烧豆腐还有些各地的特色分支,开远有种做好后增加一道晒干程序的臭豆腐,用来做烧豆腐那就是极品。比普通烧豆腐还小,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臭豆腐干子,在炭火上慢慢烘烤,臭豆腐那股臭香味也在加热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香,最精彩的是豆腐渐渐鼓胀起来,最后居然可以胀到一个兵乓球大小,颜色暗黄,表面还有撑开的纹路。蘸料更是一绝,用小米辣榨油为底,加入蒜泥花椒等调料,满满装在一只小碗里,夹起一个圆球似的烧豆腐,恰恰可以大半浸入蘸料,蘸料从豆腐表面的纹路迅速渗入内部,胀大的烧豆腐里满是孔洞,很快就吸满了小米辣油,这时候再送进嘴里,轻轻一咬,辣油的香味顿时满溢口中,蒜香麻香豆香还有臭豆腐那股独特的臭香味带来强烈味觉冲击,液汁油脂和豆腐的纤维互相撞击渗透,为舌头和口腔壁引发恰到好处的微妙触感,那一瞬间,没人说话,都在微合双眼,用心咀嚼,专心享受这一刻的味觉盛宴。直到第一个吃完了,爆喝一声好,就像看戏看到精彩之处喝彩一样,那一声赞是忍不住的,要把前一刻味觉冲击在胸口激起的那股激情高声抒发出来,接着浑身略略冒点毛毛汗,每一个毛孔都争先恐后地抒发那份舒畅惬意。这就是烧豆腐的可遇不可求的境界了,臭得恰好的烧豆腐,火候恰好的烘烤过程,风味恰好的小米辣油,缺一不可。
除了建水、开远分支,烧豆腐这种云南大系列食品当然还有其他旁系。比如同为豆腐名牌的石屏豆腐,跟建水烧豆腐走的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更接近全系列产品线,还有豆腐干、豆腐皮等。石屏豆腐一般是三公分厚两指宽四五十公分长的长条,酸度高于建水烧豆腐,吃的时候根据需要在切成不同形状,炒炖煎烤也都可以。若是烤着吃,就叫石屏烧豆腐,为了跟常见烧豆腐有所区别。石屏烧豆腐的烤法有好几种,有切成方块串了烤的,也有切成小长条直接烤的,接受度最高的还是切成半个练习本大小的长方块,直接铺在薄铁皮上烤,主要是因为石屏豆腐含水量高些,若是用炭火架烤水滴不断落进去,烟火太大,用铁皮则避免了这个问题。石屏烧豆腐都是大块,摊主守着桌子大小的铁板,一口气能烤上十几片,不停地翻烤、刷油、刷花椒面和辣椒面。食客一般就站在摊子边流着口水等,等水汽下去了,乳黄色的豆腐转成了金黄色,烧豆腐就可以了。摊主把烧豆腐铲起来,用油纸垫好了,再在豆腐面上淋上豆瓣辣酱,这才递给食客。抬着就可以边走边吃了,才烤好的豆腐非常烫,得小心地先咬个口子,让热气散出来点,不然又烫又辣,舌头马上就麻木了。石屏烧豆腐酸度较高,吃起来有股豆腐的酸味,且豆腐内空隙也多些,而且经过反复刷料,调料已经深入豆腐内部,所以吃起来软滑不费牙,口感润,味道浓,也不像普通烧豆腐那样容易上火,实在也是烧豆腐里不能割舍的一员。
还有一种只在街头移动小摊卖的烧豆腐,我至今不知道它准确应该叫什么,反正大家也都一律叫烧豆腐。都是移动摊位,大点的用三轮,小的就是自行车,后架上放个铁皮箱子,里面大概装着炭火,铁皮箱的顶是个比箱子大一圈的有沿的铁皮板子,上面烤着十多个半个巴掌大的豆腐,摊主就用小铲子来回翻着烤。这种烧豆腐特别软,颜色浅白,熟了也只是外皮呈现浅浅的乳黄色。吃的时候摊主铲起一块放纸盒里,小铲子轻巧地一旋,把豆腐豁开一个口子,里面的豆腐雪白,软绵如水,腾腾冒着热气。摊主拿勺舀起满满一勺调料塞进豆腐里,眼见褐色的酱汁在雪白的豆腐泥里蜿蜒,引得人食指大动。吃的时候要小心地一口一个,不然汁水能滴得一手一身。调料是折耳根、香菜、葱花和辣椒拌的,着实重口,大约一口气就犯了好多人的忌,对于会吃的人而言,这就是至尊美味,折耳根浓烈的味道和爽脆的口感,吸满酱汁的豆腐泥和顺滑入口即化的口感,凉的调料,热的豆腐,强烈集中的对比冲击接踵而来,吃起来无比过瘾。只是这种烧豆腐非常少见,又只能现烤现吃,所以摊子前总是围着一圈一边辣得吸嘴一边继续猛吃的食客,如果我遇到,也总是忍不住加入其中,做一个边吸着嘴,一边继续吃着热辣滚烫的烧豆腐的云南吃货。